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弓娟琴

作品数:90 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7篇皮肤
  • 17篇红斑
  • 16篇狼疮
  • 16篇红斑狼疮
  • 13篇系统性红斑
  • 13篇系统性红斑狼...
  • 11篇皮炎
  • 11篇外周
  • 11篇外周血
  • 11篇核细胞
  • 9篇淋巴
  • 8篇系统性红斑狼...
  • 8篇红斑狼疮患者
  • 7篇特应性
  • 7篇特应性皮炎
  • 7篇痤疮
  • 6篇单个核细胞
  • 6篇皮肤病
  • 6篇外周血单个核

机构

  • 8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0篇弓娟琴
  • 24篇陈志强
  • 20篇林麟
  • 20篇贾虹
  • 17篇胡兹嘉
  • 16篇李文忠
  • 15篇杨雪源
  • 13篇宗文凯
  • 12篇曾学思
  • 12篇陈敏
  • 11篇刘训荃
  • 11篇崔盘根
  • 10篇冯素英
  • 8篇李慧珠
  • 7篇曹元华
  • 7篇戴振东
  • 7篇姚煦
  • 7篇李惠
  • 6篇岳晓玉
  • 6篇李宏凯

传媒

  • 2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6篇临床皮肤科杂...
  • 9篇国际皮肤性病...
  • 8篇国外医学(皮...
  • 7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摩擦学学报(...
  • 1篇上海医药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2009全国...
  • 1篇2006中国...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冰黄肤乐软膏对临床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外用治疗,涂于患处,每次2次,疗程4周。根据对皮损的面积、瘙痒程度、台藓化程度以及鳞屑程度等观察指标计算...
贾虹林麟崔盘根岳宵玉李慧珠杨雪源弓娟琴冯素英宗文凯
文献传递
伊曲康唑治疗74例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1998年
孙建方林麟刘维达张国毅胡兹嘉岳晓玉李慧珠刘训荃曹元华李和莲周展超曾学思膝传远贾虹弓娟琴姜祎群
关键词:真菌病浅部真菌病药物疗法伊曲康唑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1.20±0.3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79±0.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aspase-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7±0.16)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6±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高,Caspase级联反应可能参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
弓娟琴陈志强胡兹嘉李文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ASPASE3脱噬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
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被引量:12
2006年
报告1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男,93岁。临床表现为头皮紫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1年。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血管肉瘤。
弓娟琴曾学思
关键词:血管肉瘤老年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凋亡及其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以往研究表明SLE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凋亡小体作为一种自身抗原可刺激...
弓娟琴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凋亡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白介素6受体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L-6R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IL-6R阳性表达率为100%。②PBMC中,IL-6R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为0.902±0.273,非活动期SLE患者为0.519±0.11,正常人为0.573±0.24。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③血清中IL-6水平:活动期组为71.89±20.02pg/mL,非活动期组为17.96±6.93pg/mL,对照组为0.035±0.035pg/mL。活动组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非活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与PBMC上的IL-6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7和r=0.615,P<0.05)。结论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IL-6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姚煦李遇梅弓娟琴胡兹嘉李文忠陈志强
关键词:SLE活动期IL-6R受体白介素6
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患者每日服用异维A酸;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维胺酯,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结果治疗2、4、6周,两组痤疮患者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皮脂溢出等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皮损的总评分差值从(0.2166±0.1291)分增至(6.2469±1.1826)分,对照组患者皮损的总评分差值从(0.1290±0.3191)分增至(5.6297±1.4489)分。各种皮损评分差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两组间痤疮评分差值比较,各时间点(2、4、6周)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5.00%和95.00%,对照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20.96%和79.6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有23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1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优于维胺酯。
杨雪源冯素英弓娟琴许常春陈敏宗文凯贾虹赵亮
关键词:寻常痤疮异维A酸维胺酯
CD28/B7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2年
弓娟琴陈志强李文忠
关键词:CD28/B7免疫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谱:淋巴瘤样丘疹病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998年
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和一系列非何杰金淋巴瘤。为了揭示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谱,回顾分析了文献报告的173例成人皮肤、间变性大细胞CD30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学改变、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准,评价了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因素,最后讨论了淋巴瘤样丘疹病和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之间的关系。
弓娟琴
关键词:淋巴瘤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
红皮病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8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 ,男女之比2.9∶1 ,平均发病年龄52.4岁。71.1 %继发于原有皮肤病 ,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48.4 % ,12.5 %为药物过敏 ,5.5 %继发于恶性肿瘤 ,10.9 %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34.4 %)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随访的85例患者中 ,4例死于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导致的并发症 ,3例死于恶性肿瘤。结论原因不明的红皮病大多与潜在肿瘤、药物过敏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最好 ,银屑病性红皮病易反复发作。
弓娟琴滕传远陈志强胡兹嘉
关键词:红皮病预后病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