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铁铮

作品数:461 被引量:1,331H指数:1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1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4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2篇麻醉
  • 76篇手术
  • 74篇体外循环
  • 74篇外循环
  • 49篇心脏
  • 49篇休克
  • 48篇动脉
  • 47篇血性
  • 43篇失血
  • 43篇失血性
  • 43篇失血性休克
  • 39篇再灌注
  • 37篇缺血
  • 35篇心肌
  • 35篇异丙酚
  • 35篇丙酚
  • 34篇蛋白
  • 34篇灌注损伤
  • 33篇再灌注损伤
  • 33篇转流

机构

  • 419篇沈阳军区总医...
  • 29篇聊城市第二人...
  • 2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康平县人民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锦州医科大学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二0...
  • 3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54篇张铁铮
  • 134篇孙莹杰
  • 128篇周锦
  • 104篇刘晓江
  • 96篇王凤学
  • 77篇刁玉刚
  • 52篇宋丹丹
  • 52篇陈克研
  • 41篇姚婧
  • 41篇金强
  • 39篇曹惠鹃
  • 38篇王朝仁
  • 36篇许霁虹
  • 35篇张毅男
  • 32篇卢玉平
  • 29篇孙承函
  • 28篇李林
  • 23篇于冬梅
  • 22篇高光洁
  • 21篇韩培军

