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红
- 作品数:50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锰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锰基配合物,属于配合物材料、晶态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锰基配合物的化学式为:{[Mn<Sub>0.5</Sub>(AIPA)(H<Sub>2</Sub>O)]}<Sub>∞</Sub>,其中AIPA为5‑氨...
- 杨晓刚常新红傅红如翟志敏
- 文献传递
- L-抗坏血酸作为手性元用于手性稠环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
- 2003年
- 研究了L-抗坏血酸和甲基乙烯酮不对称反应的控制条件以及后处理方法,经重结晶后得到了产率高(71%)、光学纯度高(≥98%ee)的二环内酯类衍生物3.通过化学/物理方法、X射线晶体测定了化合物3的物理常数、化学结构、立体化学以及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化合物3分别在氯化氢/无水醇介质中(CH_3OH,C_2H_5OH)进一步反应,通过分子内差向异构化/羟醛缩合/亲核脱水反应分别得到了新的含有多个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的稠环类化合物4a和4b.此研究结果可以为L-抗坏血酸手性元在不对称合成中应用,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新的途径.
- 常新红王建革田欣哲陈庆华
- 关键词:L-抗坏血酸化学结构晶体结构
- 高师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被引量:8
- 2014年
- 《无机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化工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高师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课本知识与学科前沿的关系,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简单介绍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为高师无机化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常新红
- 关键词:无机化学
- 4‑甲基邻苯二甲酸和1,2‑二(4‑吡啶)乙烷混配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4‑甲基邻苯二甲酸和1,2‑二(4‑吡啶)乙烷混配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Ag(bpe)]·(Hmph)(H<Sub>2</Sub>mph)}<Sub>∞</Sub>,其中H<Sub>...
- 常新红韩民乐马录芳李仕辉王晓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一种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铜盐加入到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备出铜粒子的浓度为0.20-0.45mol/L的得铜粒子溶液,加热至70℃-95℃,然后将其转移到三颈烧瓶中,放置在甘油浴的回流装置中...
- 冯勋李冠峰刘献明常新红王利亚
- 基于5-(4′-甲苯)间苯二甲酸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及其性质研究
- 利用5-(4′-甲苯)间苯二甲酸作为构筑基元,同时以1,5-二咪唑戊烷、1,4-二咪唑丁烷,l,2-二(4-吡啶)乙烯和2,2′-二吡啶作为辅助配体,制备了四种新的配位聚合物:{[Co(CH3C6H4-ip)(bip)]...
- Xin-Hong Chang常新红Lu-Fang Ma马录芳Hui-Guo郭辉Li-Ya Wang王利亚
-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磁学性质
- 2,3′,5,5′-二苯四甲酸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2,3′,5,5′-二苯四甲酸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镉配合物荧光材料领域,所述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d<Sub>2</Sub>(bptc)(bih)(H<Sub>2</Sub>O)<Sub>2</Sub>]·H<S...
- 常新红赵颖李飞飞马录芳李仕辉
- 文献传递
- “教做人”重于“教知识”——试论当前高校教育的缺失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使之逐步走向富裕。同时,现代化的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工具理性泛滥、市场拜物的盛行、战争的严重灾难、环境的严重污染与资源枯竭、精神疾患蔓延等,又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使之处于一种非美化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社会上美与非美的冲突也已经渗透到高校的人文教育方面。文章从高校教育缺失内容出发,指出加强育人才是解决现在社会发展一系列矛盾的关键,这不仅是高校存在的价值,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基所在。
- 常新红鹿彬
- 关键词:教育缺失高校教育
- 一种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一种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铜盐加入到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制备出铜粒子的浓度为0.20-0.45mol/L的得铜粒子溶液,加热至70℃-95℃,然后将其转移到三颈烧瓶中,放置在甘油浴的回流装置中...
- 冯勋李冠峰刘献明常新红王利亚
- 文献传递
- 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 2021年
- 《无机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类大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不仅要掌握相关化学理论和元素的理化性质等知识,更要领会和研究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为国家培养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人才。
- 常新红
- 关键词:无机化学创新思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