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支苏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污泥
  • 3篇电渗透
  • 3篇电渗透脱水
  • 3篇渗透脱水
  • 3篇环境工程
  • 3篇环境工程学
  • 2篇电荷
  • 2篇电絮凝
  • 2篇絮凝
  • 2篇生物污泥
  • 2篇脱水特性
  • 2篇面电荷
  • 2篇秸秆
  • 2篇胞外聚合物
  • 2篇表面电荷
  • 2篇除硅
  • 1篇电耗
  • 1篇电极
  • 1篇电解
  • 1篇阳极液

机构

  • 11篇天津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1篇支苏丽
  • 9篇张书廷
  • 6篇吕学斌
  • 5篇于晓艳
  • 2篇马德刚
  • 2篇王润娟
  • 2篇刘丽梅
  • 1篇孙路长
  • 1篇赵玉峰
  • 1篇李广魏
  • 1篇张云霞
  • 1篇谢建治
  • 1篇徐晖
  • 1篇席波
  • 1篇刘勇
  • 1篇孙优善
  • 1篇祁军
  • 1篇王娜

传媒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温80与氢氧化钠耦合污泥溶胞及生物水解酸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吐温80与氢氧化钠耦合进行污泥溶胞,当污泥溶胞时间为15min时,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与DNA浓度较初始上清液中分别提高了32.5倍和15.8倍,显示细胞壁已得到有效破解,胞内的蛋白质与DNA溶出进入水相。而且,溶胞后污泥的水解酸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氨氮产量随着吐温80浓度的增大和酸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表明吐温80的加入促进了水解酸化菌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酸化进行24h时,不同条件下系统的pH均达到7.4左右,此后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吕学斌支苏丽张云霞张书廷
关键词:吐温80氢氧化钠水解酸化
剩余污泥低温加碱与超声波碱耦合溶胞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低温(30~60℃)加碱(pH为10~12)和超声波碱耦合条件下污泥的溶胞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pH为10条件下,污泥低温加碱溶胞中单位加碱溶出的SCODCr最高。超声波的引入,不仅大大提高了低温加碱的溶胞效果,而且对溶胞过程温度的要求有所降低。对于超声波碱耦合溶胞过程,温度为22℃,pH为10条件下单位碱量溶出的SCODCr最高。
席波李广魏支苏丽吕学斌张书廷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
王润娟于晓艳支苏丽张书廷马德刚
关键词: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胞外聚合物表面电荷
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过程中污泥的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电渗透技术对于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深度脱水是非常有效的,但相对较高的能耗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为此,针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过程中阴极排水困难引起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同时考察了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过程中污泥中水分的运动特点、pH的变化以及离子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吸附分离可以极大地提高污泥电渗透脱水的效果。且脱水过程中阳极附近污泥的含水率、pH均迅速减小;阴极附近污泥的含水率稍有减少,但pH却迅速增大;而中间层污泥的含水率及pH均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污泥中目标离子的去除非常有效,但同时容易导致非目标离子的去除。
于晓艳支苏丽张书廷徐晖
关键词:污泥电渗透脱水
电絮凝除硅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很多地区和行业中,水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回用受硅沉积的限制。开展了铝电极电絮凝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含硅废水的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出水可溶性硅质量浓度、单位电耗除硅量(SiO2/W)和单位铝耗除硅量(SiO2/Al)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硅质量浓度越高,电絮凝除硅速度越快,SiO2/W和SiO2/Al也越大;极间距减小可增大硅的去除速度,但SiO2/W和SiO2/Al值也变小;当极板间电压变小时,电絮凝除硅速度变小,但SiO2/W和SiO2/Al增大。因此,不同行业应综合去除效果和经济性来选择最佳操作条件。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初步探讨了不同操作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与除硅效果的关系。电极表面SEM图像表明,电絮凝过程中阳极表面不断受到腐蚀,而阴极表面产生了沉淀附着物。
支苏丽张书廷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电絮凝
