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春云

作品数:809 被引量:5,791H指数:3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6篇期刊文章
  • 117篇专利
  • 51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9篇农业科学
  • 71篇生物学
  • 20篇文化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47篇油菜
  • 126篇甘蓝
  • 126篇甘蓝型
  • 124篇基因
  • 116篇甘蓝型油菜
  • 60篇育种
  • 51篇杂交
  • 46篇栽培
  • 46篇播种
  • 44篇性状
  • 37篇不育
  • 34篇作物
  • 30篇雄性不育
  • 30篇施肥
  • 30篇种子
  • 29篇芥菜
  • 29篇芥菜型
  • 27篇植物
  • 27篇农艺
  • 26篇氮素

机构

  • 761篇湖南农业大学
  • 70篇国家油料改良...
  • 22篇湖南农学院
  • 15篇作物基因工程...
  • 14篇江西省农业科...
  • 14篇湖南生物机电...
  • 13篇河南农业大学
  • 10篇湖南科技大学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湖南省棉花科...
  • 6篇长沙大学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5篇遵义师范学院
  • 4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长沙环境保护...

作者

  • 804篇官春云
  • 149篇陈社员
  • 147篇吴明亮
  • 107篇王国槐
  • 99篇刘忠松
  • 80篇李栒
  • 78篇罗海峰
  • 64篇张振乾
  • 63篇宋海星
  • 55篇汤楚宙
  • 50篇谢方平
  • 45篇刘强
  • 43篇谭太龙
  • 42篇荣湘民
  • 40篇谢伟
  • 37篇官梅
  • 34篇肖钢
  • 31篇熊兴华
  • 30篇邬贤梦
  • 27篇彭建伟

传媒

  • 121篇作物研究
  • 88篇湖南农业大学...
  • 48篇作物学报
  • 47篇中国油料作物...
  • 17篇华北农学报
  • 16篇中国农学通报
  • 15篇湖南农业科学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作物杂志
  • 8篇江西农业学报
  • 8篇湖南农学院学...
  • 7篇生命科学研究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7篇Agricu...
  • 6篇高等农业教育
  • 6篇农机化研究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4篇2023
  • 12篇2022
  • 15篇2021
  • 14篇2020
  • 18篇2019
  • 39篇2018
  • 32篇2017
  • 25篇2016
  • 42篇2015
  • 36篇2014
  • 46篇2013
  • 33篇2012
  • 46篇2011
  • 36篇2010
  • 25篇2009
  • 54篇2008
  • 46篇2007
  • 26篇2006
  • 28篇2005
  • 20篇2004
8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芥甘种间杂交培育的渐渗系的表型鉴定
对13个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渐渗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2年鉴定,获得4个矮杆渐渗系,3个多分枝渐渗系,5个角果多渐渗系,4个双低渐渗系,2个高油分渐渗系. 这些新的优异种质资源的...
刘宏波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刘显军杨晔宇
关键词:油菜种间杂交品质性状
文献传递
油菜芥甘种间杂交育种程序研究和种质创新被引量:4
2004年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我国主要种植甘蓝型油菜.一般认为,甘蓝型油菜是甘蓝(B.oleracea)与白菜型油菜(B.rapa)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8,AACC,起源于欧洲,我国的甘蓝型油菜系从日本、英国等引进后选育而成.但应该看到,我国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的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国曾经为改良甘蓝型油菜的早熟性,大量采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芥菜型油菜是白菜型油菜作母本与黑芥(B.nigra)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6,AABB.因此,在进一步对甘蓝型油菜进行遗传改良时,如何利用芥菜型油菜的有利基因,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值得探索.为此,我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有关部分研究的结果.……
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变量排种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变量排种控制系统,在排种箱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在排种箱下端口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融合检测排种箱的重量变化来计算实际排种量,将实际排种量与所需排种量进行对比后,当出现差值...
吴明亮杨洋官春云向伟陶栋材
文献传递
Napin启动子特异性表达油菜BnGPAT9基因被引量:4
2020年
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编码参与植物油脂生物合成的酶。为了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促进油菜增产增油,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克隆甘蓝型油菜Napin启动子与三酰甘油合成相关基因BnGPAT9,构建pBI121-Napin-BnGPAT9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种子中脂肪酸组分,通过索式抽提法测定种子中油脂含量,研究在种子中过表达BnGPAT9基因对种子油脂合成的影响。Napin启动子在线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启动子具有大量TATA-box、CAAT-box以及ABRE、GCN4等特征元件,完全具备种子特异性表达功能;种子中脂肪酸组分分析显示,拟南芥种子中油酸(C18∶1)含量提高0.70~1.01百分点,亚油酸(C18∶2)和芥酸(C22∶1)含量降低;拟南芥种子含油量测定结果显示,种子中含油量显著增加1.91~2.56百分点。综上,甘蓝型油菜BnGPAT9基因对植物油脂合成具有重要作用,利用Napin启动子在拟南芥种子中过表达BnGPAT9基因可提高种子含油量并改善脂肪酸组成成分,为BnGPAT9基因应用于油菜油脂改良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邢蔓洪波张泽荣张曦予陈拓吴宁柔官梅邬贤梦官春云熊兴华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植物表达载体含油量
关于植物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可靠性问题被引量:57
2000年
刘春林官春云李栒
关键词:植物RAPD标记可靠性序列同源性
油菜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2
2001年
在以油菜“冬发理论”创立者官春云教授为代表的油菜学科群所得的科研成果、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数据资料,并综合其它油菜植保、土肥、农业生态等多个领域专家的知识经验,应用专家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实现油菜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面向基层农业经营者,以VB6为开发语言和Authorware为多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出的油菜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
廖桂平官春云陈社员
关键词:油菜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多媒体农业
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被引量:81
1997年
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林良斌官春云(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在世界范围内,害虫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总收获量的13%,每年大约损失数千亿美元。目前,防治害虫仍然是主要地使用化学农药,但随着时间推移,由此而引...
林良斌官春云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抗虫基因工程BT毒蛋白基因
冬油菜栽培新方法:机播机收 适度管理被引量:9
2008年
油菜是油料、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作物,也是我国优势农作物。我围油菜面积总产居世界首位,平均单产110kg/0.067hm^2左右,发展潜力还很大。
官春云
关键词:冬油菜机播栽培能源作物发展潜力
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代谢研究被引量:24
1999年
以湘早籼20 号和超丰早 1 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物质代谢特性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均高的超丰早1 号具有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 S P 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 E P C)、籽粒蔗糖合成酶( S 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 D P G P Pase)活性高,成熟后期的叶片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叶片和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及其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活性高的特性,从而促进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增加.
唐湘如官春云余铁桥
关键词:水稻物质代谢
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被引量:70
1998年
Swain等(1962)考察了7个烟草类型陈化或发酵后烟叶中的游离高级脂肪酸含量,表明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Mold等(1966)也证明烤烟中主要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高级脂肪酸具有16或18个碳原子.Chu和Tso(1968)研究了马里兰烟在生长期间烟叶各个器官中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表明在移栽后4周总脂肪酸含量达到高峰,衰老后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而短链的饱和脂肪酸增加.Wilkinson等(1980)研究表明烟叶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受光、温环境条件的影响.但目前关于烟叶脂肪酸含量与栽培条件的关系,国内外尚未报道.而且烟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烟叶香吃味的关系还不清楚.本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下研究了烟叶烘烤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以进一步丰富烟草品质栽培理论.
韩锦峰史宏志王彦亭刘卫群杨素勤官春云
关键词:烟叶脂肪酸含量香吃味
共8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