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艳华

作品数:101 被引量:40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肉瘤
  • 35篇骨肉瘤
  • 25篇细胞
  • 17篇骨水泥
  • 16篇蛋白
  • 16篇基因
  • 15篇缺损
  • 15篇骨缺损
  • 14篇免疫
  • 1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1篇骨形成
  • 11篇骨形成蛋白
  • 11篇骨形态
  • 10篇骨形态发生蛋...
  • 9篇肉瘤组织
  • 9篇组织化学
  • 9篇瘤组织
  • 9篇免疫组织
  • 9篇骨肉瘤组织
  • 8篇肿瘤

机构

  • 9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1篇文艳华
  • 75篇范清宇
  • 38篇张殿忠
  • 38篇裘秀春
  • 28篇刘云燕
  • 27篇周勇
  • 23篇马保安
  • 22篇马琼
  • 18篇杨连甲
  • 15篇赵廷宝
  • 11篇杨彤涛
  • 8篇龙华
  • 6篇路遥
  • 6篇关国锋
  • 6篇刘涛
  • 5篇范德刚
  • 5篇蒋维中
  • 5篇鱼兵
  • 5篇闫露
  • 5篇钱济先

传媒

  • 18篇现代肿瘤医学
  • 1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1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X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诱导BMSCs分化为类髓核细胞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学治疗方法是骨科学研究热点,寻找一种有效诱导BMSCs向椎间盘细胞分化的方法成为应用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必要前提。探讨重组质粒pcDNA3.1IE-SOX9 Flag体外转染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SOX9 Flag。取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将第3代BMSCs随机分为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组转染pcDNA3.1IE-SOX9Flag重组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质粒pcDNA3.1,空白对照组不转染任何质粒。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cDNA3.1IE-SOX9Flag转染第3代BMSCs,72h后加入浓度为500mg/L的G418筛选7d后,改为浓度200mg/L的G418维持筛选压力并培养转染细胞。取各组BMSCs采用RT-PCR检测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Col2a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X9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BMSCs成骨诱导7d后ALP染色呈阳性;CD44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SOX9Flag。将重组质粒转染兔BMSCs,72h后转染效率为34.32%±1.75%;转染2周后BMSCs形态改变,呈多角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增大,增殖速度减缓,与椎间盘髓核细胞生长特点十分接近。RT-PCR鉴定发现转染组细胞SOX9 mRNA和Col2al 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Westernblot检测发现转染组SOX9基因蛋白表达阳性,对照组未见表达。转染组BMSCs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SOX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兔BMSCs,被转染的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进一步研究应用BMSCs移植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琦钱济先文艳华裘秀春马保安范清宇
关键词:BMSCSSOX9基因转染诱导分化髓核细胞椎间盘退行性变
B超在测定不同方法消毒的骨形成蛋白成骨诱导活性中的意义
2002年
目的 探讨 B超在测定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意义 ,为 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将自行提取的牛 BMP(b BMP)分别经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和 10 0 0 0 Gyγ-射线照射消毒后埋入小鼠右、左后腿肌袋内 ,于术后 3,5 ,7,14,2 1和2 8d行 B超、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B超 3,5和 7d与对照组相同 ,均为正常组织回声 ,14,2 1和 2 8d有软骨和骨组织回声 ,在此时间段内随时间延长回声增强 . X射线照相 3,5 ,7和 14d无骨组织影像 ,2 1,2 8d有明显的新生骨征象 .组织形态学观察 3,5 ,7d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在BMP植入部位聚集 ,并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 ,14d有新生软骨和新生骨组织形成 ,2 1,2 8d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成熟骨组织 .环氧乙烷熏蒸和 10 0 0 0 Gyγ-射线照射消毒的 b BMP均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 .结论  B超、X射线照相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一致性 ,证明B超作为一种新的 BMP成骨诱导活性的检测手段是切实可行的 .γ-射线照射消毒 BMP更方便。
赵廷宝范清宇张殿忠文艳华何一成
关键词:骨形态蛋白肿瘤性骨缺损骨生成骨移植
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对大鼠骨肉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s)融合瘤苗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 1 0 6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 ,rIL 4和nrhTNF α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 2mAb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后的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 ,然后将细胞系UMR 1 0 6与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作为瘤苗应用于荷瘤大鼠 ,观察其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效果 .结果 :在治疗 6wk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瘤重明显减小 (P <0 .0 1 ) ;肺转移发生率降低 (P <0 .0 1 ) .结论 :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 1 0
于哲范清宇郝新保龙华刘云燕文艳华赵宏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骨肉瘤免疫治疗
人脊索瘤细胞系CM-319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英文)
2003年
目的建立人脊索瘤细胞系,为脊索瘤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取经病理证实的新鲜脊索瘤手术标本(取自于1例42岁男患者行手术切除后的肿瘤),进行体外原代组织块培养。对存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周期检查、染色体分析、电镜观察、异种移植和体外侵袭实验等。结果建成细胞系CM-319,经近两年的体外培养,已连续传代百余次。其形态学表现、组织化学染色、电镜观察和异种移植等均符合脊索瘤细胞特征。细胞倍增时间为33h,细胞周期测定显示:G1期为55.6%,G2期为21.9%,S期为22.5%,G2/G1为1.90。染色体具有亚三倍体核型。异种移植成瘤率100%,具有侵袭性。结论CM-319是一株人脊索瘤细胞系,可用于对脊索瘤的研究。
