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正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胚胎
  • 5篇体外
  • 5篇体外培养
  • 3篇孵化
  • 2篇受精
  • 2篇酸酶
  • 2篇胚胎体外培养
  • 2篇磷酸酶
  • 2篇换壳
  • 2篇碱性磷酸酶
  • 2篇哺乳动物
  • 2篇存活
  • 1篇代用蛋壳
  • 1篇蛋壳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胚胎
  • 1篇营养
  • 1篇受精卵
  • 1篇体外培养技术
  • 1篇体外受精

机构

  • 7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徐国正
  • 6篇张文昌
  • 6篇庄益芬
  • 3篇张丽
  • 3篇李明
  • 3篇祁喜可
  • 1篇李玉芳
  • 1篇徐芹伟
  • 1篇贾海燕
  • 1篇姜燮颖
  • 1篇王垚锟

传媒

  • 2篇福建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省畜牧兽...

年份

  • 6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鸭胚胎代用蛋壳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鸭胚胎代用蛋壳培养,旨在提高出雏率。方法Ⅰ将新鲜种蛋的胚胎转移至代用蛋壳Ⅰ内培养,72h后转移至代用蛋壳Ⅱ内培养至出雏。方法Ⅱ将正常孵化72h后的胚胎转移至代用蛋壳Ⅱ后培养至出雏。方法Ⅰ组出雏率为19.2%(10/52);方法Ⅱ组出雏率为40.4%(21/52)。从第6天到出雏同一日龄胚胎存活率方法Ⅰ组显著低于方法Ⅱ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第16天到出雏同一日龄胚胎存活率方法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方法Ⅰ和方法Ⅱ两种方法均能获得雏鸭,方法Ⅱ优于方法Ⅰ。
张文昌徐国正庄益芬王垚锟
关键词:存活率
鹌鹑胚胎的换壳培养被引量:3
2006年
将25枚产后不到24 h的鹌鹑种蛋,作换壳培养试验。用25枚正常鹌鹑种蛋(对照组Ⅰ)和25枚鹌鹑无精蛋(对照组Ⅱ)作为对照,按常规方法孵化。结果:试验组有1羽鹌鹑正常出雏,孵化率迭4%。对照组Ⅰ有20羽鹌鹑孵出,孵化率为80%,对照组Ⅱ无鹌鹑孵出,无孤雌生殖现象发生。说明该试验具有可行性,它为今后实施胚胎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试验作了准备。
李玉芳庄益芬徐芹伟徐国正贾海燕张文昌
关键词:代用蛋壳体外培养
禽类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禽类胚胎的发育过程不同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后随种蛋产出体外,然后在蛋壳内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不利于直接观察胚胎的连续发育过程,也不利于对胚胎进行遗传操作。因此,一个有效的禽类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将为禽类胚胎操作技...
徐国正张文昌庄益芬张丽李明祁喜可
关键词:体外培养胚胎发育
文献传递
鸭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研究
近几年来,禽类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臻完善,禽类胚胎在胚胎学、生物学、遗传学、药物毒理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禽类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关于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研究成果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
徐国正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外培养碱性磷酸酶
文献传递
禽类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徐国正张文昌庄益芬张丽李明祁喜可
关键词:胚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技术鸡胚胎哺乳动物胚胎矿物质营养孵化技术
自然孵化与换壳培养鸭胚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探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对鸭胚胎钙代谢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自然孵化(对照组)和换壳培养(试验组)至14d、16d、18d、20d、22d、24d、26d、28d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的ALP活性和腿骨中ALP比活性。鸭胚胎腿骨和血浆中ALP活性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迅速上升(P<0.01),同一日龄的ALP活性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腿骨中ALP比活性的变化与ALP活性相似,第22d以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骨组织和血浆中ALP活性以及腿骨组织中ALP比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鸭胚胎发育过程中钙的代谢情况;鸭胚胎体外培养缺钙现象主要发生在胚胎培养的后期。
张文昌徐国正庄益芬姜燮颖
关键词:自然孵化碱性磷酸酶
禽类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徐国正张文昌庄益芬张丽李明祁喜可
关键词:哺乳动物胚胎体外培养胚胎存活孵化率受精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