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秋实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海南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以急性胰腺炎隐匿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 2021年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T1DM)起病急骤,发病后可导致机体重度代谢紊乱,血糖显著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或轻度升高。FT1DM常合并有腹部疼痛等症状,尤其伴随胰酶升高起病的,极易引起混淆,首诊医生容易忽视胰腺的内分泌改变,误诊为急性胰腺炎。 李望 翁杰 尹秋实 宋奇锋 高良辉关键词:胰腺炎 暴发性1型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75例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和收缩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三年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减小,胆囊收缩率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结石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三年随访和结石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相比,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均下降,安全性提高。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更具优势。 尹秋实 尹秋实关键词:胆囊结石 利胆排石汤 微创保胆取石术 临床疗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辅以外支架引流对胰漏的预防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辅以外支架引流对胰漏的预防价值。方法 62例PD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n=32)及对照组(n=30),支架组在PD术后给予胰管支架外引流,对照组给予胰管支撑管外引流。对比两组患者PD术后胰漏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支架组胰漏发生率(3.1%)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后胰管支架外引流较支撑管外引流更有利于减少胰漏的发生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 翁杰 符誉 尹秋实 范伟强 韩霖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引流 支撑管 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sCD14-ST和IL-8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8(IL-8)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未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急性胆管炎程度、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sCD14-ST、IL-8水平对于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1.34%,真菌3株占4.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91.38±25.67)pg/ml、(45.28±13.61)pg/ml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74.34±19.65)pg/ml、(32.06±10.44)pg/ml及轻度患者(P均<0.001),中度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均<0.001);预后不良患者急性胆管炎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89.84±25.09)pg/ml、(41.94±12.28)pg/ml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sCD14-ST、IL-8对胆道结石术后急性胆管炎患者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65.65、29.31 p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68。结论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运用血清sCD14-ST、IL-8可较好区分疾病严重程度,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王春丽 罗强 符琼燕 尹秋实 翁杰关键词:急性胆管炎 病原菌 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比较采用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左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8例,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法行左半肝切除术,另33例接受开腹左肝蒂阻断法行左半肝切除术。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为(4.6±0.9)h,显著长于开腹组【(3.6±0.6)h,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2.8±8.4)h和(9.4±2.5)d,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44.6±10.5)h和(12.3±3.1)d,P<0.05】,术中出血量为(190.6±45.7)ml,与开腹组的【(212.5±50.4)ml,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1 w,腔镜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3.5±6.8)U/L、(43.1±7.4)U/L和(56.0±8.4)U/L,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9.7±5.2)U/L、(50.8±8.2)U/L和(64.2±8.8)U/L,P<0.05】;术后腔镜组出现切口或腹腔感染、胆漏、腹腔积液和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与开腹组的12.1%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法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安全可行,尽管手术时间稍长,但在减少术后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尹秋实 王学国 宋奇锋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 CT精准定位下引导穿刺置管配合对冲引流治疗复杂胰腺周围脓肿11例体会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复杂胰腺周围脓肿形成时采用CT精准定位下引导穿刺置管配合对冲引流治疗的体会及护理,拓展微创技术治疗复杂胰腺周围脓肿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复杂胰腺周围脓肿病实施CT精准定位引导下多次穿刺置管、逐级扩张窦道、形成对冲引流治疗复杂胰腺周围脓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痊愈,2例中转开腹行清创引流术后治愈。结论 CT精准定位引导下多次穿刺、逐级扩张窦道、形成对冲引流治疗复杂胰腺周围脓肿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及风险较小、穿刺定位准确、手术效果明确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杨秋喜 吴华俊 尹秋实 张翼关键词:胰腺脓肿 经皮穿刺引流 对冲引流 护理应用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先行腹腔镜肝切除(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I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IHC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79例.在53例A组,先行LH术,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在37例B组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再进行LH,随访6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26.1±45.3)min、(7.1±1.8)d和(8.0±1.5)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294.5±58.8)min、(8.4±2.0)d和(9.7±2.4)d,P<0.05],术中出血量为(215.4±39.7)ml,也显著少于B组[(328.2±37.2)ml,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胆漏、胆道出血和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24.3%,P>0.05);随访6个月,A组结石复发率为5.7%,与B组的8.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IHC患者是先行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口取石可能不影响治疗效果,而需要根据患者腹腔情况作出选择.外科医生需要总结经验,给出合理的手术路径,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结果. 尹秋实 王学国 宋奇锋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病 腹腔镜肝切除术 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恶性肿瘤 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恶性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肝胆恶性肿瘤患者24例。术前进行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血管情况及预留肝脏体积等的综合评估。均利用普通电刀、血管钳钳夹和钛夹法等手段完成肝切除;对部分患者运用Pringle手法或半肝人肝血流阻断控制入肝血流。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严重的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肝衰竭等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所有恶性肿瘤切除后切缘阴性。平均手术时间为296(93-6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78(220-2500)mL。1例(4.2%)术后出现胆瘘,经过非手术治疗于术后约10d左右胆瘘消失;1例(4.2%)出现术后肝衰竭和腹腔渗血,经治疗后恢复;2例(8.3%)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和严重的切口感染各有1例(8.3%),均经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9.2%。随访期内有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出现肝内复发,1例胆囊癌患者出现肝转移。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以精准的术前评估和精密的手术方案为前提,术中利用普通的手术器械仍能完成精确的肝脏切除。 贾长库 翁杰 陈有科 韩霖 符誉 呼增吉 黄小龙 尹秋实关键词:肝切除术 精准肝切除 艾迪注射液对晚期肝癌患者血清AFP、VEGF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PCL)患者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TACE)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1例PCL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TACE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AFP、VEGF水平、肿块面积,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37/41)、总缓解率70.73%(29/41),高于对照组70.00%(28/40)、47.50%(19/40)(P<0.05);血清AFP、VEGF水平及肿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高于对照组7.50%(3/40),胆无统计学差异(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改善PCL患者血清AFP、VEGF水平及生活质量,缩小肿块面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翁杰 黄小龙 杨彦 符誉 尹秋实 范伟强 牛娟关键词:艾迪注射液 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8例,其中30例患者单纯给予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肝功能以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术后支架通畅及新发梗阻发生情况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肿瘤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4.77,P=0.03)。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围术期死亡。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2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符誉 翁杰 韩霖 陈有科 黄小龙 尹秋实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