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象三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5篇芦笋
  • 3篇小管
  • 2篇毒病
  • 2篇蚜虫
  • 2篇生物学
  • 2篇石刁柏
  • 2篇种群
  • 2篇小麦黄矮病
  • 2篇类菌原体
  • 2篇黄矮病
  • 2篇病毒
  • 2篇病毒病
  • 1篇豆蚜
  • 1篇异色瓢虫
  • 1篇陕北黄土丘陵...
  • 1篇陕北丘陵区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桃蚜

机构

  • 7篇陕西省农业科...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陕西省农科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朱象三
  • 5篇袁锋
  • 5篇张秦风
  • 5篇李修炼
  • 2篇安德荣
  • 1篇张荣
  • 1篇刘绍友
  • 1篇魏宁生
  • 1篇相建业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国外农学(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兰矮病病原物——类菌原体的初报被引量:18
1991年
对陕西、甘肃历史上严重发生的小麦兰矮病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受侵叶切片韧皮部筛管细胞、叶肉薄壁细胞及叶绿体中可见大量典型类菌原体病原物。根据症状特征和类菌原体病原物,初步定名为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
安德荣魏宁生张秦风张荣朱象三
关键词:小麦病原物类菌原体
条沙叶蝉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作者依据成虫产卵、若虫存活与发育等指标测定了条沙叶蝉对19种供试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寄主适应性,明确寄主植物14种,食料植物4种,非寄主食料植物1种。同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对条沙叶蝉存在不同程度抗虫性。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明确条沙叶蝉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在关中年生活史和发生特点,在关中,条沙叶蝉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全年各世代主要在杂草地完成周年发育循环,麦田发生条沙叶蝉主要是在小麦秋苗期。在20、25、30、35℃4种恒温与狗尾草、小麦、玉米3种食料条件下初步明确温度、食料对条沙叶蝉若虫发育、存活与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
相建业朱象三刘绍友
关键词:条沙叶蝉生物学生态学
关于小麦黄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5年
小麦黄矮病以晚熟冬麦和春麦区发生流行危害最重;新发生红穗症状;小麦品种抗病性持久,具有慢黄矮病性和发病的康复现象;介体禾谷缢蚜传播能力提高,赶上和超过了优势介体麦二岔蚜;发病与湿度关系密切;近年明显感染玉米和开始感染水稻。
张秦风朱象三
关键词:小麦大麦黄矮病毒黄矮病
芦笋小管蚜种群的光温效应
1995年
温度是影响芦笋小管蚜种群的主要因素之一。1—4龄孤雌蚜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3.221、5.631、4.804和10.857℃。有效积温依次为71.556、52.760、52.537和45.562日度。供试温度中24.52℃对蚜虫最有利。在此温度下r_m、b、λ的值最大,而d则最小。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完成1个龄期2天左右,若虫期共8.98天。孤雌蚜的繁殖能力极强,条件适宜时,1头雌蚜一生可产21.125头若蚜。而1头雌性蚜只能产9.35粒卵。性蚜的产生由光周期控制,临界光周期约为13h。
李修炼朱象三袁锋
关键词:芦笋发育温度石刁柏
芦笋小管蚜天敌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1991~1992年在陕北和关中系统调查,初步查明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asparagiMordvilko)的天敌有40种,其中蚜茧蜂2种,蚜霉菌1种,瓢虫11种,草蛉4种,食蚜蝇7种,捕食蝽5种,蜘蛛10种。主要类群为瓢虫,陕北以多异瓢虫Hippodaniia(Adonia)veriedata(Oeze)为主,关中的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lempunclalaL.和异色瓢虫Harnioniaaxyridis(Palaas)最多。陕北的天敌数量比关中多1.18倍。天敌高峰关中为6月中旬,陕北为7月10日左右,略晚于蚜虫高峰。异色瓢虫捕食芦笋小管蚜的功能反应研究表明,随着虫龄的增大,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缩短,取食量增大。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极短,但取食量则较低。
李修炼朱象三袁锋
关键词:芦笋害虫天敌异色瓢虫
芦笋小管蚜的发生与为害
1997年
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 asparagi Mordvilko)是我国芦笋的一种新害虫,在山西、陕西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芦笋小管蚜为全周期昆虫,在陕西关中,卵于3月初孵化,5月底、6月初孤雌蚜种群开始上升,6月底、7月初出现高峰。孤雌蚜4个龄期,在24.52℃时,完成1个龄期3d左右,若虫期共11.20d。孤雌蚜在条件适宜时,一生可产21头若蚜,1头雌性蚜可产卵9粒。该虫为害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鲜重。不同地势、不同方向的植株之间,雌雄株之间的蚜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李修炼朱象三袁锋
关键词:芦笋生物学为害
陕西、甘肃小麦病毒病的研究历史和发生种类被引量:3
1995年
自50年代初以来,对陕西、甘肃小麦上发生的矮缩、黄化和坏死现象进行了研究,小麦黄矮病(BYDV)为间歇流行的主要病毒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WSSMV)为关中渭河流域土传病毒病,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MBD)为间套作和覆盖高产小麦的主要病害,小麦丛矮病(NCMV)常有发生,小麦黄叶病(WYLV)偶有发生,拟小麦线条花叶病(pseudo-WSMV)干旱麦区零星发生,小麦条纹花叶病(WSMV)和丛生病零星发生。
张秦风安德荣朱象三
关键词:小麦病毒病
禾谷缢蚜对小麦黄矮病传播能力变化及其对发病的影响被引量:3
1989年
阐述了禾谷缢蚜对小麦黄矮病传播能力的提高及其原因。
张秦风朱象三金欣藻赵玉侠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
我国发生小麦类菌原体(MLO)病害被引量:8
1994年
对黄河中、下游流域历史上最早严重发生的小麦兰矮病,经接种传毒试验,病株和介体条沙叶蝉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类菌原体和病株对四环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证明是由介体条沙叶蝉所传播的病原物类菌原体所引起的。小麦类菌原体(MLO)兰矮病为我国首例小麦类菌原体病害。
张秦风朱象三
关键词:小麦类菌原体病毒病
芦笋蚜虫初步研究
1995年
危害芦笋的蚜虫有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asparagiMordvolki、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sypiiGolver和豆蚜A.craccivoraKoch等4种,芦笋小管蚜是绝对优势种。受害植株节间缩短、矮缩,甚至死亡。有翅蚜对芦笋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Franklin上降落的有翅蚜数量最多。不同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反应差异明显,根据这种差异,用系统聚类法对供试的12个品种(系)进行了分类,其中86-22,Idalea,86-21和86-13等品种的抗性较好,UC-157,UC-72和86-20等品种的抗性较差。
李修炼朱象三袁锋
关键词:芦笋蚜虫桃蚜豆蚜棉蚜抗虫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