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行政
  • 5篇宪法
  • 4篇权利
  • 4篇法治
  • 3篇行政法
  • 3篇政法
  • 3篇秩序
  • 3篇法律
  • 2篇行政法治
  • 2篇行政奖励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保障
  • 2篇社会保障权
  • 2篇权利保障
  • 2篇宪法原则
  • 1篇抵抗权
  • 1篇调解
  • 1篇行使
  • 1篇行政抵抗权
  • 1篇行政法教学

机构

  • 1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

  • 15篇张慧平
  • 5篇王霄艳

传媒

  • 4篇理论探索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晋阳学刊
  • 1篇山西省政法管...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知与行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治政府背景下行政奖励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契合
2023年
在“奖优罚劣”的观念和制度实践中,奖励作为与惩罚相对立或相反的行为方式,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适用。现代行政管理是在法治背景下进行的,在追求组织功能和行政效率的同时,是符合人权、法治之基本价值的。奖励基于其生效机制体现出赋权、授益性和法律授权上的灵活性、自由裁量性,因符合相对方的旨趣,而能得到其积极配合,因而获得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奖励相比较于惩罚、强制,具有明显的人性化色彩,更能尊重和保障相对方的人权及其他各种合法权益;奖励因其不属于侵权行政,因而具有较多的自由裁量,能够在法治的规范下实现行政的目的。
张慧平
关键词:行政法治现代行政管理人权
纠纷解决基本论
2016年
纠纷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解决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得到一定处理的过程。基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之间存在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而从纠纷本身及其解决过程来看,其常常是存在必要性的,毕竟其往往是社会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原因和动力。基于此,人类要做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纠纷、纠纷解决,以及如何将纠纷解决规范化、制度化,而不是简单地消灭纠纷。因为纠纷解决涉及纠纷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或利益分配,纠纷之解决与纠纷主体的主观愿望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纠纷解决必须注重程序的公正,尤其是纠纷主体对纠纷解决过程的参与,且纠纷解决未必都是遵循不告不理原则的。纠纷解决之目的与价值就在于权利救济、社会秩序维护及社会控制。
张慧平
关键词:纠纷权利秩序社会控制
行政奖励概念辨析被引量:3
2013年
奖励是现代行政执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综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采用的各种奖励行为,人们会发现其实质或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按照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真正的"行政奖励"是一种依申请的、对已完成行为的一种非功利主义评价,而且是以"先进性"作为评价标准并且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限制的一种行政行为,其旨在表明或明确政府立场和价值取向的行为,因而这种奖励更多是象征性和荣誉性的。
张慧平
关键词:行政奖励
行政抵抗权的法理学基础
2009年
行政机关做出的明显重大违法行为,如乱摊派、罚款不出示收据等,在行政法学中被称为无效行政行为,我国个别法律、法规对此规定了行政抵抗权。然而,由于对行政抵抗权法理学基础认识不充分,行政相对人心存疑虑,行政机关心怀抵触,影响了权利的实现。行政抵抗权的三个法理学基础是:人民主权理论、基本人权理论和权利救济理论。我国应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经验,在正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中规定行政抵抗权。
王霄艳张慧平
关键词:行政抵抗权法理学无效行政行为
面向MPA的行政法教学被引量:2
2007年
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其核心的内容就是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处于法律的规范和控制之下,作为规制行政权的行政法教学无疑要将这种趋势和精神融入课堂。针对MPA教育的特点,行政法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必然具有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满足MPA学员的需要,实现MPA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张慧平
关键词:行政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论社会保障权及其现实化被引量:5
2005年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公权利,国家必须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保障。对国家而言,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然而同时,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公民的该项权利并非绝对,社会保障权的行使与其他权利不同,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并不得滥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障不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必然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张慧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宪法权利行使权利保障
宪法原则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就内涵而言,宪法原则是宪法的基础性原理,它和宪法规则、宪法概念一同构成宪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就特质而言,宪法原则具有应然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就外延而言,宪法原则作为与民主运动紧密关联又相互作用的思想和实践的准则,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进行多角度的检视。
张慧平王霄艳
关键词:宪法原则特质
论判例在行政法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判例是在司法中可供参考借鉴的判决先例 ,具有具体性、灵活性和可比性。行政判例能弥补《行政诉讼法》的缺点 ,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 ,推进立法 ,规范行政执法 ,促进守法 ,树立公众对行政法治的信心。因此 ,我们应赋予典型判例法律效力 。
王霄艳张慧平
关键词:判例行政法治公民权利
法治社会背景下人民调解与程序正义的契合被引量:1
2021年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社会的法治化,旨在让法律在人民的社会交往中成为基本的、权威的行为规范。人民调解作为一种在当下中国社会常用的纠纷解决方式,其实现法治化具有特殊意义。人民调解属于典型的过程性行为,而在所有过程性行为中,程序具有决定性意义。法律规范体系中,程序法与实体法同样重要。程序正义与人民调解之纠纷化解的目的具有契合性,是化解纠纷的保障机制。程序正义在我国当下的人民调解制度中有所贯彻,但未被足够重视,存在明显不足。若要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在纠纷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应完善正义的程序制度,并使之法治化,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和体现。
张慧平
关键词:法治社会人民调解程序正义
宪法的秩序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宪法,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根本法,其不同于其他法律,所以,在其价值目标上也会有所差异,甚至说在满足人类需要上也有所分工。宪法的根本性与宏观性决定了它必然要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为第一价值,在此,秩序是宪法的首要的价值目标,或者说,是第一位应该实现的价值目标,以作为其他价值实现的前提。
张慧平
关键词:宪法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