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启洲
- 作品数:67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的活性炭电化学再生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上、下部分别安装有将壳体自上而下依次分成出水室,电化学反应室和进水室的第一水力分布板和第二水力分布板,在电化学反应室的内壁装置阴极,中心设置阳极。电化学再生在常温常压下进...
- 周明华戴启洲汪大翚
- 文献传递
-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效率提升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是当前研究生培养效率提升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以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为例,采用培养效率提升为目标,分析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规模效率及质量效率等存在问题,并积极思考改进的措施,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效率提升新思路,强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实现学位论文质量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促进,为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戴启洲陈建孟
-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环境工程
- 一种降解抗生素废水的混合金属纳米磁性臭氧催化剂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抗生素废水的混合金属纳米磁性臭氧催化剂及应用,属于催化臭氧化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纳米磁性臭氧催化剂以铁盐、镍盐和锰盐为金属源,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并高温煅烧而得。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
- 戴启洲范思绮
- 文献传递
- 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活性炭电化学再生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的上、下部分别安装有将壳体自上而下依次分成出水室,电化学反应室和进水室的第一水力分布板和第二水力分布板,出水室和进水室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在电化学反应室环绕壳体的内...
- 周明华戴启洲汪大翚
- 文献传递
- 膨化床电解装置及其用于水相有机物分解的处理工艺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相有机物分解的膨化床电解装置及处理工艺。所述一种膨化床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槽、设置于电解槽内的阴阳电极和颗粒电极,以及循环水泵和电源,所述电解槽为圆筒状,所述阴极为圆筒状不锈钢网、沿所述电解槽的内壁与电...
- 陈建孟王家德刘臣亮戴启洲华仁清
- 文献传递
- 声电氧化处理扑热息痛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新型稀土和氟树脂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并用于声电氧化体系处理扑热息痛(APAP)废水.结果表明,采用稀土掺杂电极后,APAP的去除效率及矿化效率大幅度增加,显示出催化效率的显著提升.工艺因素作用规律结果表明,Ce-PTFE共掺杂PbO2电极在电解质14.2 g.L-1、功率为49.58 W.cm-2、频率50 Hz、pH为3、电流密度为71.43 mA.cm-2的条件下去除APAP效果最佳.反应进行2 h后,500 mg.L-1APAP去除率为92.20%,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9.95%和58.04%,电流效率高达45.83%.结合GC-MS、HPLC、IC等分析手段,检测到了主要中间产物包括苯醌,苯甲酸、乙酸、顺丁烯二酸,乙二酸、甲酸等,推测了APAP的可能降解途径.
- 戴启洲马文姣沈宏陈浚陈建孟
- 关键词:二氧化铅电极制药废水降解机制
- 活性炭吸附-电化学高级氧化再生法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引量:15
- 2005年
- 含有芳香化合物等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废水, 因其结构稳定, 可生化性差, 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致效, 成为当前我国水处理领域重点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高级氧化技术和活性炭(AC)吸附则是研究较为广泛的两种处理方法.
- 周明华戴启洲雷乐成汪大翚
- 关键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芳香化合物再生法电化学
- 一种阴阳两极协同电催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阴阳两极协同电催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在反应壳体的中心设置阳极,环绕反应壳体的内壁安装阴极,在反应壳体底部阴极的附近安装一环状微孔曝气装置,反应壳体的底部设与废水储槽相连通的废水进水管,上部设排水管...
- 周明华戴启洲吴祖成汪大翚
- 文献传递
- 一种ZIFs衍生的核壳磁性纳米臭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Fs衍生的核壳磁性纳米臭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MnFe<Sub>2</Sub>O<Sub>4</Sub>纳米颗粒,然后再将其加入钴盐和二甲基咪唑等溶液中,期间经过一系列的超声...
- 戴启洲茹伊帆马能伟韦兰兰陈璐
- 碳纳米管电极原位产生过氧化氢及其对亚甲基蓝脱色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将碳纳米管固定化制成多孔疏水性导电薄膜构建电化学阴极还原体系,实现过氧化氢在阴极的原位产生。电极特性研究表明,电极在较宽的电压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活性。考察了阴极电位、电极成分、氧气流量和电解质浓度对过氧化氢原位产生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经过120 min后过氧化氢达到66.17 mg/L,并探讨过氧化氢原位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考察原位过氧化氢氧化工艺下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并分析其脱色机理。
- 李文军戴启洲胡翔邵磊
- 关键词:碳纳米管过氧化氢亚甲基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