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荣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蛋白
  • 2篇药物
  • 2篇药物肝毒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结核
  • 2篇抗结核
  • 2篇肝毒
  • 2篇肝毒性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代偿
  • 1篇胆酸
  • 1篇胆酸治疗
  • 1篇毒性
  • 1篇短发夹RNA
  • 1篇多聚
  • 1篇多聚酶
  • 1篇多糖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徐国荣
  • 7篇刘亮明
  • 7篇王迎迎
  • 6篇高得勇
  • 5篇夏利萍
  • 5篇吴剑琴
  • 2篇白茹
  • 2篇谢平
  • 2篇朱伟星
  • 2篇陈彩萍
  • 2篇赵晖
  • 1篇叶长根
  • 1篇施青青
  • 1篇李国霞
  • 1篇娄小丽
  • 1篇俞小燕

传媒

  • 2篇肝脏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对血浆miRNA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毒性(ATDH)对患者血浆中微RNA(miRNA)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和发生ATDH后的血浆标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对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采用Real Time-PCR进行验证。应用互联网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经证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采用PANTHER蛋白分类系统查找靶蛋白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结果 ATDH发生后,血浆中共筛选出22个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各11个。Real Time-PCR验证结果显示:ATDH发生后,患者血浆中显著上调的miRNA有5个,分别为miR-378i、miR-125b-5p、miR-1224-5p、miR-194-5p和miR-34a-5p;下调的miRNA有3个,分别为miR-1260a、miR-338-3p和miR-4286。结论 ATDH发生患者血浆中存在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这些分子的存在可能与ATDH的发生有关。
叶长根谢平刘亮明白茹陈彩萍朱伟星赵晖王迎迎汪妍妍吴剑琴高得勇徐国荣夏利萍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微RNA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患者血浆microRNA分子差异性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毒性(ATDH)患者血浆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并分析其调控的靶基因与功能。方法采集3名ATDH和3名抗结核治疗无肝损伤(非ATDH)患者血浆标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对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
刘亮明高得勇王迎迎徐国荣陈彩萍谢平朱伟星白茹赵晖吴剑琴夏利萍汪妍妍
丙型肝炎病毒1b型F蛋白抗原和抗体特异性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1b型F蛋白抗原在慢性HCV感染者中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表达并检测其流行率。方法应用人工合成HCV 1b型的双框移动F蛋白多肽,采用ELISA方法,对其在慢性HCV感染者中F蛋白的流行率进行分析;合成并纯化抗HCV 1b型F蛋白的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包被纯化的F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慢性HCV患者血清中F蛋白抗原的表达及其流行率。结果 HCV 1b型F蛋白的抗体在32例HCV 1b型慢性感染者中有19例可以检测到抗体的表达,其流行率为59.38%,而非HCV 1b型慢性感染者、健康对照及慢性HBV感染者中未检测到HCV 1b型F蛋白的抗体,其流行率为0;Western blot方法鉴定了人工合成的HCV 1b型F蛋白抗体的特异性及纯度;ELISA方法检测32例HCV 1b型感染者中有6例检测到HCV 1b型F蛋白抗原的表达(18.75%),而非HCV 1b型慢性感染者、健康对照及慢性HBV感染者中未检测到HCV 1b型F蛋白抗原的表达。结论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抗体的产生具有型免疫特异性的特点,不同基因型F蛋白产生的抗体不同,且慢性HCV感染者中有F蛋白抗原的特异性表达。
高得勇娄小丽王迎迎汪妍妍徐国荣吴剑琴夏利萍刘亮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特异性表达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区变异分析及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聚酶区耐药基因突变的分布,以及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45例出现拉米夫定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P区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应用恩替卡韦1 mg/d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检测肝功能(ALT)、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以初始应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4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32例(71%)出现YMDD变异,19例(42%)发生rtL180M+rtM204V联合变异;LAM耐药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88.9%出现血清ALT复常和血清HBV DNA转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30例HBeAg阳性的LAM耐药患者中有3例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HBV DNA均值的变化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 P区基因变异呈现多样性,恩替卡韦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高得勇刘亮明王迎迎徐国荣汪妍妍俞小燕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恩替卡韦
敲减干扰素调节因子3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核内Irak1bp1表达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1,Irak1bp1)表达的影响。方法·IRF3 sh RNA腺病毒的扩增在人胚肾293 T(HEK293T)细胞中进行,并采用TCID 50法测定病毒滴度。Raw 264.7细胞随机分为4组,1组为腺病毒(-)LPS(-),2组为腺病毒(-)LPS(+),3组为腺病毒(+)LPS(-),4组为腺病毒(+)LPS(+)。细胞IRF3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核内IRF3及Irak1b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经计算扩增腺病毒滴度为2.2×10^(11) PFU/m L,最佳MOI为300。LPS刺激后Raw 264.7细胞内IRF3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核内IRF3蛋白及Irak1bp1表达也明显增加;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后,细胞对IRF3 m RNA的组成性表达及LPS刺激诱导的IRF3 m RNA和核内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受抑,但未刺激状态下IRF3蛋白核内组成性表达无明显影响;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对细胞静息及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ak1bp1表达并无影响。结论·IRF3 sh RNA腺病毒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F3的表达,但并不影响核内Irak1bp1的表达。
谈志丽王迎迎钟欢何玉施青青杨雪徐国荣刘亮明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3脂多糖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疗效分析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疗效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后24周、48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积分、腹水、HBV DNA、阴转率及耐药变异率;比较治疗后24周、48周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血清ALT、TBil、HBV DNA载量均值分别为:46.12 U/L、44.31μmol/L和1.89 lg拷贝/mL,HBV DNA阴转率为75.00%,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例患者出现耐药变异,但未发现有腹水消失的病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48周,Alb水平和PT均值分别为:34.16 g/L和1 5.09 s,Child-Pugh积分也较治疗前进一步明显改善(P<0.05),有3例患者腹水消失且耐药变异病例增加至5例。治疗48周时eGFR及CR分别为:108.48 mL/(min·1.73 m^2)和0.83 mg/d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5),39例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 60~90 mL/(min·1.73 m^2)]患者中,有9例患者(23.08%)上升至eGFR≥90mL/(min·1.73 m^2)。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有效抑制病毒及改善肝脏储备功能方面疗效肯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但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变异;替比夫定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对于基线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其肾脏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高得勇王迎迎汪妍妍徐国荣吴剑琴夏利萍刘亮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肾脏功能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药物性肝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对慢性药物性肝病的治愈率的影响,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两方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随访至6个月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并对治疗无效病例行肝脏穿刺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值分别为56.17μmol/L和19.4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均值分别为129.64 U/L和72.79 U/L、γ-谷酰转肽酶(GGT)均值分别为101 U/L和71 U/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LT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大幅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显效率(34.8%)和有效率(47.8%)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显效率(69.7%)和有效率(21.7%)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6个月时发现治疗组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无效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P<0.05),两组病例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无效的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所不同,治疗组以汇管区炎症伴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而对照组呈现汇管区小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等多样化表现。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ALT、TBil、GGT、AL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肝细胞炎症及胆汁淤积,并能提高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延缓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进展。
高得勇刘亮明李国霞王迎迎汪妍妍徐国荣吴剑琴夏利萍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