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华
- 作品数:69 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卒中后呃逆治验1则
- 2012年
- 1病案回顾万某,男,51岁,因"急起头晕伴视物旋转,呕吐1 d"于2012年5月9日入院,诊断:脑梗死急性期(小脑)、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予以活血通络,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2012年5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呃逆,纳食减少,腹部胀气,予胃复安、巴氯芬、针灸、山莨菪碱及中药丁香柿蒂散等多种方法效果改善不佳,容易反复,
- 张敬华张晖沈卫平
- 关键词:呃逆卒中四磨汤
-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太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从三维步态分析的角度观察太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太极步法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0 d,运用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检测评估患者的运动学时间参数、空间参数。结果(1)试验过程中,无病例脱落。(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P<0.05),患侧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患侧支撑相占比增加、患侧摆动相占比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健足步长加长,患足步长加长(P<0.05);对照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患足步长加长(P<0.05),健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明显长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步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足步长、患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太极步法能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整体步行能力,提高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及摆动能力。
- 陈骋张敬华陆建虎
- 关键词:太极拳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 益智启心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益智启心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门诊的AD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多奈哌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智启心汤,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AD评估量表认知次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同时检测两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的51.4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增加(P<0.05),而ADAS-Cog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而ADAS-Cog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而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而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启心汤联合多奈哌齐片可明显改善AD病人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有关。
- 王苏雷杨卉惠振张敬华佟朝霞徐成成赵杨王敬卿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Hs-CRP、HCY及LP(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与炎性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16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辨证分型及Hs-CRP、HCY、LP(a)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结果"痰"、"瘀"组Hs-CRP、HCY、LP(a)较其它组明显。结论监测Hs-CRP、HCY、LP(a)紊乱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合适的辨证治疗方法。
- 张敬华王雪冰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HCY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卒中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20年
- 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肠道与脑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脑肠轴通过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条通路对肠道与脑进行双向调控。中医学中的中药、针灸、推拿等为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我们基于脑肠轴理论,将卒中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曹凤娇华琼张敬华
- 关键词:中风肠黏膜代谢脑肠轴
- 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便秘患者腹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便秘患者腹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老年脑卒中便秘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便药物对症治疗,同时进行饮食调理,并适量运动或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C-QOL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6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65.00%,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脑卒中便秘患者腹胀情况,改善胃肠功能及便秘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崔竹吴政政张敬华刘颖
- 关键词:耳穴压豆法
- 复方通络饮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1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复方通络饮,每日1剂,两组共治疗28天。治疗前和治疗14、28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指数),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28天时NIHSS评分下降,BI指数升高,且在治疗14、28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14、28天时血清VEGF、Ang-1含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血清b FGF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复方通络饮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调节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 惠振张臻年张敬华刘孔江肖婧李静波郑培华王敬卿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血管新生
- DRG付费下特殊病例的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DRG付费下特殊病例的影响因素,为优化DRG分组、完善医保政策提供实证参考。方法:以样本医院2022年DRG入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特殊病例及其分布进行统计描述,与正常病例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特殊病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主操作是否为中医技术操作、药占比、耗占比、医疗服务项目与设施占比、RW值、离院方式、合并症并发症伴随情况,是发生特殊病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院应借助DRG支付工具,加强院内特殊病例费用超支风险管控;医保部门应完善支付政策,最大化保障分组方案公平性,减少特殊病例的发生。
- 杨若宁任晓红廖藏宜周宁张敬华
- 关键词:DRG特殊病例
- 手指屈伸康复训练装置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手指屈伸康复训练装置,具体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的技术领域。手指屈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的一端设有五个手指套,所述手套本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扭簧和五根牵引绳,所述扭...
- 张敬华赵杨陆建虎陈骋胡春平
- 文献传递
- 中风球麻合剂联合咽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风球麻合剂联合咽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电刺激治疗,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丁苯酞注射液保护线粒体,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41例加用中风球麻合剂及咽三针治疗。一个疗程为14d,每组治疗2个疗程,共计28d。治疗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较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球麻合剂联合咽三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合推广应用。
- 惠振候腾张敬华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