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秋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30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植被
  • 3篇大学生
  • 3篇西藏大学生
  • 2篇氮素
  • 2篇氮形态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物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土壤生态
  • 2篇团聚体
  • 2篇团聚体稳定性
  • 2篇种子
  • 2篇黄土丘陵
  • 1篇大学生网民
  • 1篇氮循环
  • 1篇典型植物
  • 1篇对植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1篇西藏职业技术...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藏大学

作者

  • 13篇朱秋莲
  • 4篇安韶山
  • 3篇程曼
  • 3篇罗英
  • 3篇杜欣
  • 3篇郭建武
  • 2篇邢肖毅
  • 2篇薛志婧
  • 1篇刘雷
  • 1篇张宏

传媒

  • 3篇产业与科技论...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藏科技
  • 2篇西藏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统计与管理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被引量:17
2013年
以宁南山区典型植物冰草、冷蒿、长芒草、百里香和铁杆蒿为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铁杆蒿的根际土壤碳含量最高,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2.94、1.95和20.88g·kg-1,长芒草的根际土壤氮含量最高,总氮、可矿化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2.05g·kg-1、23.73mg·kg-1和11.99mg·kg-1.冷蒿的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可矿化氮/总氮最高,有利于土壤中碳素和氮素向活性态转变.轻组有机碳、可矿化氮可作为植物生境改变的敏感指标.5种植物根际土壤各形态碳、氮含量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壤.
朱秋莲邢肖毅程曼薛志婧安韶山
关键词:典型植物根际土壤土壤氮素
西藏大学生网民群体的基本情况分析
2016年
西藏特殊的地域环境,使得西藏大学生网民与内地相比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西藏大学生自律性较差,对自身要求不严格;西藏大学生上网目的性不强,网络的娱乐作用大于学习作用;西藏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因循守旧;西藏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欠缺。
朱秋莲罗英杜欣郭建武
关键词:大学生
论土壤氮素循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沿被引量:2
2013年
氮素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状况既影响着土壤的供氮能力,又与大气、水体的氮素污染紧密相关,因此相关内容一直为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简述土壤氮形态和氮循环各环节概念的基础上,就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朱秋莲
关键词:氮循环氮形态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特征及腐殖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分布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干筛法测定得到的R0.25在53.2%~71.3%之间,MWD在1.98~2.59之间,GMD在0.96~1.14之间,分形维数在2.70~2.83之间;湿筛法测定的R0.25、MWD、GMD均为天然草地最大,25年柠条、15年柠条次之,坡耕地最小。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的腐殖质碳含量在0.53~2.67g/kg之间变化,1~0.25mm大小的团聚体腐殖质碳含量相对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逐步回归表明,影响团聚体大小分布和水稳性的因素是1~0.25mm大小的团聚体中腐殖质含量。
朱秋莲程曼安韶山薛志婧
关键词:植被恢复团聚体稳定性腐殖质
浅谈植物种子多样性
2010年
自然界有花植物大约有30余万种,大体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花,就有多少种种子。而不同的种子在形态、特征、传播途径以及作用等各个方面是各具特色的。本文通过对种子作用的多样性、种子的多样性以及种子传播途径的多样性的形象描述阐述了自然界中植物种子的千姿百态。
朱秋莲
关键词:植物界植物种子多样性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水稳定及有机碳粒径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9
2013年
土壤团聚作用和土壤有机碳固定之间密切相关。对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和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机碳及其组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表现为"V"字分布:>5 mm和<0.25 mm这两个粒径的团聚体含量最多,5—2 mm、1—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次之,2—1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最少。坡耕地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最低,为1.4,其他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9—3.1之间。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下,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全土有机碳含量在7.4—17.7 g/kg之间、微生物碳含量分布在50.3—664.7 mg/kg之间、腐殖质碳含量在0.9—2.5 g/kg之间。胡敏酸碳含量分布在0.2—0.6 g/kg,富里酸碳含量在0.6—1.9 g/kg之间。全土有机碳、微生物碳、腐殖质碳、富里酸碳均为坡耕地最低,其他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机碳、微生物碳、腐殖质碳、富里酸碳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1—2.3倍、2.0—8.4倍、1.0—2.0倍、1.2—2.4倍。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相比较,大多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中间粒径,即5—2 mm、2—1 mm、1—0.25 mm这3个粒径。逐步回归表明,5—2 mm团聚体和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有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提高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碳形态上,富里酸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对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敏感度较高,胡敏酸碳含量则相对稳定。
程曼朱秋莲刘雷安韶山
关键词:植被恢复团聚体稳定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22
2013年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植被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不同坡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坡向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C、全N变异性较大,全P、全K变异性较小。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之间有机C、全N含量变异性较大,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不同坡向之间养分含量不同,阴坡最大,阳坡最小。土壤养分含量受植被类型及植被盖度的影响,森林区>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土壤C/N、C/P、C/K、N/P、N/K比都较稳定,C/N比的变化范围为5.65—12.57,平均值为9.44;C/P比的变化范围为3.62—17.32,平均值为8.15;C/K比的变化范围为0.10—0.55,平均值为0.26;N/P比的变化范围为0.43—1.38,平均值为0.86;N/K比的变化范围为0.01—0.05,平均值为0.03;P/K比值较稳定,为0.03。土壤有机C和全N极显著正相关,全N和全P极显著正相关。
朱秋莲邢肖毅张宏安韶山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区坡向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3年
本文对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根结线虫病广泛存在于保护地当中,寄主范围广,发生容易,防治困难,对保护地蔬菜的影响非常大。
朱秋莲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
西藏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状态的分析与消除
2016年
大学生更容易受网络信息影响而走向极端,产生网络群体极化状态,这就需要西藏高校以及政府及时对网络监管并积极引导学生网民,净化网络环境,增强大学身责任意识,避免西藏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事件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西藏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状态的形成原因与社会影响,并提出消除措施。
朱秋莲罗英杜欣郭建武
关键词: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网络技术
甘蓝型油菜同一遗传背景不同颜色种子部分性状比较
2009年
本文选择甘蓝型油菜10个不同材料同一遗传背景不同颜色的千粒重、皮壳率和单宁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遗传背景不同颜色种子的千粒重和皮壳率差异显著,黄籽的千粒重显著高于黑籽的千粒重,黄籽的皮壳率比黑籽的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材料间的千粒重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无论是颜色间还是材料间的单宁含量差异都不显著。
朱秋莲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种子颜色种子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