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娟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低聚
  • 2篇低聚壳聚糖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壳聚糖
  • 2篇BSA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甲基蓝
  • 1篇衍生物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色谱
  • 1篇铜离子
  • 1篇希夫碱
  • 1篇离子
  • 1篇可见光
  • 1篇可见光响应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甲基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4篇曹娟
  • 3篇张岐
  • 3篇黄燕
  • 2篇朱卫华
  • 1篇刘云
  • 1篇李华明
  • 1篇吴春笃
  • 1篇徐远国
  • 1篇许晖
  • 1篇贾春满
  • 1篇尹盛
  • 1篇龚建波
  • 1篇刘春玲
  • 1篇曹丽
  • 1篇华玉洁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裸眼识别Cu^2+和Hg^2+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Zn2+,Hg2+,Cu2+,Fe3+,Cd2+,Co2+,Ni 2+,Mg2+,Ca2+,Al 3+,La3+,K+,Na+,Mn2+,Pb2+和Ag+),只有Cu2+的加入会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粉色,并且在534nm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说明传感器L可以裸眼识别Cu2+。通过紫外滴定得到L可以识别Cu2+的最低检测限为1.9×10-8 mol·L-1。制备了基于L的Cu2+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u2+。通过Job’s曲线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配合物L-Cu2+之间的结合比为1∶1。另外,若向L-Cu2+的DMSO溶液中加入1equiv.EDTA,溶液瞬间由粉色变为无色,说明EDTA可以取代L并与Cu2+结合,因此传感器L识别Cu2+是可逆的。另外,向L-Cu2+的配合物中加入Hg2+,溶液会由粉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可顺序实现对Hg2+的裸眼识别。通过紫外滴定计算出L-Cu2+识别Hg2+的最低检测限为2.9×10-7 mol·L-1。因此该程序型传感器L可以有序的裸眼识别Cu2+和Hg2+。
曹丽钱亚骜黄燕曹娟贾春满刘春玲张岐吕正荣
关键词:传感器铜离子汞离子
可见光响应型CuO/BiVO_4的光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BiVO4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其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MB)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Cu的掺杂并未改变BiVO4的晶型结构;Cu(NO3)2/BiVO4在热处理(30~300℃)过程中,NO3-已经完全分解,Cu最终以CuO的形式存在于CuO/BiVO4光催化剂体系中;掺杂不同量Cu的CuO/BiVO4中的Cu2+/Bi+(摩尔比)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该系列光催化剂的合成过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可见光照射下,CuO/BiVO4光催化降解MB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当Cu2+/Bi+为0.050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k)达到最高值(0.4334h-1),此时的k比单体BiVO4作用下的提高了1.04倍;由于异质结的存在,CuO/BiVO4与单体BiVO4相比,电子和空穴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使得CuO/BiVO4的光催化活性较单体BiVO4有了大幅度提高。
尹盛曹娟许晖李华明吴春笃徐远国
关键词:光催化可见光亚甲基蓝
低聚壳聚糖衍生物与BSA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低聚壳聚糖衍生物与活性药物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合成了聚合度为20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NLCS_(20))的3种衍生物:N-马来酰化低聚壳聚糖(MNLCS)、N-羧甲基低聚壳聚糖(CNLCS)和N-琥珀酰化低聚壳聚糖(SNLCS)。通过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等温滴定微量热仪(ITC)研究了NLCS_(20)衍生物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的构象在NLCS_(20)衍生物溶液微环境中没有发生变化,活性也没有受到影响。NLCS_(20)衍生物与BSA的作用过程是放热的且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疏水作用。说明低聚壳聚糖衍生物能够作为潜在的亲水药物如活性医药蛋白或氨基酸的运输载体。
黄燕刘云张岐贾春满华明清曹娟朱卫华
关键词: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牛血清白蛋白
基于低聚壳聚糖的希夫碱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CS_n(n表示壳聚糖的聚合度,n=6,8,11)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A)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了新型的基于壳聚糖的希夫碱化合物DMABA-CS_n。利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研究了DMABA-CS_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探讨了DMABA-CS_n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表明,DMABA-CS_n(n=6,8,11)均能使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是形成DMABA-CS_n/BSA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考察了DMABA-CS_n对BSA构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SA的构象在DMABA-CS_n的溶液微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另外,ITC热力学测定结果(ΔH<0,ΔS<0,ΔG<0)表明,BSA与DMABA-CS_n的作用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同时,研究结果也说明在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内,随着CS_n聚合度的增加,DMABA-CS_n更容易与BSA结合。研究结果为DMABA-CS_n(n=6,8,11)作为潜在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曹娟黄燕张岐华玉洁华明清龚建波朱卫华
关键词:希夫碱牛血清白蛋白圆二色谱IT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