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军

作品数:96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5篇小麦
  • 38篇偃麦草
  • 34篇基因
  • 31篇白粉
  • 29篇白粉病
  • 26篇中间偃麦草
  • 26篇抗性
  • 17篇锈病
  • 16篇条锈病
  • 16篇抗白粉病
  • 16篇病抗
  • 15篇分子标记
  • 15篇白粉病抗性
  • 14篇小偃麦
  • 13篇抗条锈
  • 12篇育种
  • 10篇染色体
  • 10篇抗白粉病基因
  • 9篇抗条锈病
  • 8篇染色

机构

  • 93篇山西省农业科...
  • 40篇山西大学
  • 9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94篇张晓军
  • 77篇畅志坚
  • 69篇李欣
  • 54篇乔麟轶
  • 53篇詹海仙
  • 51篇郭慧娟
  • 32篇任永康
  • 21篇阎晓涛
  • 18篇张树伟
  • 17篇贾举庆
  • 11篇杨足君
  • 10篇郑军
  • 7篇张丛卓
  • 7篇张立生
  • 7篇高伟
  • 7篇董春林
  • 6篇李晓华
  • 6篇朱艳
  • 5篇李锐
  • 5篇牛瑜琦

传媒

  • 27篇山西农业科学
  • 8篇华北农学报
  • 6篇作物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7篇2020
  • 1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抓夹式间苗器
本实用新型的抓夹式间苗器,包括连接杆、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由固定板、活动板、夹层板三部分组成,所述夹层板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活动板分别采用刚性材料制成,所述夹层板位于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所述固定板同连接杆的一端固...
任永康唐朝晖逯成芳张兰萍张晓军韩斌
文献传递
一种生物实验用切片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用切片台,包括工作台、切片台和制冷柜,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底仓,所述底仓的内表层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底仓的顶部两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吸风扇,所述底仓的顶部通过安装件设置有制冷柜...
李欣郝雅萍畅志坚韩彦青张晓军乔麟轶郭慧娟张树伟梅超常丽芳陈芳盛德策孔佳茜刘淑娟罗小军
文献传递
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被引量:6
2015年
CH5026是携带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的渗入系。为了更好地利用CH5026,拓宽小麦抗性育种资源,对其抗条锈性来源和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在苗期和成株期对CH5026及其亲本分别接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和CYR33。结果表明,CH5026在苗期和成株期对这3个条锈菌小种均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且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抗病侵染型相似。对其与感病品种(系)的杂交后代F1、F2、F2:3和BC1群体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性遗传机制分析,证实CH5026对CYR32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外源DNA杂交信号。用569对SSR引物对CH5026/台长29的192个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210、Xwmc382和Xgpw7101,抗性基因位点与两翼邻近连锁标记Xwmc382和Xgpw7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0,4.7 c M。利用中国春缺四体、双端体材料将该基因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染色体2AS上。通过基因来源及连锁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这个抗条锈病基因与已知定位于染色体2AS上的抗性基因不同,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新基因,暂将其命名为Yr CH5026。
侯丽媛乔麟轶张晓军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条锈病分子定位
小偃麦渗入系耐盐性鉴定及其在F_2群体中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小麦耐盐品种选育对于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CH7124是由小麦和中间偃麦草Z1141杂交、回交而来的高代渗入系,在苗期对盐胁迫环境表现出高度耐受性,耐盐表现与其外源亲本Z1141和小偃麦TAI8335相似。对CH7124/绵阳11的F_1及F_2群体耐盐鉴定结果表明,CH7124的耐盐性可能受2个以上QTL控制。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以100个SSR标记对亲本CH7124和绵阳11以及F2群体的耐盐/敏感池进行筛选,结果获得2个多态性标记Xwmc175和Xgwm213。根据中国春缺体-四体鉴定结果,推测CH7124的2B和5B染色体上可能各存在一个耐盐相关QTL。
张蕾侯雅静张晓军李欣乔麟轶畅志坚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耐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0年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白粉菌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单个的抗病基因很容易被新的白粉菌毒力突变体克服而丧失抗性。因此,不断发掘新的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对中国小麦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已命名的56个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和利用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库的抗白粉病基因分别有37个、11个和8个,弄清这些基因的来源、所在位点及抗谱范围对有效利用这些基因资源,同时发掘新的抗病基因至关重要。
詹海仙畅志坚杨足君张晓军李欣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抗性评价
小麦新种质CH09W80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被引量:5
2015年
CH09W80是由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抗小麦白粉病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选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苗期对我国广泛流行的白粉菌株E09,E20,E21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抗性表现与其亲本TAI7047相似。CH09W80与感病亲本绵阳11杂交F1及F2遗传群体接种E09成株鉴定结果表明,CH09W80的抗白粉病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432对SSR标记对抗感亲本CH09W80和绵阳11及其F2抗感池进行筛选,获得3对具有多态性SSR标记。根据这3对标记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推测CH09W80的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位于2AL染色体上,其抗性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马原丽畅志坚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乔麟轶任永康张晓军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分子标记
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培养,具体为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接菌鉴定方法需培养菌液,方法复杂,菌液不能长期存放,接菌成功率低的问题,谷粒菌种制备:带壳谷粒泡5%绿豆水保持60%持水率,分装入袋轻压紧...
张晓军阎晓涛田志刚李光蓉畅志坚李欣郭慧娟乔麟轶任永康车丽高伟秦秀珍
文献传递
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使用方法,解决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工程系创制过程中快速检测6J<Sup>S</Sup>染色体及6J<Sup>S</Sup>染色体片段的...
张晓军乔麟轶畅志坚李欣郭慧娟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高伟张丽娜候雅静
文献传递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被引量:8
2015年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GISH
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被引量:22
2005年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小麦种子SDS-PAGE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