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明

作品数:49 被引量:29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内镜
  • 15篇入路
  • 12篇神经内镜
  • 12篇手术
  • 9篇脑室
  • 7篇外科
  • 7篇脑积水
  • 7篇经鼻入路
  • 7篇积水
  • 6篇肿瘤
  • 5篇颅底
  • 5篇内镜技术
  • 5篇鼻蝶
  • 4篇造瘘
  • 4篇造瘘术
  • 4篇三脑室
  • 4篇三脑室底造瘘...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瘘术

机构

  • 27篇北京三博脑科...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神经外...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医院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博爱医院
  • 2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49篇宋明
  • 24篇张亚卓
  • 12篇宗绪毅
  • 12篇赵澎
  • 11篇裴傲
  • 11篇孙炜
  • 10篇吴斌
  • 9篇王新生
  • 7篇于春江
  • 6篇战祥新
  • 6篇杨庆哲
  • 5篇寸恩浩
  • 5篇杨军
  • 5篇桂松柏
  • 5篇张宏伟
  • 4篇王计强
  • 4篇赵和千
  • 4篇闫长祥
  • 3篇严耀华
  • 3篇张明山

传媒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北京医学会神...
  • 1篇海峡两岸神经...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经鼻入路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的解剖研究
<正>内镜经鼻入路近年不断发展,显露范围不断扩大,从蝶鞍到海绵窦,从鞍结节到枕大孔前缘, 治疗的病种也不断扩展。本文结合近期经鼻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病变的经验,从解剖上探讨经鼻入路慢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
宋明张亚卓
文献传递
鞍上囊肿的内镜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总结20例鞍上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术前均行CT和M RI检查,明确鞍上囊肿的诊断以及中脑导水管是否存在梗阻。手术中探查导水管上口情况,根据有无梗阻,行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术或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结果16例术前诊断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导水管梗阻,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4例无导水管梗阻,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术后随访3 ̄6个月,19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鞍上囊肿主要表现为脑积水症状;内镜下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或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鞍上囊肿疗效较好。
王新生朴明学宗绪毅高鲜红宋明张亚卓
关键词:神经内镜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11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技巧、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接受ETV的1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梗阻性脑积水8例,交通性脑积水3例。复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1例术后出现造瘘口闭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ETV治疗脑积水符合生理结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大力推广此手术方式。
刘方军宋明张永力孙玉明
关键词: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脑积水
内镜手术联合脑室内注射抗生素治疗脑室腹腔分流管相关性脑室炎的初步经验
目的总结分流管相关性脑室炎的诊治经验。方法4例患者在内镜下打通分隔,清除脑室积脓,脑室冲洗,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同期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经
战祥新孙炜宋明吴斌张亚卓
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前景
<正>经过许多神经外科医师的不断探索与不懈努力,近十余年来,神经内镜技术逐渐成熟、完善,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各种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从广泛普及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到崭露头角的神经导航等新技术,都与神经内镜技术相融合。多种...
张亚卓宋明
文献传递
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前景
<正>经过许多神经外科医师的不断探索与不懈努力,近十余年来,神经内镜技术逐渐成熟、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各种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从广泛普及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到崭露头角的神经导航等新技术,都与神经内镜技术相融合。多种多...
张亚卓宋明
文献传递
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治疗岩斜区脑干腹侧巨大占位
2011年
目的 探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在广泛侵及斜坡-脑干腹侧巨大肿瘤和椎-基底动脉复杂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和1例巨大颅内外沟通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并广泛侵犯岩斜及鞍旁区域,对此3例临床、影像资料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例巨大肿瘤近全切除,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术后10d好转,但周围性面瘫较术前加重,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术前水平。例2、3巨大椎一基底动脉瘤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均有好转,行走正常。结论远外侧一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对于侵蚀全斜坡的巨大颅底肿瘤或椎一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吴斌周忠清石祥恩杨庆哲宋明
显微手术切除颅底原发性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初步经验(附2例报道)
报道两例颅底原发性骨内海绵状血管瘤( PICHs),探讨PIC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PICH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治疗策略.结果 1例肿瘤近全切除,另1例...
吴斌宋明杨庆哲王计强赵和千张腾飞
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选择。最初一些脑内或脑室内的小型囊性肿瘤,可在内镜下活检或切除。随着器械的完善和技术的改进,许多脑内、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和颅底中线区的实性肿瘤,都可采用不同方法,在内镜下安全切除。
宋明张亚卓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内镜手术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为海绵窦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3种扩大经鼻蝶入路即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中鼻道入路,观察各手术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结果蝶窦开口、斜坡凹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翼管等为重要的手术标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双弯曲型18侧,不典型弯曲型2侧。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是海绵窦病变的重要入路。
战祥新滕文荃宋明孙炜张亚卓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神经内镜海绵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