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6篇外营养
  • 6篇肠外
  • 6篇肠外营养
  • 5篇胃肠
  • 5篇肠癌
  • 4篇营养支持
  • 4篇手术
  • 4篇胃肠道
  • 4篇胃肠道肿瘤
  • 4篇肠道
  • 4篇肠道肿瘤
  • 3篇直肠
  • 3篇术后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细胞
  • 3篇腺瘤
  • 3篇病人
  • 3篇并发

机构

  • 24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朱军
  • 10篇郭建辉
  • 6篇罗世成
  • 6篇赵四晖
  • 5篇胡瑞祥
  • 4篇王剑
  • 4篇严新民
  • 3篇唐慧
  • 3篇郭强
  • 3篇邹云莲
  • 3篇杨慧
  • 2篇史克倩
  • 2篇吴边
  • 2篇尚云
  • 2篇钟鸣
  • 2篇罗吉
  • 2篇章时彦
  • 2篇张勇学
  • 2篇卓卫东
  • 1篇常永琼

传媒

  • 6篇云南医药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外营养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2004年
朱军史克倩
关键词:肠外营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肠外营养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恶性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例PBSCT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检例其肝功能、血脂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造血重建时间。结果 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变化无明显影内,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治疗前水平,体重较PN支持前增加,CD3、NK细胞增加,造血重建时间10—14天。结论 肠外营养能有效提高或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纠正免疫紊乱。
朱军史克倩
关键词:肠外营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及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以及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19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病人术前和术后 1、3、5天血清TNF α、IL 6和IL 10水平 ,同时检测蛋白质分解代谢相关指标、2 4h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 结果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人TNF α呈下降趋势 ,术后第 1天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IL 6和IL 10术后升高 (P <0 .0 1) ,尤以术后第 1天升高明显。术后 2 4h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明显升高。 结论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人IL 6和IL 10的升高支持手术应激导致的细胞因子释放变化 ,但TNF α呈下降趋势 ,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TNF α的高表达有关。术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可能与细胞因子IL 6和IL 10的升高有关。
罗世成胡瑞祥章时彦朱军郭建辉
关键词:细胞因子蛋白质代谢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肠腺瘤-癌序列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筛选贯穿于大肠癌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因,探讨大肠腺瘤一癌序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Trizol法分别提取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DukesA、DukesB和DukesC—D大肠腺癌组织的总RNA,分离纯化mRNA,逆转录得双链cDNA,生物素标记cRNA探针,与Affymetrix U133 PLAS2.0基因芯片(涵盖18400个转录本,代表145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杂交,Gene Scanner3000激光系统扫描,GCOS1.2分析软件读取处理杂交信号。计算机分析,比较5种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分别以大肠腺瘤,Dukes A、Dukes B和DukesC—D大肠腺癌组织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相比后发现在4个组中存在共同表达差异的基因253个,其中表达持续上调基因34个(已知基因29个,未知功能基因5个),表达持续下调基因219个(已知基因196个,未知功能基因23个)。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演变过程。这些基因在大肠癌前病变一大肠腺瘤阶段就已经有异常表达,说明正常大肠黏膜细胞恶性转变的潜能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并且其作用持续贯穿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大肠腺瘤一癌序列的分子机制,并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唐慧邹云莲朱军严颜寿涛左赞何旭杨昆宪严新民郭强
关键词:腺瘤息肉病结肠腺癌基因表达芯片基因表达谱
FOXM1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引言细胞周期紊乱是肿瘤最主要的发生机制[1]。叉头框M1(Forkhead box M1,FOXM1)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细微变化都能导致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因此其表达水平的精确调控对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2]。正常情况下。
唐慧郭强朱军张超李丽严新民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罗世成时德郭建辉罗世香朱军杨慧
该研究建立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带腹腔动脉脾动脉支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与供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带脾静脉的门静脉与供体左肾静脉套管吻合的手术方法,建立了大鼠脾肠联合移植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了移植小肠病...
关键词: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物排斥反应
TPN加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
1998年
TPN加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尚云朱军王彤敏胡瑞祥笔者1996年1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用常规定方法治疗和治疗组12例除常规治疗外,用TPN加生长抑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都根据病史、...
尚云朱军王彤敏胡瑞祥
关键词:胰腺炎TPN生长抑素营养支持疗法
直肠癌不同吻合术对排便功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低位吻合术与超低位吻合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本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且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吻合方式分为2组,其中70例患者接受低位吻合术(A组),82例患者接受超低位吻合术纳入B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直肠肛门压力以及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时,B组在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最大收缩时间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总优良率分别为77.1%和62.2%,A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总满意度分别为82.9%和68.3%,A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直肠癌吻合术各具特色,其中超低位吻合术术后对排便能力影响较大。
赵四晖吴边朱军郭建辉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超低位吻合术肛门功能
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作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行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干预措施为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未进行回肠造口;结局指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以R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双侧P<0.05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用Eegger法对发表偏倚进行量化检测。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12篇,共1 14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3例,对照组623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RR值为0.37[95%CI(0.23,0.58),Z=4.33,P=0.000]。结论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
腹膜前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前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总结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在应用各型腹膜前疝修补装置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2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2例患者,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0min,术后有尿潴留4例,阴囊积液3例,阴囊血肿1例。切口疼痛轻微,无明显异物感,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5d出院。随访1~1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耻骨肌孔是对腹股沟区的全面修补,具有手术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从根本上解决腹股沟疝患者各种疝并发及容易复发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目前腹股沟疝治疗中转理想的术式。
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