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俊发

作品数:40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5篇电子能
  • 10篇光电
  • 10篇光电子
  • 9篇同步辐射光电...
  • 9篇NI
  • 8篇电子能谱
  • 8篇催化
  • 8篇催化剂
  • 6篇电子结构
  • 6篇子结构
  • 6篇光电子能谱
  • 6篇XPS
  • 5篇热稳定
  • 5篇热稳定性
  • 5篇SM
  • 5篇X射线
  • 4篇TDS
  • 4篇X射线光电子...
  • 4篇
  • 4篇MO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0篇朱俊发
  • 12篇庄叔贤
  • 7篇包信和
  • 6篇翟润生
  • 5篇潘海斌
  • 5篇熊国兴
  • 5篇张文华
  • 4篇姚丽君
  • 4篇孔丹丹
  • 4篇马运生
  • 4篇潘永和
  • 3篇周维平
  • 3篇徐法强
  • 3篇田扬超
  • 3篇朱晓雷
  • 3篇张国斌
  • 3篇姜志全
  • 3篇王国栋
  • 3篇张新夷
  • 3篇徐倩

传媒

  • 7篇Chines...
  • 5篇科学通报
  • 3篇物理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Chines...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分子催化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NO与Mo(100)-c(2×2)N表面相互作用的HREELS和TDS研究
1999年
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H R E E L S) 和热脱附谱( T D S), 研究了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120 K 时, 在 M o(100)c(2×2) N 表面低暴露量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分子吸附, 解离生成的15 N 在1 230 K 与另一15 N 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 N 原子并合、脱附. 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反应, 解离生成的15 N 原子与另一15 N 原子生成15 N2 而脱附, 或与表面残存的15 N O 生成15 N2 O 脱附. 15 N2 O 的脱附峰温与 Mo(100)表面相比, 升高了约150 K, 可能与形成氮化钼后电子由金属钼向非金属氮转移有关. 电子能量损失谱( E L S)表明, 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生成了一种新的14 N15 N O 物种. 300 K 时, 低暴露量的15 N O 在 M o(100)c(2×2) N 表面解离吸附; 高暴露量时, 存在分子吸附的15 N O.
郭建昌朱俊发罗洪波庄叔贤包信和翟润生牛洼孝
关键词:氮化钼一氧化氮HREELSTDS吸附态
Ni(110)上Gd薄膜氧化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
1999年
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室温下氧与原位生长于Ni(110)上的Gd薄膜及Gd-Ni复合薄膜的相互作用。氧在3.7 nm的Gd膜上有很高的初始粘附几率。Gd4f双峰中的高结合能峰随氧暴露量的增加逐渐衰减,在吸附了50L的氧并在高温(800K)退火后几乎彻底消失。0~50L的氧暴露量范围内O 1s XPS峰的结合能为529.6eV,来自晶格氧。Gd/Ni(110)轻微氧化再经高温退火而形成的复合薄膜表面上,氧的吸附引起Gd在表面的偏析和进一步氧化,并可检测到化学吸附的O^-和晶格氧两种氧物种。对氧化机理和表面氧物种的本质与衍变进行了讨论。
朱俊发徐法强孙玉明王险峰陆尔东徐彭寿张新夷庄叔贤
关键词:光电子能谱
Ca掺杂的CeO_2模型催化剂的形貌和电子结构及其与CO_2分子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CeO_2(111),部分还原的CeO_(2-x)(111)(0
王岩李雄胡善玮徐倩鞠焕鑫朱俊发
关键词:二氧化铈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表面光化学动力学研究”2013年度报告
2016年
随着有限的化石能源逐渐消耗,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发展清洁、可靠的能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各国在新能源科学技术和能源经济方面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洁净能源的发展还是现有化石能源的优化利用,都无可避免地依赖于有效的表面催化剂发展。因此,开展与能源相关的界面化学动力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该年度主要针对TiO_2表面光催化产氢、生物质合成化学动力学,TiO_2本身的性质(如缺陷钛来源、TiO_2表面活性位点、反应发生的驱动力)以及功能纳米催化材料和薄膜制备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在TiO_2表面光催化产氢、生物质合成化学动力学等研究方面,课题组将利用高灵敏度质谱仪去研究TiO_2(110)表面产氢,TiO_2(110)表面以甲醇作为前驱物合成甲酸甲酯。在TiO_2本身的性质(如缺陷钛来源,不同类型TiO_2表面活性位点)和功能纳米催化材料和薄膜制备研究方面,课题组利用高灵敏度质谱仪、双光子光电子能谱技术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对TiO_2如缺陷钛来源、不同类型TiO_2表面活性位点、功能纳米催化材料和薄膜制备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索。
杨学明王兵朱俊发任泽峰
关键词:产氢TIO2化学动力学活性位
Cu在ZrO_2(111)薄膜载体上的生长与界面相互作用
2012年
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Pt(111)单晶表面上制备有序的ZrO2(111)薄膜,利用低能电子衍射谱、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Cu纳米颗粒在ZrO2(111)薄膜表面的生长模式和界面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室温下Cu先以二维模式生长到0.15单层(ML),接着以三维模式生长.随着Cu覆盖度的减小,Cu2p3/2峰逐渐向高结合能位移,可归因于初态效应和终态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Cu最初沉积到ZrO2表面时,两者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Cu向ZrO2衬底传递电荷,以Cu(Ⅰ)形式出现.当Cu覆盖度增加到1ML以后,Cu开始表现出金属特征.
侯建波韩永潘永和徐倩潘海斌朱俊发
关键词:二氧化锆X射线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朱俊发马运生周维平翟润生包信和张新夷庄叔贤
关键词:薄膜生长LEEDXPSTDS
Ag与CeO2-x(111)表面相互作用的同步辐射研究
孔丹丹王国栋潘永和潘海斌朱俊发
Au在两种不同ZrO2薄膜表面上的热稳定性对比研究
潘永和孔丹丹王国栋高艳侯建波潘海斌朱俊发
关键词:热稳定性ZRO2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
利用NO_2的分解在Au(997)表面制备吸附氧原子
2010年
利用以同步辐射光为激发光源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NO2与Au(997)单晶表面的相互作用.芯能级和价带光电子发射结果都表明170K低温条件下,低暴露量时NO2在Au(997)表面上发生分解,形成NO(a)和O(a)的共吸附表面物种.当样品在300K退火时,NO(a)发生脱附,而O(a)依然吸附在Au(997)表面上.退火温度升至750K时,表面上O(a)的信号完全消失.结果表明,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NO2的热分解是在Au(997)表面上制备原子氧吸附物种的有效方法.
张玉林邬宗芳陈博昊许令顺潘海斌马运生姜志全朱俊发黄伟新
关键词:原子氧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Mo(100)及Mo<,2>N模型催化剂表面化学的研究
该论文利用HREELS,AES,LEED和TDS等现代表面科学手段首次系统地考察了<'14>N<,2>在Mo(100)表面的吸附和分解,以及Mo(100)-C(2×2)-<'14>N模型氮化钼表面的生成条件.并且对CO和...
朱俊发
关键词:MO催化剂表面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