张殿忠马保安范清宇常恒文艳华
关键词: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病理学细胞培养
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7并感染MSCs。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cm缺损模型,修复实验分为4组,BMP-7基因转染的MSCs-PLGA复合物组(A组)、未经转染的MSCs复合PLGA修复组(B组)、单纯PLGA修复组(C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后8、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经转染的MSCs修复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成骨量均优于未转染组,单纯PLGA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结论:hBMP-7基因转染能够提高MSCs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闫露鱼兵范清宇文艳华
关键词:骨疾病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
兔胸部微波照射中的温度监测与照射方式优化
2008年
目的研究在使用微波照射胸部过程中,照射靶点与周围组织以及全身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和改良加热方式。方法采用不同体外微波照射方式,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兔胸部不同部位进行照射,分别测量照射区域表皮、皮下、深部及邻近组织的温度和肛温。按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设计实验并分为a.b、c、d组。结果d组兔背侧肺表面温度升高速度与b,组相似(F=0.02,P〉0.05);腹侧肺表面温度升高较慢,10min后该部位所测温度平均值低于b,组(F=10.04,P〈0.01);而肛温升高较快,10min后该部位所测温度平均值高于b,组(F=7.04,P〈0.01)结论多发射源阵列照射方式可安全地获得满意照射深度及合适治疗温度,在良好控制下微波照射是理想热疗手段。
张正平张殿忠裘秀春文艳华刘云燕范清宇
关键词:微波照射温度监测
人骨肉瘤甲氨蝶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0年
目的:诱导并建立耐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人骨肉瘤细胞系,观察耐药细胞系(SOSP-9607/MTX)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MTX为诱导剂,采用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冲击诱导方法,诱导建立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系SOSP-9607/MTX。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结构变化;MTT法检测原细胞株与耐药细胞株对MTX、顺铂(cisplatin,DDP)、卡铂(carboplatin,CBP)、阿霉素(doxorubicin,ADM)、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药物敏感性;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耐药细胞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例。结果:经12个月的诱导,建立SOSP-9607/MTX耐药细胞系,其对MTX的耐药指数(resistantindex,RI)为原细胞株的4.63倍;耐药细胞系对ADM、DDP、IFO、PTX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指数,对CBP敏感;光镜观察SOSP-9607/MTX细胞异型性与多核现象较原细胞株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耐药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G2期细胞减少,G1和S期细胞增加(P<0.05)。结论:建立了耐MTX人成骨肉瘤细胞株SOSP-9607/MTX,并观察了耐药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甲氨蝶呤的耐药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马琼裘秀春纪振钢文艳华刘云燕范清宇
关键词:骨肉瘤MTX
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人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作用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利用构建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检测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切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MP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骨髓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48h和4周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碱性磷酸酶、钙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MP2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DNA3/BMP2酶切片段的大小与理论相符。转染后细胞能检测到BMP2基因和BMP2蛋白表达,并促进成骨转化。结论pcDNA3/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并加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李军范清宇范德刚张鹏文艳华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2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基因转染脂质体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是骨科常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干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研究促进了组织工程在骨关节领域的发展。文中研究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经诱导定向分化软骨细胞可行性。方法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并传代扩增后,用单层培养法在软骨诱导剂下进行诱导培养21 d,以常规培养液培养的BMSC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BMSC经21 d的单层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呈明显异染,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对照组阴性。结论成人BMSC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吴家昌杨彤涛许啸文艳华韩建伟范清宇马保安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软骨细胞
PB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BF(papillomavirus binding factor)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骨肉瘤组织、30例骨软骨瘤及10例正常组织中PBF的表达。结果:骨肉瘤标本中PBF表达的阳性率是89%(62/70),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0%(3/30),两者比较P<0.01。PB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PBF的表达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骨肉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孙聪谢晓晨刘云燕张伟徐奎文艳华杨连甲廖博周勇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