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美玉

作品数:2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逢甲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唐代
  • 5篇乐府
  • 4篇大雅
  • 4篇诗人
  • 4篇诗学
  • 4篇物候
  • 3篇映现
  • 3篇诗歌
  • 3篇唐代诗人
  • 2篇杜甫
  • 2篇召唤
  • 2篇山水
  • 2篇盛世
  • 2篇四时
  • 2篇躬耕
  • 2篇汉唐
  • 1篇代文
  • 1篇道统
  • 1篇杜诗学
  • 1篇行旅

机构

  • 22篇逢甲大学
  • 3篇台湾成功大学

作者

  • 25篇廖美玉

传媒

  • 6篇乐府学
  • 5篇唐代文学研究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中国诗学研究
  • 1篇第四届宋代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渡海之后:丘逢甲诗中的台湾印记与沧海苍生情
2019年
丘逢甲生长台湾,中进士即辞官返台主讲书院,反对清廷弃台而首倡台湾民主国,抗日不成内渡而欲行民主于中国。从"书生报国:几次渡海与去住两难的苦心孤诣"探讨丘逢甲几次渡海的心事与去住两难的纷纭;以"念兹在兹:台湾印记与太平蓝图的绘制"阐述台湾印记的形塑及以台湾为蓝图的太平图景;以"挺身而出:极目沧海与胸怀苍生情"说明丘逢甲从海洋变局映现的沧海雄心与苍生情;从"渡海视域:东周遗老与跨海诗情"论述丘逢甲的东周遗老观与尊孔设学,着力以诗建立的跨海连结。丘逢甲身处清末民初的易代之际,几次渡海,一生志向,全在天下苍生与文化传承,而"诗"更成了斯文在兹且绵延不绝的明征。
廖美玉
关键词:丘逢甲苍生诗情
大雅的失落与召唤——唐代诗人的盛世论述与王道想象被引量:1
2011年
唐代诗人关注政治层面的现象,以下谒求仕的热情,呼应《大雅》的创作精神,从而对"盛世"与"王道"怀抱着更高的期待。首先,"大雅"兼具有庙堂和布衣属性,所标示的是盛世想象,是一种诗人透过文学以参与政治的期待,它使诗人成为庙堂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次,诗人群体渴望大雅盛世的降临,但现实是理想渺茫不可见,于是转而创作树立理解以针砭时世的大雅典范,至晚唐大雅甚乃至成为庙堂之外者相互慰藉的符码。再次,唐代诗人对大雅的王道想象主要体现在:君王的无私与包容、君王的戒奢与减赋、君王的自制与利民三个方面上。
廖美玉
关键词:唐诗大雅盛世布衣
浪迹穷荒:唐代诗人的边境书写与天下想象
2011年
在唐代统治者"开边"的大背景下,唐代诗人迈出了"浪迹穷荒"的步伐,并用诗歌展开了对边境的书写和对天下的想象。而这一书写题旨的开拓,有很大的成分缘自浪诗人们浪迹异乡的生命经验,特别是在边城绝域、殊风异俗的多重冲击下,产生传统与当下、故乡与他乡、自我与他者的多元交会。
廖美玉
关键词:浪迹边境家国
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
王安石探辑杜诗,选四家诗而以杜甫冠首;黄庭坚摹刻杜甫两川诗,江西诗派更推尊杜甫为宗祖。后人认为王、黄为"真善学杜者"中的二大家,对宋人"学诗者,非子美不道"有关键性影响。惟王、黄学杜而大异其趋。本文即以东京与两川为切入点...
廖美玉
文献传递
感春之意:从“诗人在场”谈唐代物候诗学的建构
2018年
一、前言面对天地的亘古存在与四时的变动不居,除了政治上有四时郊祭礼仪,农业上有耕种收藏的四时农务,思想上有繁复的天、人论述,文学上有春思秋悲的抒情传统,更留存有长时段且极其丰厚的四时物候文献.笔者近几年着力于爬梳历代诗话之关注物候者,借由细读诗歌文本与历代诗评、诗话,深入探索诗人对自然宇宙的观察与诠释,寻绎建构物候诗学的可能路径②.
廖美玉
关键词:抒情传统春思诗歌文本诗评长时段物候
春天之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生成及其诗学意义
2014年
在季节感知上,历来研究侧重在悲秋传统,惟溯自《诗》三百篇,在风调雨顺、农业生产稳定的物候环境下,所谓"春女思,秋士悲",系以大自然为舞台,展演出青春生命的故事。由此来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直到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才有著录,清末王闿运更许以"孤篇横绝",此中缘由,值得探究。本文乃由"《诗经》中与自然物候相呼应的水岸情歌""汉乐府《白头吟》的蜕变: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南朝乐府《西洲曲》:江南水岸情歌的浮现""隋唐乐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合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人巧臻化工""细推物理:士/女春思在修复抒情传统上的意义"六个小节,探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生成及其诗学意义,尝试梳理出记忆青春的水岸情歌,如何由欢唱、失落到重现的发展历程。而呼应着大地之春的两性青春故事,显然有着比悲秋传统更久远的记忆,蕴涵着人类生存的无穷奧秘,成了人人共有的永恒青春恋曲。
廖美玉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唐代《月令》组诗的物候感知与地志书写
2016年
一、前言。古人观察天文星象、四季物候等自然现象,成为政治措施与农牧生产的指标,发展出“月令”体的著作,如《逸周书》有《月令》篇,已佚②,今存《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内容大同小异,保存了秦汉之际所累积的物候知识③.
廖美玉
关键词:《逸周书》吕氏春秋《月令》淮南子物候
大雅的失落与召唤——唐代诗人的盛世论述与王道想象(摘要)
<正>一、前言钟嵘《诗品》论诗标举《国风》、《小雅》、《楚辞》为五言诗的三大源头,独漏《大雅》,其中《小雅》也只有阮籍一人。大雅,唐人有时也称作"风雅",着重在忧国忧民、忧生念乱的诗人之志,在阮籍之后已日趋寂寥。本文着眼...
廖美玉
文献传递
乐府《四时歌》所形塑的“四季原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乐府《四时歌》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被记录下来,经由歌诗的吟咏与传唱,不断地被后世仿拟、续写、重释,乃由个别事件而汇聚成为四季的故事。本文先从郊祀、子夜与白紵的性质与发展,考索汉唐乐府诗中的四时之歌;再具体检视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四时歌》七十五首,归纳出四季主题并罗列各季物候与女性词丛,确认"性别与家园"为四时书写的核心内容,据以建构出"四季原型";再进一层分析此一"四季原型"所映现的意义。相对于西方以神话与英雄为核心所建构的四季原型,汉唐乐府所映现的是另一种层次的四季原型,显然更能跳脱对立面所造成的紧张关系,也更符合自然法则而具有中国甚至是东方的特性。
廖美玉
关键词:乐府青春女性
江山有待:建构物候诗学的思考路径之一被引量:1
2016年
江山的亘古存在,与四时的变动不居,形构成极其繁复的天、人论述,有政治上四时郊祭的礼仪,有农业上耕种收藏的作息,有思想上天人感应的各家论述,有文学上春思秋悲的抒情传统。结合时序与山水,藉由杜甫"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与"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所开启的问题意识,爬梳"江山"与"山水"相关词群,探讨"江山"的南方属性与时序特质;聚焦讨论杜甫的图画山水与实体山水,尝试提出杜甫所形塑的"山水"新典范;从"江山有待"论述时序与山水的交响,藉由细读诗歌文本与历代诗评、诗话,寻绎建构物候诗学的可能路径。
廖美玉
关键词:山水杜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