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期护理
  • 2篇手卫生
  • 2篇术期护理
  • 2篇髂骨
  • 2篇髂骨截骨
  • 2篇外翻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围手术期护理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截骨
  • 2篇膀胱
  • 2篇膀胱外翻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宋捷
  • 5篇吴玉筠
  • 5篇王茜
  • 5篇徐子迪
  • 5篇张艳丽
  • 3篇葛文彤
  • 3篇陈照兰
  • 2篇周红
  • 1篇周红

传媒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2011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ICU确诊为CRBSI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导管尖端、导管内血液及配套外周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ICU的CRBS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有35例患儿发生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39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6株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6.7%~100%;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该院ICU的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比例其次,临床要加强导管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大程度降低CRBSI发生率。
徐子迪吴玉筠王莹莹王茜宋捷张艳丽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防控策略
膀胱外翻双侧髂骨截骨膀胱内翻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
膀胱外翻发表率较低,约为1/1万-5万,病变涉及骨骼肌肉系统、泌尿系统、男女生殖系统及直肠肛门异常。生后即发现患儿下腹部耻骨上皮肤缺损,以外翻的膀胱代之。膀胱外翻如在生后72h行膀胱内翻缝合,不需做截骨手术。如错过新生儿...
宋捷周红陈照兰
文献传递
某儿童医院手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院内手卫生现状及监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各病房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监测方法包括棉拭子涂抹法和ATP 荧光测试法。
王茜王莹莹吴玉筠宋捷张艳丽徐子迪葛文彤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手卫生
儿科医院107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该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13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 1078...
宋捷王莹莹吴玉筠王茜张艳丽徐子迪葛文彤
某儿童医院手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院内手卫生现状及监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各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监测方法包括棉拭子涂抹法和 ATP 荧光测试法。结果:我院手卫生监测力度加强,手卫生合格率有提升,手卫生清洁效果...
王茜王莹莹吴玉筠宋捷张艳丽徐子迪葛文彤
小儿睾丸肿瘤的护理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小儿睾丸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卵黄囊瘤17例,畸胎瘤14例,其中有5例行保留睾丸的畸胎瘤摘除术,恶性畸胎瘤1例均无瘤存活。结论小儿睾丸瘤视病理及分期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患儿治愈的重要保证,对于患儿今后生理、心理发育是否有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探讨。
宋捷周红陈照兰
关键词:睾丸肿瘤小儿护理
膀胱外翻双侧髂骨截骨膀胱内翻缝合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某院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因膀胱外翻行膀胱内翻缝合髂骨截骨术16例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体会,提高对该患儿的护理水平。
宋捷周红陈照兰
关键词: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文献传递
2007—2018年某儿童医院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儿童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8年某儿童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以下称发病率)为1.05%(7241/688344)。各年度发病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非新生儿感染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新生儿感染以胃肠道、血液和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322株,占16.80%)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为211株,占11.01%)。结论该院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基线以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高发感染部位不同,主要病原菌为G-菌,临床要针对患儿感染风险进行密切观察、提早预防,增加样本送检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重点覆盖G-菌。
王莹莹吴玉筠徐子迪王茜宋捷张艳丽
关键词:儿科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