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娜
- 作品数:47 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7细胞在Graves’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中国人Graves’病(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初发G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IL-17+T(Th17)细胞的数量;用ELISA法测定初发G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产生IL-17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中ROR-γt、IFN-γ、IL-4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甲状腺组织中IL-17+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初发GD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20.59±4.63)%]、PBMC分泌的IL-17水平[(83.22±34.28)pg/ml]以及PBMC中ROR-γt mRNA表达(1.67±0.9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h17[(11.77±4.18)%](P<0.01)、IL-17[(19.74±5.99)pg/ml](P<0.01)和ROR-γt mRNA(0.92±0.18)(P<0.0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患者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0.31±0.07)、IL-4 mRNA的表达(2.53±0.70)均明显降低(P<0.01)。初发GD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与ROR-γ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047,P=0.01);与IFN-γ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085,P<0.01);与IL-4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372,P<0.01)。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IL-17+细胞,GD组甲状腺组织滤泡间质内可见散在的IL-17+细胞。结论:初发GD患者PBMC中Th17细胞数量、PBMC分泌IL-17的水平和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G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有IL-17+细胞浸润,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中国人GD的发生。
- 张玉娜周喜娜安杰朱铁年赵瑞景
- 关键词:IL-17TH17
- PPAR-γ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光镜及电镜行肾脏形态学检查;RT-PCR测定VEGFmRNA表达,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蛋白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同时大鼠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干预后,肾组织VEGF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较2型糖尿病组降低(均P<0.01),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肾脏VEGF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张玉娜周卫华高丽霞徐彩棉马育林刘桂红朱铁年
- 关键词:2型糖尿病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制探讨及干预措施研究
- 朱铁年赵瑞景刘桂红张玉娜刘建坤
- 该项目通过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整体水平利用葡萄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耐量实验评价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利用蛋白印迹观察了PDTC对糖尿病大鼠肝脏Akt/GSK-3...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胰岛素
- 盐酸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光镜及电镜行肾脏形态学检查;RT-PCR测定VEGF mRNA表达,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蛋白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大鼠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ACEI盐酸贝那普利干预后,对照组肾组织VE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肾脏VEGF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张玉娜徐彩棉苏国英徐春高丽霞刘桂红朱铁年周卫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盐酸贝那普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对缺血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Fontaine分级Ⅱb~Ⅳ级)患者66例,术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vWF、Fb水平。行介入手术时于动脉鞘植入成功后动脉鞘内、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和介入后病变动脉以远段、介入前和术后1天、2天、7天、14天分别取静脉血检测vWF、Fb水平。观察内皮功能、凝血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他临床指标。结果介入组介入前动脉鞘内、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和介入后病变动脉以远段的vWF、Fb水平逐渐升高;vWF(147.6±17.3)%、(231.3±32.6)%、(299.2±35.2)%,Fb(3.91±0.26)g/L、(4.97±0.29)g/L、(5.69±0.28)g/L(均P<0.01);静脉血vWF、Fb水平于术后1天达高峰,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4天vWF、Fb水平低于治疗前。静脉血介入前、介入1天、2天、7天、14天vWF(148.3±16.4)%、(199.3±18.6)%、(176.5±18.1)%、(144.1±15.3)%、(128.5±11.4)%、Fib(3.88±0.23)g/L、(4.96±0.30)g/L、(4.59±0.25)g/L、(3.96±0.32)g/L、(3.11±0.19)g/L(均P<0.01)。结论缺血可引起内皮功能的损伤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介入治疗可进一步增加动脉内皮功能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应早期进行内皮功能保护和抗凝治疗,介入后下肢血流改善,动脉内膜修复后,其内皮功能改善,高凝状态缓解。
- 王富军刘月芹齐会卿张玉娜白磊檀淼高倩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WILLEBRAND因子纤维蛋白原
-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合并2型糖尿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型糖尿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绝经后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体质量指数、初潮年龄、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孕激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Ki-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组织学分级更高,Basallike型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多见于年龄较大者及绝经后者,对年龄较大的尤其是绝经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及钼靶等检查。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织学分级较高,Basal-like型者更常见,预后较差。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刘桂红周卫华张玉娜刘月芹朱铁年
- 关键词:乳腺肿瘤糖尿病预后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362例5年随访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2014年7年间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于我院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362例患者进行5年疗效随访,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者Fontaine分期均在Ⅱb~Ⅳ期之间,362例患者393条下肢(31例为双下肢)均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常规应用降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降压等治疗,指导饮食和运动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62例患者43例失访,其余319例患者中死亡74例,病死率23.2%,其中36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例死于糖尿病肾病,4例死于足部感染,3例死于呼吸道感染,16例死于肿瘤,9例死因不明。现存活的245例患者中,髂动脉病变为主者19例(20条血管),股腘动脉病变为主者63例(69条血管),膝下动脉病变为主者124例(133条血管),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病变均较严重者39例(46条血管)。5年内介入血管再狭窄的93例(94条血管:双侧再狭窄者仅1例,为双侧膝下动脉介入治疗后者),76例为膝下动脉的介入后再狭窄,其中截肢6例,再次行介入治疗者52例。介入血管通畅者132例,其余20例无法判断。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以膝下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保肢率高,远期疗效好。介入治疗成功后的运动治疗和内科治疗对保持介入血管的长期通畅起决定性作用。
- 王富军白磊丁海霞张玉娜刘桂红杜亚萍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 难治性贫血有环形铁粒幼细胞伴血小板增多的诊断探讨
- 2008年WHO将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MPD)更改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dysplastic/...
- 邢江涛张玉娜陶朝欣陈立功孙洁朱芸
- 关键词:难治性贫血病态造血
- 玉液汤加减对高脂饲养大鼠TNF-α和PAI-1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玉液汤加减对高脂饲养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的影响。方法:舍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第1组)、单纯高脂组(第2组)和玉液汤加减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第3~5组)。6个月后测定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玉液汤加减对大鼠血浆TNF-α、PAI-1浓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单纯高脂组的血浆TNF-α、PAI-1浓度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玉液汤加减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血浆TNF-α、PAI-1浓度较单纯高脂组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大鼠高脂饮食可引起血浆TNF-α和PAI-1浓度增高,同时出现胰岛素抵抗;玉液汤加减在降低血浆TNF-α和PAI-1浓度的同时也改善了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因此玉液汤加减对防治高脂饮食胰岛素抵抗及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 周卫华王浩张玉娜刘月芹高丽霞刘桂红朱铁年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高脂饮食肿瘤坏死因子Α
- 316例MDS患者CD34抗原表达与骨髓形态学同步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16例MDS患者检测骨髓形态学的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步检测CD34抗原。结果在MDS各亚型中CD34阳性细胞与骨髓形态学原始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标准,CD34抗原检测结果与其相同者为符合,316例患者中,CD34抗原检测有244例与骨髓形态学检测结果符合,总符合率77.21%。结论 CD34抗原检测应用于MDS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是对骨髓形态学检测的补充,使MDS患者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
- 邢江涛陶朝欣张玉娜周敬华柳江超朱芸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CD34抗原骨髓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