传媒

  • 98篇沈阳部队医药
  • 58篇中华麻醉学杂...
  • 30篇临床麻醉学杂...
  • 14篇实用药物与临...
  • 1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9篇现代康复
  • 9篇创伤与急危重...
  • 8篇山东医药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2016中国...
  • 6篇天津医药
  • 6篇临床军医杂志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4篇临床医药实践
  • 4篇中国临床实用...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0篇2018
  • 16篇2017
  • 35篇2016
  • 51篇2015
  • 30篇2014
  • 24篇2013
  • 17篇2012
  • 20篇2011
  • 17篇2010
  • 27篇2009
  • 23篇2008
  • 19篇2007
  • 17篇2006
  • 31篇2005
  • 24篇2004
  • 25篇2003
  • 9篇2002
  • 5篇2001
  • 11篇2000
4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环境下容量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猪的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容量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猪体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24头健康巴马小型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为常温不休克组(C组)、常温休克组(CS组)、低温不休克组(D组)、低温休克组(DS组)。建立低温失血性休克模型,四组均静脉泵入丙泊酚200μg/(kg·min)共10 min。在静脉泵入丙泊酚0、4、8、10、11、12、13、14、15、17.5、20、25、30、45、60、180 min时,测定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根据已测定的血药浓度计算丙泊酚的消除半衰期(t_(1/2))、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_(e0))、药时曲线面积(AUC)及平均驻留时间(MRT)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丙泊酚血药浓度: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与CS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药物浓度(C_(max)):D组高于C组,DS组高于CS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2):D组较C组延长,DS组较CS组、D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T:D组较C组延长,DS组较CS组、D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_(e0)、AUC:D组和CS组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略高于D组、C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环境下容量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猪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代谢减慢,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增大,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
夏艳萍陈克研张铁铮刁玉刚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丙泊酚药代动力学
七氟烷对失血性休克猪肠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巴马小型猪失血性休克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七氟烷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24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七氟烷预处理组(Pre/Sev组)及七氟烷后处理组(Post...
王丽晶孙莹杰刁玉刚张铁铮
安全麻醉处理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6例报告
1998年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98年3月,在全麻下行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6例,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6例,女20例,年龄65~74岁。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15例,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4例及眼动脉1例。...
谭宏宇王凤学金伟张铁铮刘晓江张毅男王朝仁
关键词:麻醉老年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全麻
三种复合镇痛药物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伍用哌替啶、吗啡或曲马朵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美国标准协会(ASA)Ⅰ~Ⅱ级、年龄为18~60岁、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A组)、复合吗啡(B组)和复合曲马朵(C组)三组各30例,分别于用药后4、8、16、24和48 h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相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B组有2例发生瘙痒,C组50%的患者出现多汗;三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是6.7%和10.0%,50.0%和56.6%,53.3%和56.6%.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用于术后PCEA的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或曲马朵,而且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能获得平衡镇痛的较好方法.
孙莹杰张铁铮宋丹丹罗静刘晓江王朝仁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哌替啶曲马朵
亚甲蓝抢救非停跳冠脉搭桥术后心源性休克死亡一例
2008年
曹忠平张铁铮陶国才
关键词:休克死亡冠脉搭桥心源性亚甲蓝停跳抢救
肺动脉高压转基因治疗的可能机制研究:不同剂量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肺脏的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经气道转染不同剂量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LacZ,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在大鼠呼吸道上皮转基因表达的有效性、量效关系、毒副作用及其在肺内表达的适宜剂量,为基因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应用高(高剂量组,5×1012pfu/L)、中(中剂量组,1.67×1012pfu/L)、低(低剂量组,1.67×1011pfu/L)3种滴度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MVLacZ或病毒保存液(对照组)各600μL,经气管导管分别注入大鼠肺脏。7d后行肺组织X-gal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光镜下计算转基因阳性细胞率。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转基因阳性表达,且高、中剂量组的阳性细胞率犤分别为(67.8±13.5)%和(63.8±12.6)%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犤(5.86±1.68)%犦和对照组犤(0.45±0.61)%,F=76.023,P<0.01犦,但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仅高剂量组中3只大鼠肺组织有轻度炎性浸润,余3组均未发现炎性反应。结论:外源基因可通过腺病毒介导在呼吸道上皮呈高效稳定表达,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基因表达效率与所用腺病毒载体剂量呈正相关,载体用量过大(5×1012pfu/L),不能提高转染效率,反可造成机体免疫炎性反应。
金强张铁铮王凤学周锦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转基因治疗高剂量中剂量
体外循环对大鼠肠粘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致大鼠肠粘膜损伤的变化特点,进而探讨体外循环对大鼠肠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8只成年清洁SD大鼠,4000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体外循环(CPB)组,每组按各采血...
邹彬伊小婷孙莹杰张铁铮
关键词:体外循环肠损伤炎症反应
文献传递
贺斯液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贺斯液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成年颅脑手术病人,ASAⅡ-Ⅵ级,均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吸入1.5%异氟醚并静脉滴注1.5%普鲁卡因维持麻醉。切开硬脑膜前在40min内由另条静脉滴注6%贺斯液500ml、15min后再滴入500ml。于输注贺斯液前及每输入500ml后,监测SBP、DBP、MAP、CVP、HR、ECG、ICP、血常规、凝血指标、电解质及血气值,9例进行脑组织电镜观察。结果 输注贺斯液后血液有形成分呈稀释性减少,但均在安全范围。血动力学指标稳定,未见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血小板值≥177.5±65.5G·L^-1,凝血指标正常,K^+、Na^+轻度下降,输入500ml后颅内压10.25±2.39mmHg,电镜下未见脑细胞水肿及超微结构变化,结论 成人颅脑手术中,输注6%贺斯液1000ml安全可行。
王凤学李林范颖晖张铁铮周锦姚婧张毅男
关键词:颅脑可行性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羟丁酸钠作为静脉麻醉药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1].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张铁铮李林卢玉平孙承函陈万清任敦吉王辉山
关键词:羟丁酸钠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氧代谢复合麻醉心血管手术
L-精氨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
2003年
为了解L-精氨酸对肢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选择止血带需1~1.5h的下肢手术30例,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上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带前各输注L-精氨酸150mg/kg)各15例,另设C组(腰椎手术)15例。分别于上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5、45min,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再灌注后A组各指标显著增高(P<0.05,P<0.01),B组和C组各指标相对稳定。结论:L-精氨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燕建新刘彬毕秋萍张铁铮刘佳惠黄咏梅董丽敏张喜江
关键词:下肢手术止血带L-精氨酸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