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衍彬

作品数:18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海拉尔盆地
  • 6篇油气
  • 3篇运移
  • 3篇孢粉
  • 3篇孢粉组合
  • 3篇勘探
  • 3篇大磨拐河组
  • 2篇地层
  • 2篇地震
  • 2篇油层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田
  • 2篇早白垩世
  • 2篇气藏
  • 2篇凹陷
  • 2篇白垩世
  • 2篇测井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吉林大学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8篇徐衍彬
  • 4篇孙跃武
  • 4篇乔秀云
  • 4篇万传彪
  • 3篇高平
  • 2篇刘彤彦
  • 2篇金玉东
  • 2篇任延广
  • 2篇陈均亮
  • 2篇冯子辉
  • 1篇杭文艳
  • 1篇李子顺
  • 1篇郑桂英
  • 1篇田梦
  • 1篇陈湛文
  • 1篇康志江
  • 1篇要丹
  • 1篇赵传本
  • 1篇李敏
  • 1篇焦玉国

传媒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国外油气勘探
  • 1篇石油物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孙吴—嘉荫盆地嘉D1井孢粉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对孙吴—嘉荫盆地北部逊克县的嘉D1井采集的孢粉和沟鞭藻类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出4个特征较明显的孢粉组合:富饶组Betulae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总体反映晚白垩世晚期Maastrichtian期的特点;太平林场组Gothanipollis-Gabonisporis-Balme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Santonian-Campanian期;淘淇河组上段Hammenia-Taxodiaceaepollenites-Appendic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淘淇河组下段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Valanginian-Barremian期。这是迄今该地区据钻井实际资料所发现的较连续孢粉组合序列。
乔秀云孙跃武万传彪王淑芝徐衍彬高平刘彤彦
关键词:白垩纪孢粉组合
吉林延吉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研究吉林省延吉盆地下白垩统 2个组中沟鞭藻类及其它藻类组合。其中铜佛寺组二段是延吉盆地下白垩统产沟鞭藻最丰富的层位。 Vesperopsis cf.zhaodongensis- Vesperopsis tongfosiensis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可能为Hauterivian- Barremian期 ,代表了淡水—微咸水 (偏淡水 )的沉积环境 ,而 Filisphaeridium- Sentusidinium组合的时代属于 Barremian- Aptian早期 ,指示的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 (偏微咸水 )。文中描述了 1新种 ,对 Vesperopsisyanjiensis Mao,Wan et Qiao。
乔秀云万传彪徐衍彬焦玉国孔惠金玉东
关键词:延吉盆地沉积环境早白垩世沟鞭藻类
应用地温和地震技术在海拉尔盆地进行油气检测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论述了地温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探井资料统计,发现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及其附近地区与水区相比具有高地温异常的特征,这与地温技术的原理是一致的。据此,应用地温技术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预测了四个高地温异常的有利含油气区。综合地震技术和地质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Tol井可能位于油水过渡带。
李子顺徐衍彬
关键词:测井油气勘探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原油芳烃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GC—MS分析技术分析了乌南凹陷原油和源岩中芳烃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带原油在芳烃化合物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乌东斜坡和巴彦塔拉构造带的乌11井原油以菲系列和三芳甾烷系列为主,菲系列含量高于三芳甾烷系列,不含脱羟基维生素E;乌中北部构造带原油以菲系列占绝对优势,三芳甾烷含量较低,不含脱羟基维生素E;巴彦塔拉构造带原油以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为主,菲系列次之,含有一定数量的脱羟基维生素E。原油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惹烯可能是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贡献的反映。甲基菲、烷基萘、二苯并噻吩及脱羟基维生素E多项指标显示出,乌南凹陷原油为成熟油,且巴彦塔拉构造带原油的成熟度略低于其他地区。油岩对比认为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区的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源岩,推断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不明显,有效源岩分布区为有利勘探区。
冯子辉徐衍彬霍秋立郑桂英汪振英李敏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原油芳烃化合物油源
AVO模拟和局部转换横波
1996年
当我们打算重现潜在油气臧的AVO响应时,在射线追踪模拟中时常忽略局部转换横波。常用的方式是在射线追踪模拟中仅用一次波,其中Zoeppritz方程描述反射振幅。然而,局部转换横波对地震响应时常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事实似乎要么未能广泛认识,要么就是其本质未被透彻理解。仅用一次波的Zoeppritz模拟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来自于岩层底部的转换波和一次反射之间的干涉随着岩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强。这种干涉时常使产生的地震记录与仅有一次波的Zoeppritz假设产生的记录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薄层一次波模拟,利用Zoeppritz方程的线性近似公式来描述反射系数得到的合成地震记录,要比用精确的Zoeppritz反射系数得到的更准确。最近,有文献讨论了薄互层组合的一个实例。由于仅有一次波假设不可靠,故用预测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对真正地层特征等作出的推断是错误的。有这么一个模型,仅有一次波模拟预测出振幅从近道到远道增加了二倍,而反射率模拟的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减小。 O’Doherty-Anstey效应认为,对于法向入射合成地震记录,如果不包括短周期混响,则一次反射波透射损失也不应包括在内。对叠前模拟,这一原则也成立。同样,如果不包含局部转换横波,那末Zoeppritz方程也不能用来做合成地震记录。
JamesL.Simmons徐衍彬陈湛文
关键词:AVO转换横波地震勘探地震波
低产低渗裂缝油田吞吐采油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头台油田是构造一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田梦林海孙跃武徐衍彬高平
关键词:头台油田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注水吞吐渗析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新方法及应用
2013年
中国许多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需要适用于高含水条件的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基于数理统计学模型,提出了用分流量预测模型来计算经济可采储量的新方法,通过油井井底的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评估其最终经济可采储量。油田的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预测方法适用于高含水期油田。
康志江徐衍彬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穿过断盖配置散失部位的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穿过断盖配置渗滤散失条件及断裂输导油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气穿过断盖配置渗滤散失区和输导断裂凸面脊,将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气穿过断盖配置渗滤散失主要部位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留楚地区下伏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穿过东二段、东三段断盖配置渗滤散失主要部位主要分布在留楚地区南部和少量分布在留楚地区北部留楚背斜核部的局部地区,有利于下伏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过东二段、东三段断盖配置之上的馆陶组中运聚成藏,与目前留楚地区馆陶组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北部留楚背斜核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气穿过断盖配置渗滤散失主要部位是可行的。该预测方法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地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黄鹤徐衍彬
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法被引量:18
2010年
针对裂缝性储层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表征技术方法,但在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包括先进的测井系列应用、地震资料的应用、裂缝数学方法的介入及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等。储层裂缝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露头、岩心、地球物理、数值模拟、裂缝储层地质建模和钻井(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等。裂缝性储层研究的关键,就是在井筒附近储层裂缝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方法确定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并预测未知区裂缝的分布及其定量化描述。其研究方法可归纳为3个方面:裂缝描述,裂缝探测,裂缝预测。裂缝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主要是通过裂缝形成的控制和影响因素分析和认识裂缝的分布规律来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定量预测是在确定裂缝的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的破裂理论,用量化的参数来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
董平川徐衍彬李飞陶珍
关键词:储层裂缝测井地震有限元数值模拟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及油运移输导形式被引量:19
2010年
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花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种形式,直线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和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构成;"U"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砂体和过T2—T06断裂构成。3种运移输导形式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过T2—T06断裂控制着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油藏的形成与分布;②过T2—T06断裂越发育,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供给越充足;③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反"L"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④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付广李卉徐衍彬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源岩圈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