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永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狼疮
  • 5篇红斑狼疮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紫癜
  • 2篇误诊
  • 2篇误诊分析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聚体
  • 2篇抗体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过敏性紫癜
  • 2篇黑热病

机构

  • 15篇江西省萍乡市...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廖永强
  • 6篇彭可君
  • 6篇夏洪娇
  • 3篇胡建康
  • 3篇吴小秧
  • 3篇乐高钟
  • 3篇罗勤
  • 3篇孟芳
  • 2篇戴森华
  • 2篇任妹
  • 2篇甘明
  • 1篇张永根
  • 1篇陈波
  • 1篇傅新文
  • 1篇王桂良
  • 1篇王小中
  • 1篇李小玲
  • 1篇杨洲

传媒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为评估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常规参数。过去研究发现,RDW是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临床指标。最新研究发现,RDW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判定,RDW升高可代表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但是其机制尚不清楚。戴天医等。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RDW与CRP、ESR等炎症因子呈正相关。
彭可君廖永强胡建康王桂良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病情活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冠状动脉综合征红细胞体积
N末端B型脑钠肽原评价血液透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来评估血液透析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初诊为慢性肾衰竭(CRD)并接受定期血液透析的50-70岁男性患者58例。按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进行分组,A组(50mm0.05)。透析后患者肌酐有明显下降(P〈0.01),但各组间比较肌酐下降幅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以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NT-proBNP的下降幅度与透析前LVDd值呈正比,并且NT-proBNP的敏感性优于LVDd。
任妹王小中彭可君张永根廖永强孟芳
关键词:血液透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RSLE)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45例RSLE患者,根据CMV-DNA检测结果,分为CMV阳性RSLE组和CMV阴性RSLE组,另有46位同期来本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者尿液上皮细胞中的CMV-DNA;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R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RSLE患者CMV阳性率(38/45,84.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6,6.5%,P<0.01);CMV阳性RSLE患者临床特征与CMV阴性RSLE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V-DNA载量与CMV阳性R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正相关(均P<0.05),与补体C_3呈负相关(P<0.05);CMV阳性RSLE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CMV阴性RSLE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CMV阴性RSLE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RSLE患者应行巨细胞病毒检查,针对性治疗,提高疗效。
廖永强夏洪娇刘剑荣彭可君胡建康
关键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病毒淋巴细胞亚群抗病毒治疗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SLE组患者、6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和20位健康人的ANCA和ANAs。用ELISA法检测验证ANCA阳性率,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判断SLE活动性,分析ANCA、SLEDAI和ANA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20例SLE患者中IIF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27.5(33/120),且均为核周型(perinuclear ANCA,pANCA)。用ELISA法验证全部ANCA阳性患者血清,阳性率为81.8(27/33),且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即为pANCA。ANCA阳性组SLEDAI评分>10分者(即SLE活动期)占81.4%与ANCA阴性组(36.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NCA阳性组在血沉升高,补体C3、C4降低,肾脏损害、肺损害、关节肿痛等方面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NCA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ANCA和SLE的各项特异性自身抗体可能对SLE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病情活动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廖永强彭可君刘剑荣任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
萍乡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萍乡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过敏原构成情况。方法应用欧蒙公司过敏原敏筛检测系统,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110例住院的HSP患儿,其一按发病累及部位(系统)分型分单纯型72例(65.46%)、混合型38例(34.54%);其二按年龄分≤7岁组61例(55.46%)和>7岁组49例(44.54%),并对所有分组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其年龄、季节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⑴110例HSP患儿7岁以下儿童(包括7岁患儿)61例(55.46%),男女比例1.32:1;⑵HSP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43例(39.09%),血清总IgE阳性47例(42.73%)。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最高为屋尘螨(28.18%)、屋尘(15.46%);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最高为牛奶(13.64%)、鸡蛋(白/黄)(11.82%)。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岁年龄组患儿牛奶的阳性率高于年长儿(P<0.05);⑶本地区儿童HSP全年均可发病,最高峰期以3~5月份、到9~11月份又出现发病高峰趋势;⑷儿童HSP单纯型与混合型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萍乡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好发于7岁以下儿童,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其中发病高峰为3~5月份及9~11月份;过敏原主要为屋尘螨、屋尘、牛奶、鸡蛋,可为本地区参考;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出率高于食入性;小于7岁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对牛奶过敏的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患儿单纯型组与混合型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出率无差别。
乐高钟吴小秧吴志坚廖永强罗勤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特异性IGE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EOS ECP及血清IL-13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甘明易运林李小玲廖永强
关键词:诱导痰液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白细胞介素-13
PD-L1和IFN-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PD-L1与IFN-γ及它们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及门诊部诊治的SLE患者50例(SLE组)和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组分为SLE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分别为18例,32例)。血清PD-L1和IFN-γ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细胞表面PD-L1表达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收集疾病活动性指标和相关实验室数据。结果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上调,且活动组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1);CD8+T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下调,且活动组显著低于非活动组(P<0.01);⑵活动组SLE患者PD-L1,补体C3和C4血清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而IFN-γ,CRP、SLEDAI及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⑶SLE患者PD-L1血清水平与IFN-γ、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和CRP呈显著负相关(r=-0.428,-0.434,-0.453,-0.362,均P<0.05),与补体C3和C4呈显著正相关(r=0.438,0.345,均P<0.05)。结论在SLE患者体内,PD-L1和IFN-γ异常表达于T、B淋巴细胞表面和血清,一起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
孟芳廖永强肖妮戴森华夏洪娇陈波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功能PD-L1IFN-Γ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磷脂抗体与低水平补体C3、C4的关系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补体活化和低补体血症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5%~40%SLE患者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 PL)呈阳性。本文探讨SLE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与低水平补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住院及门诊部诊治的SLE患者126例(SLE组)和健康体检者162例(健康对照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组又分为SLE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n分别为48、52、26)。所有样本行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 CL)、C-反应蛋白、抗ds DNA抗体、补体C3、C4检测。观察a PL抗体与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CRP水平,各种亚型a PL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轻度和中度活动组患者血清C3、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LE重度活动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三者相比,各类亚型a PL抗体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各类亚型a PL抗体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05、-0.213、-0.207、-0.19,P〈0.05;r=-0.935、-0.933、-0.914、-0.929,P〈0.01);与a PL抗体阴性SLE组相比,a PL阳性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a PL抗体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与补体C3、C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a PL抗体可能激活补体C3、C4共同参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
廖永强夏洪娇刘剑荣彭可君胡建康杨洲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3补体C4
血清PCT联合CRP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寻找诱因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50例(无肾脏损害组30例、有肾脏损害组2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同时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脏损害组的PCT和CRP均高于无肾脏损害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脏损害组的PCT、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患儿血清PCT和CRP均升高,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SP合并肾脏损害的检出率。
乐高钟吴小秧吴志坚廖永强罗勤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过敏性紫癜儿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凝血与纤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新生儿凝血与纤溶实验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早期干预治疗DIC新生儿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凝固法、凝血酶法(Glauss法)、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乳胶凝集半定量法分别测定DIC组20例、早期可疑DIC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足月新生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 DIC新生儿患者组D-D和FPD显著升高,PT、APTT、TT均延长,而FIB均显著降低,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可疑DIC阶段,D-D和FDP阳性率分别为84%和52%,而PT、APTT、TT、FIB的异常率仅为44%、32%、24%、20%。结论 DIC新生儿存在纤溶,抗凝系统的激活及凝血因子的损耗,尤其D-D、FDP的变化显著,是观察新生儿早期DIC的重要临床指标。
甘明刘剑荣廖永强覃广萍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