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媛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幼苗
  • 2篇幼苗生长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萌发
  • 2篇蒙古栎
  • 2篇苗生长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有机碳
  • 1篇生长期
  • 1篇生物量
  • 1篇松林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5篇宋媛
  • 4篇毛子军
  • 3篇孙涛
  • 2篇刘林馨
  • 2篇刘瑞鹏
  • 2篇李兴欢
  • 2篇赵娟
  • 2篇侯玲玲
  • 1篇刘传照
  • 1篇赵溪竹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兴安岭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特性被引量:25
2013年
土壤有机碳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并根据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及各组分含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趋势表现为前期迅速,后期缓慢,并且土壤腐殖质层(A)大于淀积层(B);在4种阔叶红松林中,云冷杉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最大,枫桦红松林最小;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的C/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在土壤A层和B层,4种阔叶红松林的活性碳分别占总有机碳的0.89%—1.78%和1.91%—2.87%,平均驻留时间为12—35 d和27—58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2.58%—28.44%和23.87%—42.63%,平均驻留时间为4—19 a和18—37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的69.98%—76.24%和54.50%—74.22%,平均驻留时间为173 a;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驻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均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
宋媛赵溪竹毛子军孙涛侯玲玲
关键词:活性碳
蒙古栎幼苗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降水交互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阐明未来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对蒙古栎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升高(2、4、6℃)和降水变化(+30%、-30%)的实验方法对蒙古栎幼苗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处理除了对表观量子效率(AYQ)和7月所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没有显著影响之外,对其他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降水处理仅对9月所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7月的Yield、qN和qP、9月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Yield、qN和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增加4℃时多数表征蒙古栎幼苗生长状况的参数表现出了一些优势,而当温度增加6℃时,所有降水处理的Pn、Pmax、AYQ以及7月所测Fv/Fm、Yield和qP均低于温度对照组。在降水处理+30%或-30%的范围内,适度的增温有利于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温度升高4℃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赵娟宋媛毛子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最大径向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中旬。使用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红松的径向生长,可以解释红松92%以上的径向变化。对于日最大值法,偏相关分析表明日径向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对于周期循环法,第一阶段(收缩阶段)收缩量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第二阶段(膨胀阶段)影响树干径向恢复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最高气温。第三阶段(增长阶段)对树干径向生长影响最显著的是最低气温和降雨量。应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周期循环法能更加细化的分析日气象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能够更为真实地解释红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降雨和最低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
李兴欢刘瑞鹏毛子军宋媛刘林馨孙涛
关键词:生长期气象因子
红松和蒙古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升温与降水综合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对典型植被类型建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对于预测森林群落的发展趋势、种质资源保育及森林抚育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法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观察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种源地相比,蒙古栎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年均温+4.9℃,+330 mm)或降水减少(年均温+2.8℃,-249 mm)的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下降了13%和18%,但差异不显著。红松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情况下萌发率比种源地提高了2.29倍,而降水减少时则下降了64%,不同的地点对红松的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温度、降水组合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均产生不同影响,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与降水减少的情况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的株高、基径和主根长度均有明显下降,与种源地差异显著,而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或降水减少的交互作用使蒙古栎幼苗和红松幼苗总生物量下降,尤其是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条件下两种幼苗的生物量最小,分别比种源地下降了62%和20%。但统计分析表明,红松幼苗生物量在3个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均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根冠比,而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
赵娟宋媛孙涛毛子军刘传照刘林馨刘瑞鹏侯玲玲李兴欢
关键词:生物量根冠比比叶面积
温度升高和干旱处理对红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多数生态系统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是植物生活史的主要瓶颈,和种子产量相比,其经常限制种群动态和种群扩展,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种的分布依赖于它们的扩散能力和在新的环境中成功定植的能力。此外,幼苗的出现时间对...
宋媛
关键词:温度升高干旱处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