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韫佼

作品数:74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手术
  • 24篇动脉
  • 21篇心脏
  • 20篇外科
  • 13篇主动脉
  • 12篇外科治疗
  • 11篇术后
  • 10篇体外循环
  • 10篇外循环
  • 8篇外科手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微创
  • 6篇动脉瓣
  • 6篇心肌
  • 6篇心脏病
  • 6篇主动脉瓣
  • 6篇先天性
  • 6篇先天性心脏
  • 6篇先天性心脏病
  • 5篇心脏手术

机构

  • 6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4篇张韫佼
  • 63篇梅举
  • 36篇丁芳宝
  • 33篇鲍春荣
  • 26篇马南
  • 22篇朱家全
  • 21篇张俊文
  • 12篇钟竑
  • 12篇张辅贤
  • 11篇张丽
  • 11篇汤敏
  • 10篇黄健兵
  • 10篇刘浩
  • 9篇单根法
  • 9篇姜兆磊
  • 7篇杜奇容
  • 7篇吴淑彬
  • 6篇李国庆
  • 6篇董莉亚
  • 5篇沈赛娥

传媒

  • 2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3篇中国胸心血管...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2007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炎性假瘤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03年
食管炎性假瘤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探讨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张韫佼张辅贤单根法钟竑李小波戚晓敏
关键词:CT检查手术治疗病例报告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45例临床分析及右胸切口手术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45例心脏肿瘤手术患者(3例为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19例(42.2%),年龄(52±18)岁,术前9例(20%)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心房占位33例,右心房占位9例,左心室、右心室和多发占位各1例.胸骨正中切口34例,右胸前外侧切口微创手术11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右侧微创切口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全组良性肿瘤42例(93.3%),其中黏液瘤33例;恶性肿瘤3例(6.7%).随访无死亡、无复发.结论 心脏肿瘤良性疾病多见,手术效果优良,完整切除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经右胸微创切口切除心脏肿瘤技术可行,疗效确切,可作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方法的补充.
罗聪聪朱家全张韫佼张俊文鲍春荣丁芳宝梅举
关键词:心脏肿瘤黏液瘤外科治疗
温度改变对体外循环期间动脉血与氧合器排出气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因其无创、方便、连续性,已作为全身麻醉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对于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只要管理恰当,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PncQ的差值的正常值为2.5~4.5mmHg(1mmHg=0.133kPa),因此,在多数情况下,PETCO2可以准确、连续地反映PaCO2,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1]。然而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由于心肺功能被人为抑制,反映组织灌注及氧交换的指标完全依赖于间断性检测PaCO2,目前尚无常规连续监测PETCO2的技术方法。
沈赛娥张韫佼苏枫陈锡明王英伟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体外循环期间氧合器PETCO2PACO2
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改进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成功率。方法选用C57BL/6→C57BL/6和BABL/c→C57BL/6各50对小鼠进行同种同品系和同种异品系心脏移植手术。手术通过减少供心主动脉与肺动脉的游离以减少损伤和术后出血;受体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采用合适的血管夹进行钳夹固定,不必分离动、静脉,不必结扎动、静脉的分支血管。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切口与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口径相等或略偏小。同一显露位置连续缝合,无需将缝针穿至对侧。术后30 d,取移植心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供、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6.5±1.3)min和(23.7±4.5)min,其中动、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7.6±1.3)min和(8.3±1.7)min。同种异品系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8.1±0.75)d,同种同品系组术后30 d均存活。术后30 d,同种同品系组移植心脏结构良好;同种异品系组移植心脏心肌结构破坏、溶解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易于学习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鲍春荣梅举丁芳宝张韫佼
关键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小鼠
自制带单瓣管道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自制带单瓣管道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探讨术中操作要点,评估该疗法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利用自制带单瓣管道外科治疗的6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5~23(9.9±4.2)岁,体重15~65(26.2±9.9)kg。根据所使用带单瓣管道将患者分为两组:带单瓣人工血管组19例,带单瓣牛心包管组46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闭锁(PA)48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狭窄10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畸形5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及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为VSD/PA行人工血管外管道根治患者。术中测右室流出道压差:人工血管组13~37(25.2±4.9)mm Hg,牛心包管组5~23(10.5±3.3)mm Hg。出院时心脏彩超显示外管道内无明显反流。术后失访1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13年。随访期间,三尖瓣中度反流5例,管道内中度反流32例,右室流出道重度梗阻7例,中度梗阻11例,轻度梗阻25例。无中晚期死亡。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活动耐量良好。结论自制带单瓣外管道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临床效果良好,牛心包管道术中流出道压差小于人工血管,我们更推荐牛心包管用于低龄、低体重患者。
黄健兵梅举张俊文朱家全张韫佼张丽丁芳宝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单瓣
心脏外科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经验总结
术后感染是典型的医院感染,心外科手术后感染分为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发病率低,与患者健康状况有关);局部感染,如切口感染、胸骨纵隔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肺部感染等。在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人造物植入、瓣周漏、残余分流和湍流...
杜奇容梅举张韫佼
关键词: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抗感染治疗心内膜炎抗菌谱
文献传递
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刘浩梅举何毅汤敏张韫佼杨琦吴淑彬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儿童抗凝治疗疗效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绀1例
2011年
患者男,43岁。2006年4月于外院行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置入36mm房缺封堵器,恢复顺利。术后半年,患行出现口唇发绀,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胸闷、气促,未能明确病因。
鲍春荣丁芳宝张韫佼梅举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术后发绀介入活动耐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发性气胸的胸腔镜微创治疗被引量:9
200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现自发性气胸者约占我院收治自发性气胸病人的10%。与普通气胸不同,其细小支气管的不完全梗阻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病变具有弥漫性、双侧性等特点。肺大疱以混合型与Ⅱ型居多。手术风险及难度大,术中及术后有许多特殊情况需要处理。
李国庆梅举张辅贤钟竑丁芳宝肖海波张韫佼胡丰庆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微创治疗胸腔镜气胸病全梗阻
A3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对兔体外循环中肺组织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A3腺苷受体(A3AR)激动剂IB-MECA预处理对兔体外循环(CPB)中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体外循环)、激动剂组(阻断主动脉前15min静脉注射IB-MECA)和拮抗剂+激动剂组(IB-MECA干预前15min静脉注射选择性A3AR拮抗剂MRS-1191),每组8只。CPB结束后采集样本,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D)、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阻力(PVR)和气道压(AWP)等指标,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PB后,激动剂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比较,激动剂组CPB后肺组织W/D较小,MDA含量较少,MPO活性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激动剂组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而AWP和PVR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激动剂组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轻微。结论A3AR激动剂IB-MECA预处理可显著减轻CPB过程中的肺组织损伤程度。
鲍春荣梅举丁芳宝张韫佼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损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