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激扬
-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一个前瞻性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调查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在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形成中的卷入情况及不同转归病人的临床和CT特点。方法以收治本科未经急性期手术的ASDH病人为对象,记录来院时病人的症状、体征和CT变化参数,并CT复查(24h内密集实施)直至一个核定的转归。随访6个月。结果38例患者发生6种转归:再出血ASDH明显增大或脑内血肿增大手术2例,亚急性化手术6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4例,血肿液化后逐渐吸收4例,数小时至数天内消散21例,慢性化1例。血肿自然消散的时间为2.5h^6d,约66.7%的病例1d内消散。较厚的血肿容易亚急性化,亚急性化手术多在伤后8~18d,平均第13天。血肿液化后部分病例体积稍增大但可以不手术,吸收时间在第13~45天,平均27.7d。慢性化1例,在伤后2.5个月时手术。4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者中,3例CT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1例临床也支持。6个月时随访,2例死亡可能与CSDH相关,没有发现其他与原创疾病相关的手术或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亚急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但它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无直接关系。
- 陶志强朱志刚丁胜鸿方激扬陈相兵
-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
- 急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序次发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通过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非手术治疗继发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跟踪随访,观察其发展演变过程,结合文献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跟踪随访1例ASDH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影像...
- 陶志强陈相兵朱志刚丁胜鸿方激扬徐建荣
- 文献传递
- 颌枕位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36例报告
- 采用颌枕位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瘤36例。临床资料:本组36例,女24例,男12例,19岁-68岁。微腺瘤2例,大腺瘤11例,巨大腺瘤23例。多数实施了显微外科手术。手术过程:经口插管全麻。平卧位,肩下填高,头后仰置头托上...
- 信照亮徐建荣陈湘兵方激扬朱志钢丁胜鸿李建伟黄建跃杨庆余
- 文献传递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22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自2001-01~2003-06收治的122例DTIH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TIH占颅脑损伤病人的8.97%,死亡率23.8%.占同期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因的35.7%.中老年患者占DTIH患者的45.9%.DTIH发生在24h内占82%,72h内占97.5%.结论 DTIH多发生在颅脑损伤后72h内,伤后24h内发生率较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DITH是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陈向东信照亮方激扬
-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 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中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对冲性多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治疗方案较难把握。我院2008年3月5日至2010年3月4日共收治5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
- 方激扬徐建荣陶志强
-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对冲性伤患者
- 28例急性外伤性薄层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分析
- 2007年
- 急性外伤性薄层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薄层硬膜下血肿2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 方激扬吴务权陈向东
- 关键词:薄层硬膜下血肿急性外伤性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陶志强方激扬丁胜鸿朱志刚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急性硬膜外血肿张力性气颅引流法脑实质
- 硬膜边缘层细胞在硬膜下积液演化为血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讨论硬膜边缘层细胞在硬膜下积液演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1例硬膜下积液特殊转归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同一病例的左右两侧硬膜下积液,左侧历时49个月没有变化,右侧第23周时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于第62周时基本吸收。结论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过程中,硬膜边缘层细胞承载着重要作用。
- 陶志强方激扬黄建跃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
- 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 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共5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31
- 方激扬徐建荣陶志强
- 文献传递
- 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监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析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取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监测下呼吸道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86例颅脑创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9例,感染率为68.6%;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3.2%,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1%,真菌7株占9.7%;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16.7%、18.1%、23.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9%,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美洛西林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5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为降低该疾病临床感染的病死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陈相兵方激扬洪海
- 关键词: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