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低剂量
  • 2篇胸部
  • 2篇病变
  • 1篇带教
  • 1篇导管
  • 1篇导管药盒
  • 1篇导管药盒系统
  • 1篇动脉
  • 1篇胸部摄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药盒
  • 1篇药盒系统
  • 1篇药盒系统植入...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造影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摄片

机构

  • 8篇宜昌市第一人...
  • 3篇三峡大学人民...

作者

  • 9篇李丹
  • 5篇陈爱华
  • 3篇陈立岩
  • 3篇龚万庆
  • 3篇张婷婷
  • 2篇陈华
  • 2篇曹野
  • 2篇张婷婷
  • 2篇黄新阶
  • 1篇刘晓轶
  • 1篇李升志
  • 1篇宋书林
  • 1篇鄢广平
  • 1篇彭荣
  • 1篇刘堃
  • 1篇邱琳
  • 1篇段启勇
  • 1篇刘堃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常规CT或MR检查确诊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中行DSA造影,并分别在术后2~13个月复查DSA。造影操作技术:运用Se...
黄新阶曹野陈华李丹陈立岩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经股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导致并发症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7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定期或不定期经皮经药盒灌注化疗和栓塞,总结其并发症。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7.1%(13/76)。包括留置导管尖端移位4例,靶动脉闭塞2例,迟发出血2例,留置导管堵塞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药盒外露1例,留置导管与药盒分离1例,靶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结论经皮股动脉途径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控制的。本技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陈华曹野黄新阶李丹彭荣陈立岩
关键词:导管药盒系统股动脉并发症
安宁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
2021年
分析研究晚期癌症采用安宁疗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象以晚期癌症患者为例,时间以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将80例对象经随机法分为2组(各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基于前组方案上采用安宁疗护。比较常规组和干预组情绪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干预组情绪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的统计结果表明干预组更优,统计差异满足要求(P<0.05)。结论:晚期癌症采用安宁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李丹
关键词:晚期癌症安宁疗护生活质量
C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C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8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骶髂关节注药组(A组)421例采用C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曲安奈德+甲氨蝶呤,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口服药物组(B组)62例口服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1周、2周、3周、4周及3个月的自我评价、指地距、Schober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自我评价和指地距在治疗后3d与治疗前[(6.18±0.55)分比(8.89±0.53)分、(30.10±3.94)cm比(50.20±3.9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ober征、枕墙距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3.44±0.32)cm比(3.19±0.47)cm、(9.49±0.68)cm比(10.72±2.36)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自我评价和指地距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7.07±0.72)分比(9.08±0.46)分、(48.14±5.62)cm比(50.84±4.3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ober征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3.49±0.56)cm比(3.22±0.5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墙距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9.08±1.54)cm比(10.11±1.5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关节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李丹张婷婷陈爱华宋书林
关键词:骶髂关节穿刺术
低剂量CR与螺旋CT对肺部病变诊断的应用研究
龚万庆陈爱华李丹刘晓轶邱琳陈立岩段启勇鄢广平张红敏刘堃张婷婷
该任务为宜昌市2008年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A08302-15。该研究以宜昌市人口为基础,开展低剂量胸片联合低剂量螺旋CT的肺疾病普查。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图像对肺内病变的特征显示。从而探讨低剂量CR与低剂量螺旋CT常规...
关键词:
关键词:肺疾病诊断螺旋CT诊断
低剂量CR在胸部摄影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通过降低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的辐射剂量获得优良影像质量的投照条件。方法收集160例健康体检低剂量胸部CR,低剂量组采用:120 kV,160 mA,16 ms,1.8 m距离站立位摄片;常规剂量组除曝光时间采用32 ms外,其他扫描参数同第一组。对160例健康体检者均行1.8 m距离站立位胸部CR摄片,按曝光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采用120 kV,160 mA,32 ms作为投照条件,低剂量组采用120 kV,160 mA,16 ms作为投照条件。结果 67例(83.75%)在16 ms及更小剂量条件下获得可以用于筛检的图像,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身高与体质量的比值〈0.9时可采用8 ms的曝光条件,其介于0.9-1.05时可采用16 ms的曝光条件,当其〉1.05时,应采用24-32 ms的曝光条件,作为筛查,不必使用更高的曝光条件。
龚万庆陈爱华李丹张婷婷刘堃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胸部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1.5 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淋巴结病变患者24例(病理证实者1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者13例,良性淋巴类病变11例,于1.5 T HDX磁共振扫描仪行WB-DWI及全身分段冠状位FSEIR扫描,将DWI图像中颈部、腹膜后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进行ADC值测量,并比较良性淋巴结及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结果 DWI与FSEIR序列比较,DWI显示淋巴结的总数多于后者。13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为(0.924±0.516)×10-3mm2/s,其中4例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分别为(0.666±0.127)×10-3mm2/s、(1.685±0.349)×10-3mm2/s,治疗前后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例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5±0.313)×10-3mm2/s,与13例淋巴瘤治疗前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例病理类型为胃体黏膜相关性淋巴瘤ADC值为(1.845±0.395)×10-3mm2/s,与11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9)。结论 1.5 T磁共振WB-DWI扫描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结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可作为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张婷婷李丹龚万庆李升志陈爱华
关键词:淋巴瘤表观扩散系数
浅谈肿瘤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体会
2020年
探讨肿瘤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体会。方法: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通过结合病区特征,采用不同的带教模式,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改变。结果:通过向临床实习生指导肿瘤科基本常识问题,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工作,缓解了矛盾。结论:建立规范化的肿瘤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使护理实习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所以在肿瘤科临床护理实习中要实行临床带教方式,巩固实习生的知识与综合技能。
李丹
关键词:肿瘤科实习生临床带教
能谱纯化技术在成人胸部双能量CT扫描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纯化(SPS)技术在成人胸部双能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成年患者初次和随访2次扫描图像数据,2次扫描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双能量模式,初次扫描管电压80 kV/140 kV,随访扫描采用80 kV/Sn140kV,分别获得肺窗、纵隔窗图像。比较2次间辐射剂量指标及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随访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初次组下降(P均<0.01)。2次图像间肺窗及纵隔窗各感兴趣区(ROI)图像噪声(OIN)、信噪比(SNR)及噪声比(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图像间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图像肺窗及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5±0.37)分和(3.05±0.18)分,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成人胸部双能量CT检查中,采用能谱纯化结合技术能在图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冯爱平陈爱华张婷婷李丹王梦莉
关键词:胸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