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尧均

作品数:2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庞蒂
  • 10篇梅洛-庞蒂
  • 9篇现象学
  • 3篇哲学
  • 3篇社会
  • 3篇身体
  • 3篇时间性
  • 2篇秩序
  • 2篇舍勒
  • 2篇社会学
  • 2篇身份
  • 2篇内在性
  • 2篇权利
  • 2篇尊严
  • 2篇君主论
  • 2篇科耶夫
  • 2篇后现代
  • 2篇绘画
  • 2篇黑格尔
  • 2篇法哲学

机构

  • 24篇同济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9篇张尧均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浙江学刊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政治思想史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哲学分析
  • 1篇外国美学
  • 1篇哲学门
  • 1篇伦理学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间性与主体的命运——从时间维度看主体性的嬗变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从时间性这一角度入手,描述了从近代以来主体命运的嬗变。在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中,主体有在时间中的经验主体和超时间的先验主体的区分,前者得到了后者的保证。随着现象学的出现,主体性与时间性合为一体,由此出现了主体间性及主体自身的同一性问题;最后,在利奥塔所描绘的某种后现代时间中,主体趋于消亡。
张尧均
关键词:时间性主体性现象学笛卡尔
可见性之谜——梅洛-庞蒂《眼与心》中关于绘画的哲学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尽管梅洛-庞蒂的《眼与心》以绘画为主题,但它实际想要探讨的却是人与存在的关系;而在画家那里,视觉就构成了此种关系的纽结。本文因此着重考察了视觉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在视觉中所发生的人与物的可逆关系,及可见者与不可见者之间的缠结关系,最后指出了经由绘画通达存在的可能性。
张尧均
关键词:梅洛-庞蒂绘画视觉可见性
马基雅维里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对《君主论》第八章的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第八章明确地提出了"以邪恶之道获取君权"的方式,标志着"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正式诞生。本文基于对该章在全书结构中的位置及章内情节的细致解读,阐述了这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内涵。
张尧均
关键词:《君主论》马基雅维里主义邪恶祖国
后现代或现在:作为终末的时间被引量:1
2020年
后现代不是一个确定的历史-时代概念,但它仍与时间,尤其是与现在相关。在利奥塔那里,有两种不同的后现代概念,它们对应着两种不同的现在。一种是作为现代性之完成状态的后现代,它体现为一种永恒化的当下,它导致了人的"非人化"压抑。另一种则是作为情绪性绽出的瞬时的后现代,它既是对前一种后现代的反思性诊断,也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后现代的生存风格。
张尧均
关键词:后现代情绪际遇
跛行的哲学——梅洛-庞蒂的“哲学赞词”或哲学辩护被引量:3
2015年
《哲学赞词》尽管以"哲学赞词"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哲学及哲学生活的辩护。哲学为什么要辩护?梅洛-庞蒂主要从认识、表达、行动(其中也涉及到哲人与大众的冲突、哲学的现实处境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哲学知识的暧昧性、哲学与现实的潜在冲突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复杂关系等作了深入阐发,最后指出哲学的生活具有"跛行"的特征,从中也体现出了梅洛-庞蒂哲学自身的"暧昧性"特征。
张尧均
关键词:梅洛-庞蒂
后现代时间性图景——从利奥塔的观点看现代向后现代的过渡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以利奥塔的论述为依据,以现象学的思想作参照,从时间性这一角度入手,阐述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过渡,即从形式化的时间性向质料化或信息化的时间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三种后现代的时间性体验图景。
张尧均
关键词:时间性后现代性
现象学的极限与神学转向的可能性
2018年
现象学是对现象之logos的揭示和描述,但这种描述只有在还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但并非被给予性都能进入到现象之显现中。梅洛-庞蒂关于还原的观点揭示出,生命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给出自身的超现象存在者,现象学在此遭遇到了它的极限,而这同时也为现象学的神学转向提供了契机。马里翁通过对一种向着纯粹呼声的还原的考察就揭示了这种转向的可能性。不过,这种还原与其说是通过马里翁所说的"无聊"现象,不如说是通过另一种更基本的生命现象,即"疼痛"来实现的。当在痛苦中向着那匿名的绝对者的呼告与那始终临现着的呼声相遭遇时,绝对超验域的维度就敞开了。这就是信仰所揭示的非现象-"学"意义上的独特现象。
张尧均
关键词:梅洛-庞蒂现象学信仰
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被引量:8
2004年
舍勒和梅洛 -庞蒂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本文比较分析了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论述。两人的共同点是 ,都强调人是心身统一体 ,强调这种统一的多层次性 ,强调精神对于人而言的独特价值。而区别在于 ,舍勒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超越性 ,最终把人引向了上帝这一维度 ;而梅洛 -庞蒂更强调精神对身体的依附性 ,从而使精神返回世界。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不同观点 ,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张尧均
关键词:舍勒梅洛-庞蒂现象学身体
从身份到尊严:西方尊严观的演变
2020年
本文考察了尊严这个概念从西方古代到现代的含义变迁,勾勒出了西方的尊严观从一种贵族式的外显性尊严,到道德性的内在性尊严,再到社会性的具体性尊严的发展线索,并在此过程中探讨了尊严与地位、权利、人格、制度等之间的关系。
张尧均
关键词:外显性道德性内在性社会性
现代的理想国——《〈法哲学原理〉序言》绎读
2021年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现代理想国的原则框架。这个现代理想国继承了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精神。但由于它与一种新的现实结合了起来,它便不再是一种“空虚的理想”,而是一种理念得以在其中安家的现实。它实现了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统一。然而,这一新的理想国也隐含着使个性消失的危险,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封闭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
张尧均
关键词:黑格尔理想国现实性历史哲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