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媛媛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低碳
  • 1篇低碳城市
  • 1篇用后评价
  • 1篇园林
  • 1篇院校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指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使用后评价
  • 1篇诉求
  • 1篇特色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分类
  • 1篇农林院校
  • 1篇啤酒
  • 1篇珠江啤酒
  • 1篇资源保护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深圳市城市规...

作者

  • 9篇张媛媛
  • 4篇叶昌东
  • 3篇唐波
  • 1篇赵晓铭
  • 1篇王龙

传媒

  • 2篇广东园林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城市建筑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人口指标与路网指标的绿地可达性比较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可达性是研究绿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绿地可达性归纳为基于人口的绿地可达度和基于路网的绿地可达距离2种类型,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基于2种方法的广州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存在数值大小、等级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基于人口的绿地可达度数值偏小、等级差距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而基于路网的绿地可达距离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据此将广州中心城区划分为3个绿地可达性类型区:人口-路网可达性一致的类型区,人口可达性高-路网可达性低的类型区,人口可达性低-路网可达性高的类型区。最后针对广州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分析特征提出了4条对策建议: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绿地供给;优化布局,结合绿地可达性类型区的划分,实施分区管理;分类管理,优化绿地配置;提高绿斑密度,增强绿地可进入性。
叶昌东赵晓铭张媛媛
关键词:风景园林
老龄人诉求下保障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以广州市5个保障房为例,通过了解社区老龄人的出行特征及其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采用核密度分析、机会累积与加权叠加、OD模型等方法研究社区周边三类高需求设施的分布密度与可达性。未来保障房的规划建设与优化,应紧扣被保障群体的核心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布局多样化、多层级、可达性高的公共服务设施。
陈澄静张媛媛唐波李城坤
关键词: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广州滨江绿道使用后评价(POE)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法对广州滨江绿道进行了实地踏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建立滨江绿道步行空间环境评价模型。研究发现,滨江绿道的使用者主要是周边的居民,不同路段因周边设施环境差异会引起使用群体属性及行为的较大差异,且路口过街可视性及照明设施等因子对评价的影响最大。通过POE研究,广州滨江绿道步行空间环境整体得分为E2(较好)评级,但部分指标得分与整体存在一定差距,绿道的混合功能开发及过街可视性等问题仍有待优化。
李城坤张媛媛唐波
香港低碳城市空间建设及其对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启示被引量:2
2014年
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城市高密度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城市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降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为城市低碳空间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对香港用地功能、公共交通、绿地系统等方面的低碳空间建设经验进行分析,提出高密度城市低碳空间策略,即构建集约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减少碳源,建立公交导向的交通出行模式以降低碳排,建设层次多元的绿地空间体系以增加碳汇。
王龙叶昌东张媛媛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的低碳空间建设策略
城市高密度发展是我国资源环境条件约束下的必然发展方向,低碳空间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密度发展与低碳空间建设有着密切关系——高密度发展会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这为城市的低碳空间建设带来了挑战;同时密度的提高又会...
王龙叶昌东张媛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特色化被引量:5
2014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乡规划建设有三方面的新要求: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以及对生态、绿地等要素的重视。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的需求变化,结合农林院校在风景园林、国土研究、乡村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提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化教育应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生态景观设计、土地利用、乡村规划。
叶昌东张媛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化
“两规”新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比较被引量:13
2013年
近年来"两规"衔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先后发布给"两规"衔接带来了契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相互关系,将"两规"用地分类体系的关系演变划分为1997年以前相互独立发展、1997-2006年相互冲突和2006年以来相互衔接3个时期。"两规"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两者在分类重点、分类体系构成、建设用地分类方法和空间范围4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土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表明有4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现状、规划两套分类体系由相互分离转变为相互衔接;②现状分类由三级体系变为二级体系;③在建设用地分类中突出考虑了行业因素;④增强了规划分类的弹性空间。"城规"新、旧用地分类体系的比较分析表明有2个方面的特征变化:①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②修订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最后构建了"两规"新用地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叶昌东郑延敏张媛媛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
AHP分析法下的柳州历史建筑评价体系建构
本文依托《柳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结合相关案例、学术成果研究及问卷调研基础上,结合柳州实际情况通过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选定历史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包括5个A级指标历史价值、建筑艺术、环境区位、社会价值、使用...
石志高张媛媛
关键词:历史建筑资源保护层次分析法
文献传递
城市遗产活化下不同群体的恋地情结调查
2018年
三旧改造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不断发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地方的情感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广州琶醍文化创意产业园(下称琶醍)为例,以段义孚的"恋地情结"为思路,探究不同群体对琶醍的依恋和归属感的机制。应该注重文化对城市遗产活化的影响,注重情感的延伸价值,寻找与发掘产业园的文化认同感。
孙骜林凯唐波张媛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