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杰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牙鲆
  • 4篇褐牙鲆
  • 2篇形态学
  • 2篇养殖
  • 2篇皮肤
  • 1篇单倍型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盐度
  • 1篇稚鱼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学
  • 1篇生态学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水产
  • 1篇水产科技
  • 1篇水处理
  • 1篇体色
  • 1篇体色异常
  • 1篇排污水

机构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朱杰
  • 6篇张秀梅
  • 5篇高天翔
  • 3篇柳广东
  • 1篇陈志成
  • 1篇林旭升
  • 1篇杜守恩
  • 1篇张亚平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现代渔业信息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正常和白化褐牙鲆皮肤和肌肉中DHA和EPA含量的比较(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生长的正常和白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DHA和EPA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和白化褐牙鲆的皮肤和肌肉中EPA含量相近,但白化个体皮肤中DH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个体,约为后者的1/2。而两者肌肉中的DH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白化个体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DHA/EPA比值略低于正常个体。这一结果证明白化褐牙鲆皮肤蓄积或利用DHA的能力要低于正常褐牙鲆。关于鲆鲽类白化现象同鱼体对饵料中脂肪酸类物质的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朱杰张秀梅高天翔
关键词:褐牙鲆白化皮肤肌肉EPA
海水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的实验研究与工程设计被引量:8
2001年
本文从保护海洋环境出发,论述研究设计海水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性,提出用光合细菌(PSB)和海藻试验研究工厂化养鱼排污水处理的效率、特性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通过工程计算,设计出工艺流程图及光合细菌反应池、二沉池和海藻塘的工程容量。
徐宾铎杜守恩朱杰林旭升陈志成
关键词:光合细菌海藻工程设计海洋环境海水养殖
养殖褐牙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对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测得的目的DNA片段的长度为410bp,其A(104bp)、T(119bp)、C(117bp)、G(70bp)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5.4%、29.0%、28.5%、17.1%。在28个褐牙鲆个体中共出现了3种单倍型。白化褐牙鲆出现的第1种和第3种单倍型个体数分别为10尾(占白化褐牙鲆样本数的90.91%)和1尾(9.09%);6尾黑化褐牙鲆均出现第1种单倍型(100%);正常褐牙鲆出现的3种单倍型尾数分别为7尾(占正常褐牙鲆样本数的55.56%)、2尾(22.22%)和2尾(22.22%);测得的序列与既知序列间在第6bp、第19bp和第402bp碱基处出现差异。由于褐牙鲆Cytb基因的高度同源性,研究其白化、黑化和正常状态时出现的序列差异,对于寻找褐牙鲆白化机理研究的分子标记意义重大。
高天翔张秀梅朱杰柳广东张亚平
关键词:褐牙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线粒体DNA单倍型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和体表黑色素细胞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0
2002年
对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及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绘制了 1~ 6 0日龄大菱鲆鱼苗形态发育图 ,同时观察拍摄不同发育时期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变化。 14~ 17℃水温时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约需6 0d。 1~ 14日龄主要为器官发育 ;14~ 40日龄主要为形态变化 ,2 5日龄左右开始变态 ;40~ 6 0日龄变态基本完成。变态前 ,鱼苗体表的幼体黑色素细胞对称分布 ,色素细胞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变态开始后 ,鱼体两侧体色出现不对称。有眼侧体表幼体黑色素细胞减少 ,逐渐由成体黑色素细胞替代 ,体色变深 ;无眼侧幼体黑色素细胞逐渐消褪 ,未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 ,体色逐渐变为白色。若有眼侧体表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出现受阻 ,则形成白化。
朱杰张秀梅高天翔柳广东杨原文
关键词:大菱鲆形态学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受精卵及仔稚鱼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1年
作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褐牙鲆受精卵及仔稚鱼的发育、行为及理化环境对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在人工养殖环境中 ,水温、盐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褐牙鲆卵的孵化及仔稚鱼的发育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褐牙鲆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对各种理化环境的耐受范围和阈值。探讨人工种苗和天然种苗在形态发育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对今后褐牙鲆的集约化健康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秀梅朱杰高天翔柳广东
关键词:褐牙鲆受精卵仔稚鱼生态学人工养殖盐度
体色异常褐牙鲆皮肤色素及鳞片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英文)被引量:9
2004年
本文观察比较了体色正常及体色异常褐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皮肤中黑色素胞和鳞片的发生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仔鱼鱼体两侧皮肤中最先出现星状幼体型黑色素胞 ,随着变态发育 ,有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逐渐替代幼体型黑色素胞 ;而无眼侧皮肤中 ,幼体型黑色素胞逐渐退化崩解 ,成体型黑色素胞不出现 ,无眼侧皮肤逐渐失去色素变为白色。体色异常现象出现于变态后期 ,白化和黑化现象几乎同时发生。白化个体有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不能正常替代幼体型黑色素胞 ,逐渐失去色素形成白色斑块。黑化个体无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则非正常地出现 ,逐渐替代幼体黑色素胞形成黑斑。约 30日龄变态完成时 ,体色异常现象已经显著 ,已能明显区分体色正常和异常个体。 6 0日龄左右 ,幼鱼皮肤开始长出形态较为原始的圆鳞。体色正常个体有眼侧皮肤上的圆鳞会逐渐发育成栉鳞 ,无眼侧则维持圆鳞。对比分析体色异常个体的鳞片形态 ,发现有眼侧白化部位的鳞片仍为圆鳞 ,而无眼侧黑化部位的鳞片则发育为栉鳞。同时 ,通过对体色正在恢复中的白化牙鲆的鳞片观察表明 ,伴随着白化部位色素的恢复 ,该部位的圆鳞会逐渐转变为栉鳞。
朱杰张秀梅高天翔
关键词:体色异常褐牙鲆皮肤色素鳞片发育形态学
互联网上的水产科技期刊资源——以牙鲆(flounder)检索为例
2002年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上收录的一些渔业、水产以及生物的中外文科技期刊。并以牙鲆(flounder)为检索词,检索了外文网站的全部期刊,得到相关文献1,202篇。
朱杰张秀梅
关键词:互联网水产科技期刊资源牙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