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松

作品数:5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农村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点
  • 3篇居民点
  • 3篇村居
  • 2篇适宜性
  • 1篇低丘
  • 1篇低丘缓坡
  • 1篇整理潜力测算
  • 1篇证据权法
  • 1篇证据权模型
  • 1篇指数法
  • 1篇生态适宜性
  • 1篇生态适宜性评...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整理
  • 1篇农村居民点整...
  • 1篇县官
  • 1篇景观
  • 1篇景观指数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篇李伟松
  • 3篇李江风
  • 2篇王占岐
  • 1篇金贵
  • 1篇王建英
  • 1篇刘世斌
  • 1篇张道军
  • 1篇胡守庚
  • 1篇重多
  • 1篇谭旭
  • 1篇姚尧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2010—2020年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世斌李江风王建英李伟松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整理潜力测算
模糊证据权法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个县的耕地资源为评价对象,将模糊证据权模型引入到耕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该方法筛选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个方面的9个因子作为证据图层,并计算因子图层的模糊证据权重,最后综合各因子图层的证据权重参数得出后验概率并修正形成耕地适宜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80.83%的适宜样本点处于修正后验概率分级图的中等适宜级别及以上,即已知信息体现出较高的吻合性,表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耕地资源的适宜性;②集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既能够充分发挥先验知识、客观规律的作用,也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增加知识干预,有效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识驱动方法中因子筛选和权重确定主观性强或纯粹数据驱动方法的不足;③研究区21.32×104hm2的耕地资源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资源分别占32.03%、31.94%、27.19%和8.84%,对应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以优化耕地资源规模与布局,指导高原耕地区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贵王占岐李伟松胡守庚张道军重多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Voronoi图与景观指数法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14年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反映着人地关系演变趋势的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Voronoi图和生态景观指数法,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全面分析了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型分布现象明显,表现出大聚居、小散居的分布特征,整体呈现破碎度低、分布零散、分维数小、斑块稳定的景观格局;山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坡度、水系、道路交通等,其中受地形和道路交通影响尤其明显,呈现出较强的地形和道路交通指向。研究对目前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开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可为政府部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决策支持。
钟紫玲王占岐李伟松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景观指数
GIS支持下的湖北省赤壁市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伟松李江风钟紫玲
关键词:GIS低丘缓坡生态适宜性评价
三生空间重构视角下的镇域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被引量:45
2016年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格局重构的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进行适宜性评价和整治类型划分,为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IS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进行合理评价,并将适宜性结果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4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226.15,282.16,537.53,228.92 hm2。(2)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农户调查法,将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城镇吸纳型、挖潜型、保留型、迁弃型,并在空间上做出具体的时序安排。
李伟松李江风姚尧谭旭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