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基于IPI的省级卫视网络人气格局分析
- 2010年
- 吕艳丹李丹李建伟
- 关键词:省级卫视人气网络局分电视节目
-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被引量:16
- 2011年
-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 李丹
- 关键词:公民社会舆论公共领域
-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仪式性传播被引量:1
- 2020年
-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仪式化行为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媒介议程形式,引发了在媒介层面对于仪式化传播现象的集中呈现。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外来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文化交流方式发生转变,仪式行为由"现场参与共同体"变为"想象的共同体"。传统文化的仪式性传播对于社会关系的维系、社会认同的强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再生产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新的媒介语境下重建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 李丹
- 关键词:传统文化
-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关系偏向被引量:11
- 2022年
- 从web2.0时代起,人与媒介、社会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传播的关系维度凸显,成为分析当前媒介现象与人的社会存在最为重要的基础视角。互联网群体传播从作为关系主体的人出发来解读互联网传播中关系的复杂性,是传播关系属性的突出和显在。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交需求及当前互联网中集合行为的常态化,是关系偏向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突出体现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作为一种使得各方面力量聚合的媒介关系实践,这一偏向在新的社会关系、文化关系、人际关系中得到具体体现,由表及里对人的交往及社会的文明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 隋岩李丹
- 众生狂欢:明星与粉丝的微博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明星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过去的明星被视为"神话",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也呈现出被动、等级森严等特点。但自从微博出现后,在这一场域下,明星与粉丝产生的新的互动关系,粉丝不再对明星产生孤独幻想,而明星重新把握与粉丝直接对话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实证的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审视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演变。
- 李丹
- 关键词:明星粉丝大众文化场域
- 主体关系的聚集:群聚传播时代的舆情溯源及价值依循被引量:1
- 2024年
- 群聚传播时代的互联网舆情是一种关系势能,其发端于群聚传播的“聚集”本质,这一本质由人类群聚本能的回归与重现以及媒介技术集置属性的凸显共同决定,具体包括舆情主体的聚集、舆情客体即舆情事件的聚集,以及舆情本体也即社会情感的聚集。这一聚集是动态化和情境化的、过程性和关系性的,且具体呈现为各行动主体在媒介关系实践过程中的协作与冲撞。作为一种主体媒介关系实践的表征,互联网舆情呈现出了涌现性、反复性、交融性和相似性等特点。群聚传播的主体关系偏向决定了要从主体媒介关系实践的三个维度出发来探讨互联网舆情治理中的价值依循,具体包括在个体关系层面注重个体情绪的表达和传递,引导个体心理向善;文化关系层面寻求群体间的协调与平衡,促动集体氛围营构;社会关系层面关照公共领域的整治和重建,倡导理性对话展开。
- 李丹隋岩
- 关键词:互联网舆情
- 从木子美到小月月:社会厌女症的网络表达探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网络自出现之始就被女性主义者赋予极高的期待,认为其可以重构两性不平等形态,使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但网络不过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本文以近年出现的网络女红人为例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厌女症延伸到了网络上,引发一次次媒介狂欢,这种狂欢却对女性造成伤害。因此不能盲目地认为网络是女性解放的工具,应努力改善网络和女性发展的关系。
- 李丹
- 关键词:厌女症网络
- 互联网群体传播:关系偏向及其维度呈现
- 2022年
- 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通过对文字、印刷、电影及广播时期文明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任何传播及传播媒介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传播媒介的属性影响文明的走向及社会形态的演变,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 隋岩隋岩
- 关键词:传播媒介社会形态倚重
- 元宇宙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被引量:6
- 2022年
- 元宇宙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文化创意与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度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时空生态。在数字经济领域,元宇宙不仅促进了当前的产业变革,而且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业态。这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从政策环境、文化生态、技术境遇等方面寻找元宇宙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契合点,并直面各种机遇与挑战。深圳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沿阵地,在依托元宇宙进行革新优化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元宇宙与文化创意产业共有的主体性、融合性、公共性与价值性等特质受到广泛关注。要维系和革新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优化和升级其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明确协调化发展、网络化集群、社会化服务和实践化理念等的方向和路径。
- 覃晓燕李丹
-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 一种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图像自动标引系统
-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层次式的分类网络来实现对图像的自动标引.我们构建了适合图像标引的贝叶斯分类器,并分别对夜晚、白天和黄昏,室内和室外,人造物体和自然风景,以及天空、草地、山地和海洋四组模式进行分类.系统对每个分类节点采用一...
- 曹三省李丹黄祥林
- 关键词:图像分类图像检索贝叶斯分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