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凯

作品数:60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心脏
  • 18篇动脉
  • 18篇心脏移植
  • 18篇手术
  • 15篇术后
  • 10篇心肌
  • 9篇主动脉
  • 8篇原位
  • 8篇原位心脏
  • 8篇原位心脏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缺血
  • 6篇心肌保护
  • 6篇血管
  • 6篇外科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二尖瓣
  • 5篇升主动脉
  • 5篇内膜

机构

  • 58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市心血管...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60篇宋凯
  • 54篇王春生
  • 45篇洪涛
  • 20篇陈昊
  • 14篇赖颢
  • 13篇杨守国
  • 13篇丁文军
  • 13篇夏利民
  • 12篇陆树洋
  • 11篇赵强
  • 10篇沈金强
  • 10篇杨兆华
  • 10篇郑佳予
  • 9篇赵东
  • 8篇潘荪
  • 8篇陈志强
  • 8篇朱仕杰
  • 8篇魏来
  • 7篇姜桢
  • 7篇程蕾蕾

传媒

  • 13篇复旦学报(医...
  • 8篇中国临床医学
  • 8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第八届华东六...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回顾分析11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分离行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为Stanford A型夹层病例,总结其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11例腔内修复术后逆向夹层病人。7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内,夹层破121均位于支架附着处,人工血管远端均与支架吻合;4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后,夹层破口与支架距离较远,人工血管远端吻合口与支架无关。结果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随访7-40个月,均生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发生于腔内修复术后近期(〈3个月)的A型夹层可能与腔内修复术有关,术中人工血管可与支架直接吻合。发生于术后较长时间的A型夹层是否与腔内修复术有关尚需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术中良好的脑保护与远端吻合口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赖颢王春生洪涛丁文军陈昊宋凯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伤心耳组织抓钳,包括吸盘、连接管和负压产生机构,连接管一端与负压产生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吸盘相连,吸盘贴附在心耳组织上,负压产生机构产生负压,使得吸盘处产生负压以抓取心耳组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
陆树洋王春生姚王超洪涛宋凯程蕾蕾
文献传递
13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中长时间心肌缺血的心肌保护和术后近期效果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总结分析 13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大于 2 4 0min的心肌保护技术和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4年 9月连续为 79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其中 13例心肌缺血时间大于 2 4 0min。本组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手术按标准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2例 ,行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手术 11例。心肌缺血时间在 2 4 0~ 383min ,平均 (312± 4 2 )min。供心的保护方法包括在主动脉阻断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晶体停搏液 ,在取下心脏后 ,再次灌注UW液 ,并置于UW液中保存。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完整随访 ,随访时间 1个月~ 3年 ,平均 8.2个月 ,术后无死亡 ,所有病人心功能均恢复至I~II级。结论 :我们所采取的心脏获取和心肌保护方法 ,加之合适的供体、受体选择 ,双腔静脉吻合技术 ,以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处理 ,长时间心肌缺血的病人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洪涛宋凯王春生陈昊徐德民赵强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保护术后原位心脏移植术UW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卒中的手术时机被引量:1
2014年
卒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0%~ 30%的IE患者并发有临床症状的卒中[1-4]。虽然IE诊断和治疗已有很大进步,但并发卒中的IE患者仍有很高的死亡率[1-6]。由于对围手术期颅内出血的风险不十分清楚,因此这类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7-10]。现总结我院手术治疗31例并发卒中I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陈金森洪涛王春生丁文军赵东宋凯潘荪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并发症最佳手术时机卒中颅内出血
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介绍我院采用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为50例患者行微创心脏肿瘤切除手术,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7(32~65)岁。肿瘤位于左心房44例,右心房6例。结果术后无院内死亡,无延长胸部切口、再次开胸止血、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平均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8±45)min、(56±23)min、(26±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5±3)h,平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6)h和(5±3)d,术后随访1~44个月,随访率100.0%,1例右心房未分化肉瘤患者术后2个月发现右心房肿瘤复发,其余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恢复情况好。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由房间沟或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可同时充分暴露左、右心房内肿瘤,并可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手术安全有效,效果良好,美容效果佳,可选择性应用于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手术。
宋凯沈金强魏来夏利民丁文军孙勇新赖颢王春生
关键词:微创心脏肿瘤手术
35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中长时间心肌缺血的心肌保护和术后近期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35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40min的心肌保护技术和术后近期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5年7月连续为135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35例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40min,术前心功能...
洪涛王春生宋凯陈昊杨守国赵强
文献传递
心脏直视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二例
2014年
病例1男性,27岁,2012年2月1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根部脓肿”于我科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术中探查见主动脉瓣溃烂,穿孔,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彻底清除脓肿组织,置换25号带瓣人工管道。
宋凯洪涛沈金强夏利民王春生
关键词: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心脏直视术后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脓肿形成术中探查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 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in,吻合时间为(41.5±5.5)m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 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王春生陈昊洪涛赵强丁文军宋凯赖颢赵东杨守国胡克俭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脏病
二尖瓣再替换术20例分析
1997年
宋凯蒋振斌任长裕王敏生
关键词:二尖瓣疾病心脏外科手术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长期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1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55例MVP治疗IE合并MR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治疗IE合并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IE患者均单纯累及二尖瓣。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并比较中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性别、年龄、心功能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24±2.32)天vs.(9.93±2.63)天,P=0.003],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围术期输红细胞量、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围术期死亡1例,观察组0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1~119个月,平均(43±27)个月,总随访率91%。随访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因MVP后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MVR,对照组再次二尖瓣手术0例。两组再次二尖瓣手术发生率分别为4.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随访期间,观察组华法林抗凝并发症0例,对照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0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无死亡。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二尖瓣瓣膜损害、术者经验影响手术方式。结论MVP治疗IE合并MR围术期未显著影响手术安全性,中长期疗效明显,对于二尖瓣结构未严重破坏且术者具有较丰富的二尖瓣成形经验,推荐MVP。
钟玉斌夏利民夏利民徐德民宋凯
关键词:中长期疗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