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霓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皮肤
  • 4篇细胞
  • 4篇扁平疣
  • 3篇血清
  • 3篇治疗扁平疣
  • 3篇梅毒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学
  • 2篇低温胁迫
  • 2篇血清学
  • 2篇亚群
  • 2篇羊膜间充质干...
  • 2篇疹型
  • 2篇植入
  • 2篇人羊膜间充质...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 2篇实时定量PC...
  • 2篇培养上清
  • 2篇培养上清液

机构

  • 16篇遵义医学院附...
  • 8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毕节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曾霓
  • 16篇曹碧兰
  • 7篇颜廷凯
  • 7篇袁伟
  • 7篇孙文倩
  • 6篇陶锐
  • 4篇曾令芬
  • 4篇岳昌武
  • 4篇凌锌
  • 4篇陈晓红
  • 3篇陶锐
  • 2篇杨莹
  • 2篇莫宁萍
  • 2篇肖静
  • 2篇张红
  • 2篇熊琦
  • 2篇黄洋
  • 2篇何泳洁
  • 1篇冯国丽
  • 1篇肖庆邦

传媒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遵义医学院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Agricu...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AMSCs培养上清液对痤疮炎症大鼠模型的大体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018年
目的从大体和组织病理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培养上清液对痤疮炎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hAMSCs培养上清液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予以痤疮丙酸杆菌菌液50μL于大鼠耳廓中央皮肤进行皮下注射构建痤疮炎症模型;并用hAMSCs培养上清液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注射前后局部皮肤的改变,取局部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于高倍镜下计数其炎症细胞数。结果 (1)痤疮炎症模型组于注射后持续红肿,9天后红肿改善不明显,触摸局部有结节感,质硬,表面小丘疹形成; hAMSCs培养上清液局部注射治疗组在注射hAMSCs培养上清液2天后耳廓肿胀逐渐消退,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局部有轻度增厚;(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痤疮炎症模型组见皮下组织结构消失,炎症细胞弥漫性浸润,部分形成脓肿,部分毛囊面积扩大,毛囊口扩张,皮脂腺消失; hAMSCs培养上清液局部注射治疗组见毛囊皮脂腺缩小,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3)炎症细胞计数结果:hAMSCs培养上清液注射治疗组炎症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痤疮炎症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hAMSCs培养上清液局部注射于大鼠痤疮炎症模型后,大体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其炎症反应均明显减轻,且炎症细胞计数与痤疮动物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提示hAMSCs培养上清液具有抗炎作用。
李德彧曹碧兰曾霓张红曾文心
关键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组织病理
少年兄弟二人同患手足口病
颜廷凯孙文倩陶锐曾霓曹碧兰
耳背静脉放血对扁平疣疣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动态观察耳背静脉放血疗法治疗扁平疣后疣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采集耳背静脉放血疗法治疗扁平疣患者治疗前、后疣体组织标本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反应1周内,基底层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反应2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向上推移,累及棘细胞层的中层,棘细胞水肿;反应超过2周,淋巴细胞浸润几乎累及疣体全层,角质形成细胞破裂、溶解和坏死。结论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向表皮内浸润,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疣体脱落。
颜廷凯曹碧兰孙文倩袁伟曾令芬陶锐曾霓黄洋熊琦
关键词:扁平疣病理学
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后疣体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颜廷凯曹碧兰孙文倩袁伟曾令芬陶锐曾霓黄洋熊琦
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检测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患者35例,双侧耳背每周放血1次,疗程15周。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完成随访的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85%。患者在治疗前CD4+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导致疣体脱落。
孙文倩曹碧兰颜廷凯曾霓陶锐陈晓红曾令芬方宁
关键词:扁平疣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大肠癌患者淋巴结CK20mRNA与血清CD4^+、CD8^+表达关系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tain 20,CK-20)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中CD4+、CD8+细胞比值与NK细胞活性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21例结直肠癌患者281枚淋巴结中转移癌灶以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患者淋巴结中CK-20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和RT-PCR CK-20mRNA方法检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2/21)和48%(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P<0.05);两种方法检测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7%(16/281)和49.8%(140/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7,P<0.05);RT-PCR CK-20mRNA方法检测的淋巴结转移度在DukesA、DukesB、DukesC期的表达分别为0﹪(0/10)、44.59﹪(103/231)9、2.5﹪(37/40),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D4+、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将结直肠癌患者肠系膜淋巴结CK-20mRNA有无阳性表达(即有无转移)重新进行Dukes分期(即Dukes A’、B’和C’期)后发现:A’、B’期患者血清CD4+、CD4+/CD8+高于C’期(P<0.05);A’期患者血清CD8+低于C’期(P<0.05),且新Dukes分期与血清CD4+呈负相关(r=-0.497,P<0.01);与CD4+/CD8+呈负相关(r=-0.714,P<0.01);与CD8+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 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CK20mRNA的表达判定淋巴结微转移明显优于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法;微转移的检出率随着结直肠癌患者Dukes分期增高而增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随患者Dukes分期增高而明显低下,且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无转移患者。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越低下或抑制,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越高。
曾霓冯国丽文坤明曾庆良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CK-20RT-PCRT淋巴细胞亚群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其中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使得快速、敏感、特异的梅毒诊断方法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文中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曾霓曹碧兰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k-ras表达定量分析
2008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寻找与直肠癌发生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30例直肠癌病人的基础资料及直肠癌切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提取总RNA,以GAPDH为内参,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k-ra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k-ras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87倍~4.29倍。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直肠癌组织k-ras表达水平升高,直肠癌发展不同时期该基因的表达量不一致。
凌锌岳昌武曾霓莫宁萍
关键词:K-RAS实时定量PCR直肠癌
FTA-ABS和WB法对疑似梅毒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复检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和免疫印迹技术(WB)法对临床疑似梅毒患者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检测。探讨该部分患者是否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以及有无传染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5例疑似梅毒患者血清(TPPA^+/TRUST^-或TPPA^+/TRUST^+滴度≤1∶4,既往无梅毒感染史也无相应的梅毒临床症状或体征,其配偶梅毒血清学结果阴性),采用FTA-ABS和WB法进行IgG和IgM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FTA-ABS和WB法检测Ig G阳性病例分别为91例、90例;阳性率分别为95.79%和94.74%。两种方法分别与TPPA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A-ABS和WB法检测IgM阳性病例分别为16例和18例;两者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6.84%和18.95%。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A-ABS和WB法IgG检测结果与TPPA符合率分别为95.79%和94.74%,证实疑似梅毒患者既往存在隐性梅毒感染史;在TPPA^+/TRUST^-或TPPA^+/TRUST^+滴度≤1∶4患者中,FTA-ABS和WB法IgM阳性检测结果分别为16例、18例,提示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存在近期感染。
曾霓陶锐曹碧兰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的局部免疫学特征
本研究应用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扁平疣,采集治疗前后扁平疣不同时期的疣体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动态观察不同时期疣体组织中CD4~+、CD8~+、CD45RO~+T细胞的浸润分布特点,探讨治疗前后疣体组织的局部免疫学变化...
孙文倩曹碧兰颜廷凯曾霓曾令芬肖庆邦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