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英

作品数:26 被引量:2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超声
  • 15篇动脉
  • 13篇造影
  • 11篇超声造影
  • 10篇颈动脉
  • 9篇心动描记术
  • 9篇描记
  • 9篇描记术
  • 9篇超声心动描记
  • 9篇超声心动描记...
  • 8篇心肌
  • 7篇动脉疾病
  • 7篇造影剂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室
  • 5篇心肌病
  • 5篇心室功能
  • 5篇颈动脉粥样硬...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3篇朱英
  • 20篇邓又斌
  • 15篇毕小军
  • 14篇刘娅妮
  • 10篇熊莉
  • 7篇刘蓉
  • 7篇伍玉晗
  • 6篇赵策瑶
  • 5篇朱美华
  • 4篇陈刘平
  • 4篇申屠伟慧
  • 4篇杨好意
  • 4篇黄润青
  • 3篇刘红云
  • 2篇黎春雷
  • 2篇周玮
  • 2篇王纯
  • 1篇石珍
  • 1篇方静
  • 1篇李睿

传媒

  • 10篇中华超声影像...
  • 6篇中华医学超声...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的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312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ACS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261例(sCAD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供分析的超声声像图参数包括:斑块造影增强强度(A值)、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斑块厚度、斑块回声的特点(软斑块、硬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结果 ACS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6±0.4)mm,sCAD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9±0.8)mm,2组患者斑块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3,P=0.058)。ACS组43例(84.3%,43/51)为软斑块,8例(15.7%,8/51)为混合斑块,无硬斑块和钙化斑块;sCAD组174例(66.7%,174/261)为软斑块,19例(7.3%,19/261)为硬斑块,16例(6.1%,16/261)为钙化斑块,52例(19.9%,52/261)为混合斑块。ACS组患者软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ACS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11.3±3.2)dB和0.6±0.2,sCAD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8.9±3.3)dB和0.4±0.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0、7.419,P均<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揭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紧密相关。
朱英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杨好意
关键词:造影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肺切除患者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评价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采集7例全肺切除患者与26例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运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左心室长轴方向18个节段的收缩应变及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整体应变(GLS)、二腔切面GLS、心尖长轴切面GLS。对手术前后的检测结果和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切除患者术后各应变参数的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患者左心室后壁及侧壁及左心室的GLS术后测值与肺叶切除术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其余参数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提供了简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无角度依赖性的新方法。肺切除患者手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低于手术前。肺切除范围越大,左心室心肌的后壁、侧壁以及左心室整体的径向应变受影响越大。
陈刘平邓又斌刘红云刘蓉朱英朱美华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肺切除术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67例,斑块厚度均>2.0 mm,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5例,稳定性冠心病(sCAD)组32例.行颈动脉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肉眼观测及定量分析斑块造影增强情况.结果 ACS组软斑的例数高于s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组斑块造影增强比例显著高于sCAD组(P=0.037),ACS组斑块增强强度显著高于sCAD组(P<0.001),ACS组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显著高于sCAD组(P=0.026).斑块增强强度预测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60%,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预测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67%.结论 ACS组斑块造影增强显著高于sCAD组.超声造影为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及斑块的危险度分级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朱英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熊莉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疾病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3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发现斑块45处,并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计算颈总动脉内血液组织与斑块的应变对比度(即硬度比值)。结果①二维超声发现软斑块17处,纤维性斑块0处,混合性斑块15处,钙化斑块13处。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软斑块主要表现为绿色,混合性斑块表现为蓝绿相间,而钙化斑块则完全为蓝色所覆盖。③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性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软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钙化斑块组应变对比度明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弹性图像表现及应变对比度不同。
伍玉晗邓又斌刘金成黄润青朱美华赵策瑶朱英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弹性成像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导航经心尖不停跳室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在心尖不停跳室间隔切除术(TA-B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TA-BSM手术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共137例,手术过程中采用3D-TEE定位不停跳心肌切除器的位置,导航心肌旋切的范围;术前、术后测量HOCM患者不同节段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评估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与二尖瓣反流(MR)的程度;术后测量切缘范围,记录切除刀数及切除心肌重量。结果137例HOCM患者术中均成功完成3D-TEE导航下TA-BSM,切除刀数为7(5,9)刀,切除心肌重量为5.6(3.4,8.9)g,术中未出现死亡、主动脉瓣损伤、医源性室间隔穿孔等不良事件。与术前相比,前、后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室壁厚度显著减小(均P<0.001),LVOT-PG明显降低(P<0.001)。TA-BSM术后,SAM≥3级的患者由94例(68.6%)减少至2例(1.5%),MR≥3+的患者由86例(62.8%)减少至9例(6.6%)(均P<0.001)。对于不同程度室间隔肥厚组,术后IVST、LVOT-PG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MR及SAM征的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均P<0.001)。切缘长度、切除心肌重量及切除刀数广泛室间隔肥厚组高于局限性肥厚组(均P<0.05)。结论3D-TEE能够实时引导、监测TA-BSM心肌切除的过程,为临床治疗HOCM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
