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笑然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黄土区
  • 3篇特大型
  • 3篇露天
  • 2篇露天煤矿
  • 1篇遥感
  • 1篇整治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整治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国土资源部
  • 1篇石家庄学院

作者

  • 9篇张笑然
  • 7篇曹银贵
  • 6篇白中科
  • 3篇孙琦
  • 2篇陈晓辉
  • 2篇丁翔
  • 1篇潘健
  • 1篇赵旭阳
  • 1篇贺军亮
  • 1篇赵中秋
  • 1篇周伟
  • 1篇杨博宇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2015’全...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生态储存估算被引量:9
2016年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研究区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矿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同时利用生态储存模型定量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在研究时段内所处的水平。结果表明:(1)1986—2013年耕地和林地大幅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采矿造成的损毁土地面积迅速增加;(2)矿区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用地之间的转化均较为活跃,城镇扩张、采矿活动加剧、损毁土地复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可划分为原地貌阶段、损毁阶段、重建阶段;(4)研究区生态储存状态呈恶化趋势,生态储存转化表现为逆向过程,生态储存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张笑然白中科曹银贵赵中秋卢元清潘健
关键词: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覆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旨在揭示排土场植被覆盖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露天煤矿区土壤改良与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实地采样法、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安太堡南排土场植被覆盖度与各项土壤理化性质之...
张笑然白中科曹银贵王金满周伟丁翔卢元清
关键词: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
特大型露天矿区空心化村庄特征及管理对策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矿业发展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引发了大量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矿区村庄的"空心化"现象反映了日益突出的矿乡矛盾。文章通过构建"压力-状态-驱动-响应"模型研究山西省平朔露天矿区周边村庄空心化发展的演化特征及管理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厘清矿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矿地人困局,分析村庄空心化发展变化以剖析其动力机制,可知影响村庄空心化形成的因素为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管理四个方面。矿区村庄空心化的整治和管理涉及矿企发展成本、政府和农民,需要政府在征地管理、村镇-产业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协调矿企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矿企加强科学生产和绿色生产,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农民在政府提供的平台和助力下引导观念转变,实现转型发展。
孙琦白中科曹银贵张笑然
关键词:露天矿区空心化村庄矿业经济
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近30年土地利用景观时空变化研究
文章采用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平朔矿区)1986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研究区各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图。利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图,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景...
曹银贵张笑然白中科周伟王金满胡兴定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土区
文献传递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以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用地的生态风险强度参数,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程度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区1993,2000,2007,2010年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25,0.27,0.30,0.30,区域生态风险程度整体增加.生态风险等级由市中心向周边郊区呈明显圈层递减分布趋势.建设开发活动是导致局部区域生态风险较高的显著因素.
贺军亮张笑然赵旭阳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时空转换特征被引量:15
2015年
黄土区矿一农一城复合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尤其受到生态退耕政策、城乡建设、露天采煤损毁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揭示矿.农一城复合区近3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影响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原因。该文利用研究区1986—1996年、1996—2000年、2000—2004年、2004—2009年、2009—2013年及1986—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图分析了各研究阶段主要转换类型的重要值、面积、空间分布,基于各研究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过程划分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区,并开展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原因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阶段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转换类型增加,而转换重要值和降低的趋势。转换类型由早期农用地互转逐渐过渡到农用地互转、农用地转向建设用地、农用地转向损毁土地三者共存的状态。2)各种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在地域分布上呈现趋同性与差异性,并依据趋同性与差异性划分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区,农用地转损毁土地区,农用地互转区。3)农用地减少主要以耕地减少为主,耕地减少主要受到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采煤损毁等活动的影响。建设用地增长一是受到保障城镇发展和空间拓展的影响;二是受到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及"抢盖抢建"的影响。损毁土地的增长主要与煤炭资源开采规模扩大紧密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曹银贵张笑然白中科周伟陈晓辉孙琦丁翔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驱动力
特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研究目的:露天煤矿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主要受控排放源,对于减缓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确定露天煤矿区碳排放因子,构建露天煤矿区碳排放核算模型,确定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计量模型。以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为例,核算2011—2015年期间由于燃油、炸药、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研究结果:2011—2015年期间平朔矿区三座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高达591.21万t。燃油、爆破、逸散、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02.60万t、16.30万t、203.66万t、68.65万t。研究结论:通过缩短运输运距、优化坑下采剥运输道路设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优化车铲匹配、减少电铲待装时间等措施,能够减缓大型露天煤矿土地损毁碳排放量。
杨博宇白中科张笑然
关键词:土地整治露天煤矿碳排放量
基于地形的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平朔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6、2013年的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数据,通过海拔分级、坡度分级、坡向划分及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86、2013年土地利用景观基于不同地形要素的分布及1986—2013年期间各土地利用景观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1 300—1 400 m范围内是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在不同海拔上耕地转换的方向也存在差异;2坡度≤6°区域是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不同坡度的区域景观变化存在差异,在坡度15°以下区域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以占用耕地为主,在坡度>15°区域以占用草地为主;3阳坡是土地利用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并且主要景观类型的转换在各个坡向均比较明显。
曹银贵陈晓辉白中科张笑然孙琦丁翔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海拔坡度坡向
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近30年土地利用景观时空变化研究
文章采用黄土区矿—农—城复合区(平朔矿区)1986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研究区各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图。利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图,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景...
曹银贵张笑然白中科周伟王金满胡兴定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土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