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海相
作品数:
19
被引量:115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沈根标
解放军536医院
阮狄克
解放军536医院
罗卓荆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唐农轩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郝家骥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8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18篇
医药卫生
主题
9篇
骨折
7篇
脊柱
6篇
手术
6篇
内固定
4篇
腰椎
4篇
骨折固定
3篇
胸腰段
3篇
腰段
3篇
外科
3篇
外科手术
3篇
截瘫
3篇
脊柱骨
3篇
脊柱骨折
3篇
固定术
2篇
胸腰段骨折
2篇
胸腰段脊柱
2篇
胸腰椎
2篇
胸椎
2篇
腰段脊柱
2篇
韧带
机构
19篇
第四军医大学...
3篇
西安矿业学院
2篇
中国人民解放...
1篇
解放军536...
作者
19篇
崔海相
15篇
沈根标
13篇
阮狄克
11篇
罗卓荆
7篇
唐农轩
4篇
郝家骥
4篇
孙宏慧
4篇
周勇
3篇
张西正
2篇
邹宏恩
2篇
陆瓞骥
2篇
梁智仁
2篇
范清宇
2篇
邹长春
2篇
李军
1篇
张明华
1篇
张明华
1篇
苏勤
1篇
俞兰
1篇
沈万安
传媒
8篇
中国脊柱脊髓...
4篇
中华创伤杂志
1篇
中国矫形外科...
1篇
中华老年医学...
1篇
骨与关节损伤...
1篇
第四军医大学...
1篇
中华骨科杂志
1篇
生物医学工程...
1篇
中华医学会脊...
年份
1篇
2001
1篇
1999
3篇
1997
1篇
1996
1篇
1995
5篇
1994
2篇
1993
1篇
1992
1篇
1991
3篇
1987
共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两种脊柱内固定方法疗效和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994年
报告两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A组哈氏棒加钢丝节段性固定17例;B组爱德华兹套棒内固定60例。结果(1)两组方法对畸形角的矫正均十分明显(P<0.01),B组优于A组(P<0.01)。(2)移位百分率的改进亦显著(P<0.01),B组优于A组(P<0.01)。(3)压缩椎体高度的恢复B组优于A组(P<0.01)。(4)神经功能恢复一级以上A组为82%,B组为90%。在模拟前中柱损伤的猪新鲜脊柱胸腰段标本上,利用传感器技术分别测得哈氏棒的矫正力为48.70±10.8(N);爱德华兹套棒为89.03±26.2(N),后者矫正力量显著优于前者(P<0.0005)。两种内固定方法不论从临床疗效还是生物力学测试都证实爱德华兹套棒较哈氏棒内固定更为有效。
沈根标
罗卓荆
崔海相
阮狄克
周勇
关键词:
脊柱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Edwards套棒方法整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92年
作者分析了Edwards套棒装置复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力学原理—三点加压作用,并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导出前纵韧带牵伸复位力量与矢状轴前推力成正比例。使用Edwards套棒不仅提高后伸复位力矩和纵向矫正力量,而且也有助于克服残留后突畸形角,满足脊柱不同节段的生理弧度要求。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单侧Edwards套棒方法使椎体前缘产生89.0N纵向撑开力,较直Harrington分离棒的48.7 N提高82.7%。作者认为Edwards套棒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动力性复位与稳定装置。
罗卓荆
沈根标
崔海相
阮狄克
张西正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生物力学
下腰椎不稳定的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4
1995年
下腰椎不稳定的内固定治疗沈根标,阮狄克,罗卓荆,崔海相腰椎因退变、骨质增生引起的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由于陈旧骨折所致的继发性椎管狭窄,在椎管探查减压手术之后常带来腰椎不稳定。单纯的融合术不能获得立即稳定,且在没有长期外固定情况下易招致融合失败。近...
沈根标
阮狄克
罗卓荆
崔海相
关键词:
腰椎不稳
内固定
外科手术
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被引量:35
1997年
本组使用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共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104例。其中男82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38岁。伴有脊髓神经损伤73例(70.2%)。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结果,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7.6°矫正到术后4.4°,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31.2%纠正到术后0%,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2.9%恢复到术后的96.4%。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1mm和1.2cm2恢复到术后的14.4mm和1.8cm2(P<0.05)。不完全截瘫组术后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90.6%。临床疗效表明沈氏装置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阮狄克
沈根标
崔海相
崔海相
蔡福金
罗卓荆
李福良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截瘫
椎弓根钉哈灵顿棒套棒内固定系统
被引量:2
1993年
采用椎弓根钉与哈灵顿棒加套棒内固定装置,临床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5例,疗效满意。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6.88°减少到术后3.72°,移位百分率由术前34.82%纠正到1.0%,被压缩椎体的高度由术前50.92%恢复到92.88%。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完全瘫患者术后恢复较差。该装置具有骨折复位率高,稳定作用强,可防止脱钩或骨界面骨折以及缩短固定节段的优势。
沈根标
阮狄克
罗卓荆
崔海相
关键词:
内固定术
椎弓根钉
胸椎
腰椎
骨折
哈氏棒鲁凯钢丝内固定加椎板减压治疗脊柱骨折截瘫
被引量:1
1987年
本文报道脊柱骨折合并截瘫11俐,行减压加哈氏棒鲁凯钢丝内固定。术后9例有一级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讨论了该方法的选择使用及其优点。
沈根标
崔海相
郝家骥
唐农轩
关键词:
椎板减压
截瘫
脊柱骨折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三种术式比较
被引量:5
2001年
李军
俞兰
何凤春
崔海相
唐农轩
关键词:
臀肌筋膜挛缩症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胸腰椎骨折三点加压固定中哈灵顿棒危险断面及其载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采用二维光弹模型研究哈灵顿分离棒(HDR)的应力分布。实验载荷包括作用于两端钩部的垂直力及作用于棒中点的水平力。实验发现棒棘齿区应力高于光滑区,HDR光滑区—棘齿区交界处应力居棒同侧最高,是棒强度的危险断面,其应力值与载荷呈正直线相关.本文亦初步讨论了减少危险断面应力、避免HDR疲劳断裂的途径。
罗卓荆
沈根标
阮狄克
崔海相
张西正
邹长春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
椎间盘移植实验──生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994年
恒河猴12只,于L_(3 ̄4)行自体间盘移植手术。对术后不同时间移植间盘进行生化分析,测定了间盘组织的水、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术后2月蛋白多糖及水含量降低,胶原含量升高,髓核较纤维环变化明显。术后4月蛋白多糖及水含量进一步降低,胶原含量回升,与对照组已无统计学差异,水份和胶原含量较,4月无明显变化。提示:椎间盘移植后虽然在早朝有退变倾向,但在后期这种退变部分恢复。
孙宏慧
阮狄克
沈根标
郝家骥
陆瓞骥
梁智仁
崔海相
罗卓荆
周勇
张盈华
刘智广
关键词:
猴子
椎间盘移植
蛋白多糖
胶原
广泛性特发性肥大性骨病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1994年
报告了12例广泛性特发性肥大性骨病所致椎管狭窄伴神经功能障碍而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颈椎7例,胸椎4例,腰椎1例。文章讨论了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与后纵韧带骨化的关系。
沈根标
阮狄克
崔海相
关键词:
退行性变
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