朱英汪慧周玮田洁方静李睿程林陈越李晨赫陆永萍邓又斌魏翔刘娅妮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使用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8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3例患急性脑血管病,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并分析其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21例显影、无显影2例。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15例、无显影10例。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Post-PI)[(-51.2±2.8)dB对(-58.7±7.3)dB,P<0.05],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78+0.04对0.90±0.03,P<0.05),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28±0.06对1.46±0.2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以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82为截断值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4.1%,以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35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0.4%。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显影情况,并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关联。
熊莉邓又斌毕小军朱英伍玉晗赵策瑶石珍刘娅妮
关键词:造影剂颈动脉疾病脑血管病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三维超声心动图(3DE)算法在定量评估右心室(RV)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自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且行心脏磁共振(CMR)的患者51例,CMR检查后24 h内进行3DE检查,使用基于AI的3DE软件自动分析右心室(RV)功能参数,记录每位患者所有参数值及分析时间。对RV 3DE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分为优、中等、差)。以CMR测量的RVEF(CMR-RVEF)为金标准,比较AI-3DE计算的RVEF与CMR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以CMR-RVEF<45%为RV收缩功能减低,比较AI-3DE所获取的定量参数在RV功能正常与功能减低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RV收缩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51例患者均应用AI-3DE完成了RV功能的多参数定量分析,19例(19/51,37.3%)未经手动校正的患者,全自动分析平均时间为(15±1)s;32例需要手动校正的患者中,AI-3DE RV分析时间在图像质量优、中等、差的患者中分别为(100±12)、(105±6)、(162±3)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4.9,P<0.05)。CMR与AI-3DE测量的RVEF分别为51%(44%,54%)和47%(43%,50%),2种方法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散点图显示,2种方法测量结果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r=0.735,P<0.05)。Bland-Altman图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差异分布在平均值附近,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AI-3DE的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室间隔长轴应变(LS)和RV游离壁LS在RV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减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基于AI-3DE的RVEF诊断RV功能减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最佳截断值为43%,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66.6%。结论基于AI的3DE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反映RV功能的多参数指标,这些定量参数尤其是RVEF对RV功能减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包雨微朱英郑康超周玮刘娅妮邓又斌
关键词:人工智能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右心室射血分数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朱英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杨好意熊莉
Wave Intensity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颈动脉血管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W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颈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对颈动脉进行检测,应用echo-doppler系统测量颈动脉血流速度和直径变化,计算WI值(W1、W2和NA)、硬化参数(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PWV-WI),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W1和W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β、Ep、PWVβ及PWV-W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AC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WI技术能客观准确综合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血管弹性改变,高血压患者左心整体收缩功能高于健康成人。
陈刘平邓又斌刘蓉刘娅妮朱美华朱英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回声跟踪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应变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灌注与收缩功能的改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应变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灌注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20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2周分别进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分别获取左室心尖四腔、二腔及左心长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结果冠状动脉搭桥术后71.6%节段的心肌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在术后3个月,心肌灌注改善节段组的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8±5.91)%对(-10.45±8.31)%,P〈0.05],而心肌灌注无改善节段组无明显变化[(-10.33±6.53)%对(-9.41±6.09)%,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灌注改善与否可以反映心肌功能恢复的趋势,而二维应变能够动态观察局部心肌功能变化,联合运用两种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
刘蓉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熊莉朱英陈刘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肌再灌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