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波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粘附
  • 2篇粘附力
  • 2篇粘附性能
  • 2篇蜘蛛
  • 2篇制法
  • 2篇手掌
  • 2篇胺基
  • 1篇等离子刻蚀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刻蚀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硅
  • 1篇多孔氧化铝
  • 1篇阵列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输出性能
  • 1篇离子聚合物金...
  • 1篇离子刻蚀

机构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李佳波
  • 4篇戴振东
  • 4篇郭东杰
  • 3篇吴连伟
  • 3篇张昊
  • 2篇谭华
  • 1篇于敏
  • 1篇何青松
  • 1篇丁燕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机器人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合物微纳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为制备具有优良粘附性能和自洁净功能的仿壁虎聚合物微纳阵列结构,本文在结合壁虎脚掌刚毛的黏附性能与荷叶表面疏水性能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用微机械加工、Ar等离子深硅刻蚀、电化学刻蚀多孔硅和阳极氧化多孔氧化铝等四种阵列结构,并...
李佳波
关键词:电化学刻蚀多孔硅多孔氧化铝等离子刻蚀
文献传递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力输出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作为新型驱动材料在微小系统驱动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应用前景,输出力较低和对水环境的依赖限制了该材料进一步的应用.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针对IPMC制备过程中的3个主要参数,选用L16(45)正交表,以输出力为指标开展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主镀过程铂氨复合物的浓度对IPMC输出力的影响最大,Nafion膜中四乙氧基硅(TEOS)含量对输出力的影响次之,还原剂浓度对输出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确定的最优条件下,IPMC的最大输出力达到50mN,相应的最大位移为14mm.在最大输出位移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较常规条件最大力输出提高了2.4倍,有效工作寿命大幅提高,有效力输出延长了5.8倍,有效位移输出性能延长了5倍.该研究为IPMC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青松于敏丁燕郭东杰李佳波戴振东
高度几何仿生刚毛阵列及制法和用途
一种高度几何仿生刚毛阵列,它是由硅橡胶、聚氨酯、硅橡胶-聚氨酯共聚物或者硅橡胶或聚氨酯与含有Si-H、烯基、胺基、羧基有机物形成的共聚物构成的、聚合物基体表面具有直径为50nm-10μm、长5-100μm刚毛和刚毛间距﹤...
郭东杰李佳波张昊谭华戴振东吴连伟
高度几何仿生刚毛阵列及制法和用途
一种高度几何仿生刚毛阵列,它是由硅橡胶、聚氨酯、硅橡胶-聚氨酯共聚物或者硅橡胶或聚氨酯与含有Si-H、烯基、胺基、羧基有机物形成的共聚物构成的、聚合物基体表面具有直径为50nm-10μm、长5-100μm刚毛和刚毛间距﹤...
郭东杰李佳波张昊谭华戴振东吴连伟
文献传递
末端膨大两级结构的制备及粘附性能测试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真空模具浇注法制备出硅橡胶基和聚氨酯基微米级粘附阵列一级结构,然后在其末端覆盖一层硅橡胶粘附层,从而形成粘附阵列二级结构.利用微摩擦试验机(UMT)测试了粘附阵列的切向粘附性能,结果表明:末端膨大结构增大了有效接触面积,提高了切向粘附性能;短距离的滑移可适当增加切向力,但随着滑移距离加大,切向力随之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在滑移距离为1 mm时产生最大的切向粘附力;粘附阵列的粘附力随法向载荷增加而增大,当法向载荷超过一定值后,切向力逐渐减小,加载15mN的法向预载力产生最大的切向粘附力84.668 mN;正向滑移产生的最大切向粘附强度1.140N/cm^2明显大于逆向滑移产生的最大切向粘附强度0.223N/cm^2.
吴连伟张昊李佳波郭东杰戴振东
关键词:刚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