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敏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2篇心理
  • 2篇学业
  • 2篇学业指导
  • 2篇建筑
  • 2篇建筑类
  • 2篇建筑类高校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社会
  • 1篇大学生社会责...
  • 1篇导航
  • 1篇导航图
  • 1篇心理辅导
  • 1篇心理教育
  • 1篇性教育
  • 1篇虚拟实验
  • 1篇虚拟实验室
  • 1篇虚拟仪器
  • 1篇学生社会责任...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张志敏
  • 5篇李睿
  • 4篇王晓庆
  • 4篇刘扬
  • 2篇丁雪松
  • 1篇丁愉
  • 1篇金婕
  • 1篇李贤敏

传媒

  • 2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实践全员育人理念的形势任务课程教育模式——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从介绍形势任务课程模式改革的背景入手,阐述在形势任务课程教育改革中实践全员育人理念的重大意义,并结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全员育人理念的认识,提倡发挥德育工作者核心作用,进一步加深对校友资源、专业教师资源的理解,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在形势任务课程教育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李睿王晓庆金婕张志敏
关键词:全员育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遵守普遍的职业道德,更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遵守更高的道德标准。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可以从公共利益、教育初衷、职业道德、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加以考察。通过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有利于引导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服务社会公众、增进社会福祉、实现人生价值。
李睿张志敏刘扬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
形势任务课程教育互动模式研讨的现状分析
2008年
主要通过介绍形势任务课程教育互动模式研讨的现状,结合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案例分析,提倡发挥德育工作者核心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在形势任务课程教育方面促进互动模式的实践,营造更直观的机遇,创造更理想的氛围,进一步推进形势任务课程教育互动模式的研讨。
李睿王晓庆张志敏
关键词:互动模式
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业指导三位共生教育模式的构建——基于学业困难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大学生因学业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构建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学业指导三位共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积极、有效、可行的办法。将三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因学业困难而形成心理问题的心理活动特点,使教育更有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张志敏王晓庆李睿
关键词:心理辅导学业指导
卓越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指导新模式被引量:14
2013年
传统的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单一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为培养卓越人才,应采用"面"、"线"、"点"结合的综合学业指导模式。
张志敏刘扬丁愉
关键词:学业指导
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生入学阶段性教育机制初探
2012年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成功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导航图的构建,利用分阶段教育的方式,引导新生坚定学习坐标,明确发展方向,为其做顺利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丁雪松王晓庆刘扬张志敏
关键词:阶段性教育导航图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近年来,随着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构建虚拟实验室已经成为可能,虚拟实验室已成为远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虚拟实验室的开发是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教育环境虚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分析虚拟实验室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虚拟仪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将虚拟仪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虚拟实验室的开发,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系统,为用户提供网络化、开放式的实验环境。
张志敏李贤敏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网络LABVIEW虚拟仪器
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新生入学心理教育机制的再研究
2012年
在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已成为建筑类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新生生源特点,注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教育,不断探索新生心理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卓越人才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丁雪松李睿张志敏刘扬
关键词:心理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