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睿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双频指数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脑电双频
  • 2篇脑电双频指数
  • 2篇肝移植
  • 2篇丙泊酚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反应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移植术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张睿
  • 5篇黑子清
  • 3篇沈宁
  • 2篇高婉菱
  • 2篇周少丽
  • 2篇程楠
  • 2篇池信锦
  • 1篇张祺
  • 1篇魏涧琦
  • 1篇黎尚荣
  • 1篇龚楚链
  • 1篇罗刚健
  • 1篇庞红宇
  • 1篇关健强
  • 1篇王艳玲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与术后SIRS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年龄33~58岁,体重52~73kg,心功能Ⅱ或Ⅲ级,ASAⅢ或Ⅳ级。于麻醉诱导前(T1)、无肝期25min(T1)、新肝期3h(L3)、新肝期24h(T4)时,中心静脉采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按术后7d内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2组TNF-α、IL-1β和IL-8浓度和TLR2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7d内有10例病人发生SIRS。与T1时比较,SIRS组T4时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上调,T2-4时TNF-α浓度升高,L3.4时IL-1β浓度升高,L3时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NSIRS组比较,SIRS组L时中性粒细胞表达上调,血清IL-1β浓度升高,L3时血清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组TNF-α浓度与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病人发生SIRS可能与新肝期24h中件粒绷胸TLR2表达上调有关。
池信锦黎尚荣程楠黑子清罗刚健关健强张睿张祺
关键词:脓毒症综合征中性白细胞肝移植TOLL样受体2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下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前1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后,A组吸入事先由8%七氟烷和8L·min-1氧气流量预冲回路的6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病人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1,维持吸入七氟烷浓度为4MAC;B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调定效应部位靶控浓度为3mg·L-1,病人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1。当病人BIS值≤60并维持5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舒芬太尼应用1min时(T1),病人入睡时(T2),病人BIS值≤60并维持5s时(T3),气管插管时(Ti),气管插管后1min(Ti1)、3min(Ti3)、5min(Ti5)时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病人入睡时间、BIS值到达60时间和可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2组T1时病人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BIS值轻度下降;T2及T3时的血压和心率值均下降(P<0.05),尤以B组明显。2组病人Ti1及Ti3时血压及心率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Ti5时降至插管前水平。A组病人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60时间和可行气管插管时间均比B组短(P<0.05),2组插管期均无不良记忆反应。结论复合舒芬太尼0.5μg·kg-1下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可以达到良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足够的麻醉深度,且比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更为平顺和快速。
张睿周少丽沈宁黑子清
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七氟烷脑电双频指数
地塞米松不同时期给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不同时期给药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35只,体重20~24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7):假手术组(Ⅰ组)、肠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组(Ⅲ组)、地塞米松缺血期给药组(Ⅳ组)和地塞米松再灌注即刻给药组(Ⅴ组)。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50min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阻断;Ⅱ组和Ⅲ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10mg/kg;Ⅳ组于缺血5min时、Ⅴ组于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kg。再灌注3h时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学结果,采用Chiu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进行评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iNOS的活性。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Ⅱ组、Ⅳ组和V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P〈0.05),Ⅲ组肠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Ⅴ组肠组织Chiu评分、iNOS活性和NO含量均升高,Ⅳ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缺血前给药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期给药对损伤无明显影响,再灌注即刻给药可加重损伤,可能与地塞米松不同时期用药对iNOS活性影响不同有关。
王艳玲张文华高婉菱张睿龚楚链黑子清
关键词:地塞米松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小肠
肝移植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4)表达和血清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肝移植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设计自身配对实验,采集18例肝移植患者麻醉后手术前、无肝25 min、新肝3 h、新肝24 h时的中心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8浓度;通过术后随访,按术后7 d内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SIRS组(n=7)与非SIRS组(n=11),分析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与术后SIRS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SIRS和未出现SIRS的患者术前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SIRS患者中,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在无肝期25 min和24 h显著上调(p<0.05),围术期血清TNF-α、IL-1β和IL-8浓度也显著升高(p<0.01,p<0.05),与TL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在非SIRS患者中,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移植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上调可能是术后发生SIRS的高危因素。
池信锦沈宁程楠张睿高婉菱黑子清庞红宇
关键词:肝移植TOLL样受体4中性粒细胞白介素-1Β白介素-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吸入七氟醚和静脉应用丙泊酚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醚和静脉应用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1 min静脉注射0.5μg.kg-1的舒芬太尼后,A组吸入事先由8%七氟醚和8 L.min-1氧气流量预冲回路的6MAC浓度七氟醚,维持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MAC;B组麻醉诱导调定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3 mg.L-1;C组静脉单次推注2 mg.kg-1的丙泊酚。3组患者入睡后推注0.6 mg.kg-1的罗库溴铵,当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到达60的时间和可行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围插管期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推注舒芬太尼后1 min 3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BIS值轻度下降;3组患者插管前BIS≤60并维持5 s时的血压均下降(P<0.05),单次推注丙泊酚最明显,靶控输注次之;心率下降以靶控输注最明显;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和3 min血压及心率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以单次推注丙泊酚组明显,插管后5 min降至插管前水平;A组和C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60时间和可以气管插管时间比B组短(P<0.05),3组患者围插管期无不良记忆反应。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及靶控输注和静脉单次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能较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与吸入七氟醚诱导相比单次推注丙泊酚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靶控输注丙泊酚耗时较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周少丽张睿沈宁魏涧琦黑子清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全身麻醉脑电双频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