阳极液对钠碱膜电解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湿法脱硫以其高效成熟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着脱硫废液处理和吸收富液再生等问题,为此,将膜技术应用于湿法脱硫吸收富液再生过程中,研究不同阳极液对膜电解过程各个参数的影响规律.在自制的二室A201阴极膜电解装置中,分别采用硫酸溶液和水作为阳极液,研究不同阳极液对钠碱吸收液再生过程中电流密度、硫酸回收率、吸收富液再生效果和再生电耗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液的类型和浓度对膜电解再生过程中各个参数具有较大影响.当阳极液为稀硫酸时有利于电流的通过,阳极室初始稀硫酸浓度越大则硫酸回收效果越好,阴极钠碱液的再生电耗效率越高;当阳极液为水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但无论从电流密度还是电耗对再生效率的影响来看,水溶液相对于稀硫酸更利于阴极液的低能耗和高效率再生,其较佳的膜电解电耗约为690,kW.h/t(NaHSO3).
刘丽梅张书廷吕学斌刘勇孙路长支苏丽谢建治
关键词:湿法脱硫膜电解阳极液电耗
硫酸溶液中二氧化硫的臭氧化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2年
为了优化SO2液相氧化产硫酸过程中的试验操作条件,研究了在O3氧化SO2的过程中反应器进口气体中SO2浓度、O3浓度及臭氧化氧气流量对SO2氧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口气体中低浓度的SO2和高浓度的O3均利于溶液中SO2的氧化,液相氧化时反应器进口气体中SO2的体积比控制在20 000 mL/m3以内为宜。溶液ORP是考察O3氧化SO2的重要指标,溶液ORP降低较快时硫酸根产率较高,表明O3对SO2的氧化效果较好。臭氧化氧气流量增大并不能使硫酸根产率增加。在吸收液硫酸质量分数为3%,气相SO2体积比为6667mL/m3,臭氧化氧气体积流量为1.5 L/min,氮气体积流量为1.5 L/min时,硫酸根产率达到100%。同时,通过研究吸收液硫酸浓度与温度对溶液中的O3饱和浓度影响,得到在稀硫酸(质量分数小于10%)溶液中,O3达到饱和时质量分数较浓硫酸(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0%)溶液中O3质量分数高,而且吸收液温度越低越利于O3溶解。
刘丽梅张书廷王娜于晓艳吕学斌支苏丽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SO2O3硫酸溶液
农作物秸秆青贮及青贮秸秆高效生产沼气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秆青贮及青贮秸秆高效生产沼气的方法;将刚收获的青秸秆破碎到10mm至30mm间的长度;将破碎后的秸秆与青贮添加剂混合;青贮添加剂为硝酸或乙酸或氨水溶液,添加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10%,且添加剂溶质添...
吕学斌赵玉峰孙优善支苏丽
文献传递
Fe(NO_3)_3催化乙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Fe(NO3)3催化乙酸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水解反应的效率,考察了乙酸初始质量分数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NO3)3可有效提高乙酸预处理秸秆的水解率。当使用0.05 mol/L Fe(NO3)3催化5%乙酸预处理秸秆15min时,与单独乙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相比,水解液中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的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10%、250%和10%,同时秸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水解率分别提高了49%和14%;与单独0.05 mol/L Fe(NO3)3预处理玉米秸秆相比,水解液中相应的各单糖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31%、68%和61%。随乙酸初始质量分数增加,水解反应中各产物的质量浓度均逐渐增加。乙酸初始质量分数从1%增加到5%,水解玉米秸秆15 min时,水解液中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从8.67 g/L、11.68 g/L和3.19 g/L升高到11.86 g/L、13.78 g/L和3.23 g/L。延长预处理时间有利于秸秆的水解反应,但太长会导致玉米秸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水解率增加变缓。当采用0.05 mol/L Fe(NO3)3催化5%乙酸时,预处理时间从15 min延长到60 min,半纤维素的水解率从74.7%逐渐升高到92.9%,而纤维素的水解率没有变化,稳定在26%。
于晓艳张书廷吕学斌支苏丽祁军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玉米秸秆乙酸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污泥脱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其脱水程度直接关系到污泥后续的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价值。电渗透脱水技术对于机械难脱水的污泥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受污泥性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对城市污水厂生物污泥进行厌氧培养,考察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与电渗透脱水后污泥最终的含水率呈正相关性;当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为3.6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从75%降到58%;且当污泥表面电荷值较负(-0.92 meq/gDS)即污泥絮体之间结合力较弱时,污泥电渗透脱水后的含水率较低,污泥脱水性能较好。
于晓艳王润娟支苏丽张书廷马德刚
关键词:生物污泥电渗透脱水胞外聚合物表面电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