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金龙

作品数:35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0篇纳米
  • 13篇碳纳米管
  • 13篇纳米管
  • 6篇离子束
  • 5篇金刚石
  • 5篇刚石
  • 4篇氧化铝模板
  • 4篇结构相变
  • 4篇金刚石薄膜
  • 4篇光谱
  • 4篇C_(60)
  • 3篇氮掺杂
  • 3篇多壁碳纳米管
  • 3篇碳纳米管阵列
  • 3篇碳纳米结构
  • 3篇退火
  • 3篇纳米管阵列
  • 3篇纳米金刚石
  • 3篇掺杂
  • 2篇低能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35篇巩金龙
  • 23篇朱德彰
  • 15篇朱志远
  • 10篇俞国军
  • 8篇何绥霞
  • 8篇王森
  • 7篇孙立涛
  • 6篇曹建清
  • 5篇陈光华
  • 5篇陆荣荣
  • 4篇谢二庆
  • 4篇杨树敏
  • 4篇倪志春
  • 4篇周兴泰
  • 4篇李勤涛
  • 3篇徐灿
  • 3篇王震遐
  • 3篇李玉兰
  • 2篇贺周同
  • 2篇闫隆

传媒

  • 9篇核技术
  • 3篇物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Journa...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2004全国...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一届中国核...
  • 1篇’94秋季中...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的氧化铝模板法合成及其退火效应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结合氧化铝模板制约生长技术和高温退火处理,得到了相当统一的多壁碳纳米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表明模板制约生长的初始碳纳米管形貌和尺寸完全受控于模板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显示其管壁结构为无定形碳和石墨纳米晶组成的混杂结构.为减少晶格缺陷及无定形碳,对初始碳纳米管进行系列高温(1100—2400℃)退火处理,并初步研究了管壁在高温下的晶化行为.实验证明高温退火是提高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有效途径.
王森俞国军巩金龙朱德彰何绥霞朱志远徐洪杰
关键词:氧化铝模板碳纳米管高温退火模板法合成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低能氩离子束对多孔铝阳极氧化膜表面的刻蚀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用低能氩离子束(Ar+)处理了多孔铝阳极氧化膜(AAO)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Ar+束刻蚀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AAO反面阻挡层,还可使AAO表面产生多种特殊的形貌,如采用倾角入射可使其表面产生波纹,倾角入射同时旋转样品台,可实现表面抛光.并结合Bradley和Harper提出的无定形材料表面波纹的形成和演化理论解释了AAO表面波纹的特征.
王森俞国军巩金龙李勤涛朱德彰朱志远
关键词:离子束刻蚀
利用杠杆原理制备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钨针尖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设计了一套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钨针尖的制备装置。它可以使针尖瞬间脱离液面,避免针尖继续腐蚀而影响针尖质量。同时它以简单的力学结构替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电路。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制备的钨针尖最小半径为50 nm。利用所制备的针尖对高序石墨进行STM扫描,效果良好,可用于原子级图像的扫描。
汪洋巩金龙朱德彰王化斌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电化学腐蚀
氮掺杂富勒烯薄膜电学性质的研究
谢二庆巩金龙
关键词:电性
离子束诱导碳圆锥室温生长锥角的可控性研究
2007年
采用荷能Ar^+束室温倾角溅射石墨的方法制备可控锥角的碳纳米纤维/圆锥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产生的圆锥密度达1×10~9—1×10^(10)·cm^(-2),沿离子束方向排列,且在每个圆锥上都有碳纳米纤维长出。随着入射倾角由30°增大到60°,碳圆锥的锥角从33°降到20°、长径比从250nm/150nm增大到1200nm/400 nm。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离子束诱导的表面原子有效扩散系数减小和溅射速率增大是碳圆锥的长径比增大、碳圆锥的锥角减小及其密度增加的原因。随着离子束流强度由200μA·cm^(-2)增加到800μA·cm^(-2),碳圆锥的锥角从90°降到20°、碳圆锥的高度从100nm增加到1200nm。相同时间内,随束流强度的增大,碳圆锥表面单位面积内离子的注入剂量增大,导致溅射出来的碳原子数目增多。这是随离子束流强度增大形成碳圆锥的锥角变小且高度增加的原因。
李勤涛倪志春杨树敏巩金龙朱德彰朱志远
关键词:锥角
C_(60)膜的结构及退火效应研究
1995年
富勒烯C_(60)的发现及大量合成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碳的同素异形结构的广泛关注.最早对C_(60)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析指出C_(60)晶体具有hcp密堆积结构,其后的研究表明C_(60)在室温下以fcc结构存在,并在250K左右存在一fcc相到sc相的一级结构相变,此后关于C_(60)单晶和薄膜结构的报道为数众多,hcp相的单晶和薄膜中存在的hcp相也已发现.在众多的报道中,对C_(60)薄膜沉积条件对结构的影响、沉积后的薄膜对各种物理环境的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报道我们对C_(60)薄膜结构及退火效应所做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巩金龙马国斌谢二庆徐灿王永谦陈光华
关键词:XRD退火效应碳60
乙醇作为碳源的碳纳米管阵列氧化铝模板法制备被引量:5
2005年
以乙醇为碳源在低气压条件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低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结果表明,所得碳纳米管的外径和长度高度统一,完全受制于所制备的多孔氧化铝模板阵列纳米孔道.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成像表明,所得碳纳米管的管壁石墨化程度虽与自由生长的多壁碳纳米管管壁石墨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明显高于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此类碳纳米管.作为对比,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使用乙炔作为碳源也得到了碳纳米管阵列,HRTEM成像结果和Raman光谱证明,其管壁的石墨化程度较前者要低得多.本文提出羟基自由基对无定形碳的刻蚀作用对碳纳米管管壁的石墨化有重要影响;另外,初步探讨了多孔氧化铝模板阵列纳米孔道的光滑程度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俞国军王森巩金龙朱德彰何绥霞李玉兰朱志远
关键词:碳纳米管阵列石墨化程度多孔氧化铝模板HRTEMRAMAN光谱乙醇
低能甲烷和氢气混合离子束诱导产生石墨纳米晶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结构
2008年
采用能量为80eV的甲烷和氢气混合(1:5)离子束在700℃下辐照多壁碳纳米管得到了石墨纳米晶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离子束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被一层粗糙的碳质层包覆。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该碳层由许多(002)面与碳纳米管管轴角度为45°~90°的石墨纳米晶构成,层内的多壁碳纳米管空腔结构基本不变。甲烷的高温和沉积可认为是石墨纳米晶结构形成的主因,而氢离子束对偏离其方向的石墨晶面的选择性刻蚀是导致最终沉积的石墨纳米晶晶面与纳米管管轴构成大角度分布的原因。
李勤涛倪志春巩金龙朱德彰朱志远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
氮掺杂富勒烯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报道了氮掺杂富勒烯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发现氮原子替位掺杂可激活C60分子的部分红外沉寂模式,紫外可见光谱证实,氮掺杂后。
谢二庆徐灿巩金龙陈光华
关键词:富勒烯掺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包括一个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晶体和一个再次反射光线第二晶体,还包括一个设在该第二晶体背面的用于压弯该第二晶体的压弯机构。本实用新型在对X射线进行单色化的同时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对光束进行...
何建华夏绍建赵雁巩金龙侯铮迟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