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7篇超声
  • 6篇心动图
  • 6篇超声心动图
  • 5篇动脉
  • 5篇心室
  • 5篇心室收缩
  • 5篇心室收缩功能
  • 5篇右心
  • 5篇右心室
  • 5篇右心室收缩
  • 5篇右心室收缩功...
  • 5篇左室
  • 4篇心病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4篇三维超声
  • 4篇三维超声心动...
  • 4篇实时三维超声
  • 4篇实时三维超声...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朱雯
  • 10篇黄国倩
  • 8篇蒋宇雯
  • 6篇李勇
  • 5篇许婷
  • 5篇施海明
  • 3篇李剑
  • 3篇张凤霞
  • 3篇朱军
  • 2篇戚玮琳
  • 2篇朱慧
  • 2篇严萍萍
  • 2篇罗心平
  • 1篇颜平
  • 1篇孙彬
  • 1篇俞欢
  • 1篇山缨
  • 1篇朱志栋
  • 1篇李海明
  • 1篇范怡婷

传媒

  • 3篇中国超声医学...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前及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的左室运动及应变功能。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透(血透组)及行血透前准备的尿毒症患者(透前组)各15例;另选取1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左室各节段纵向、圆周及径向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收缩期峰值应变(ε)。结果 3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前组和血透组的纵向基底段及中间段Vs及V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段Vs分别为(4.36±1.24)cm/s、(5.20±1.78)cm/s、(6.12±2.63)cm/s;中间段Vs分别为(4.00±1.34)cm/s、(4.16±1.48)cm/s、(4.79±1.61)cm/s],透前组Vs降低更明显。圆周及径向运动速度指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前组和血透组纵向ε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圆周及径向ε仅透前组降低。结论尽管LVEF正常,尿毒症患者的左室局部运动和应变功能仍受损,维持性血透可能部分改善心肌功能。
颜平施海明李海明朱雯蒋宇雯孙彬陈靖黄国倩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评估负荷过重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容量和压力负荷过重右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患者(A组)、压力负荷过重患者(B组)及正常成人(C组)各45例行RT-3DE检查。应用TomTec分析软件获得右室整体及三个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三维右室EF与二维参数以及右室收缩压(RV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组整体EDV、ESV均增大(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体SV代偿性增高(P〈0.05),B组整体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EF均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P〈0.05)。A组SV代偿性增高表现在流人道和体部(P〈O.05),两个节段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出道SV代偿不明显(P〉0.05),EF降低(P〈0.05)。B组各节段SV均未见代偿性增高(P〉0.05),各节段EF均降低(P〈0.05)。压力负荷过重组RVSP与右室整体及节段EF均无直线相关。结论RT-3DE能有效评估容量或压力过负荷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
许婷蒋宇雯朱雯朱慧黄国倩李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
非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连续相关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300名非糖尿病的心脏科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以颈动脉超声确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 或粥样斑块形成均认为颈动脉超声阳性。结果颈动脉超声阳性组的空腹血糖、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门、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1阴性组,而两组间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别。而随着糖基化血红蛋白 A1c(HbA1c)或 SBP 的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的患者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在 SBP 相似的悄况下,随着 HbA1c 的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的患者比例也有显著的增加。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HbA1c 即使有轻度增高也是颈动脉超声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4.1,P=0.009),且其作用独立于性别、体质量指数、SBP、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 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2 h 血糖。结论非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轻度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增加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血精指标及多重危险因素。SBP 与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协同作用。
朱雯李勇俞欢施海明李剑朱军戚玮琳罗心平张凤霞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左室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右心室(rig...
许婷朱雯蒋宇雯黄国倩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冠心病右心室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调查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以及HbA1c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的横断面研究。共入选197例心血管内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要求没有糖尿病病史且改良OGTT试验的结果不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记录腰围、臀围、血压、改良OGTT试验空腹和2h血糖、HbA1c、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超声的结果。颈动脉超声阳性定义为颈总动脉IMT≥0.9 mm或粥样斑块形成。结果以年龄、性别、腰臀比、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2 h血糖、HbA1c、hsCRP作为自变量,以颈动脉超声的阳性或阴性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超声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为腰臀比和HbA1c,OR值分别为18077.7和3.7,P值为0.035和0.0420结论非糖尿病患者中HbA1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增高相关,若同时存在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反应,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更为显著。HbA1c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子,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hsCRP以及空腹及负荷后2 h血糖。
朱雯李勇张凤霞李剑倪唤春朱军严萍萍施海明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腰臀比粥样斑块颈总动脉血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反应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张凤霞严萍萍朱雯李勇施海明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造影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疗效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6例(PCI组)和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的患者12例(对照组),在术前、术后2天、...
程蕾黄国倩朱雯蒋宇雯范惠华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心功能
目的:如何在小动物模型中更加精确的评价左室功能是心肌病及心衰动物试验中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左心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成年Lewis大鼠,足垫注射...
孜比热·甫拉提朱雯朱慧黄国倩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二维应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二维应变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手术的非心肌梗死患者20例(PCI组),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经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患者20例(对照组)。在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接受VVI,测量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方向上的应变及应变率,以及左心室扭转角度,评价病变冠状动脉灌注区内的心肌功能及PCI术后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应的血管灌注节段相比,PCI组术前的病变血管灌注节段径向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径向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显著降低(均P<0.05);PCI组术前左心室内膜扭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CI组出院前径向应变较PCI组术前出现改善(P<0.01),经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在术后3个月得到改善。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识别灌注异常导致的肉眼无法识别的心肌功能损害;PCI术后早期即可出现径向应变的改善。
范怡婷黄国倩朱志栋朱雯李勇
关键词:心肌缺血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超声评估过负荷右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容量过负荷、压力过负荷患者右心室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以及这两种不同致病机制对RV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RV容量过负荷患者15例(A组,男7例,平均47±18...
许婷朱雯蒋宇雯黄国倩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心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