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25个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在平扫T1WI及T2WI上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所有28病灶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中心纤维瘢痕延迟强化。FNH组织病理上表现为富血供的实质性肿块,肿物内部组织较均匀,没有异型细胞,中心可见纤维瘢痕。结论: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很好的反映FNH的组织病理及血供特点,能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 李卉刘学文李建鹏谢传淼尹韶晗耿志君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核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王德玲李卉谢传淼刘学文耿志君王玲
- 关键词:纤维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鼻部ERMS中,邻近骨质破坏11例,眼眶受累5例,翼腭窝及颅内侵犯各4例;5例腹盆腔及腹膜后ERMS中,3例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腹膜种植转移;5例肌肉及肌间隙ERMS病变较局限,其中2例伴邻近骨质轻微破坏;1例ERMS位于左颌下腺区;1例ERMS为颅骨多发病灶。16例患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呈环线状强化。结论 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患者年龄、发生部位、强化方式、邻近骨质的破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治疗前诊断。
- 王玲刘学文李卉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ADC值反映EB病毒LMP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
- 2017年
- 目的探讨ADC值反映EB病毒潜伏膜蛋白质1(LMP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建立LMP1(+)组[包括CNE2-LMP1(+)亚组、HONE1-LMP1(+)亚组]和LMP1(-)组[包括CNE2-LMP1(-)亚组、HONE1-LMP1(-)亚组]的皮下种植瘤裸鼠模型(每组15只)。待移植瘤体积达90~110mm^3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分别获得两组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实验裸鼠种植瘤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LMP1(+)组肿瘤体积[(98.23±11.42)mm^3]明显大于LMP1(-)组[(87.42±15.14)mm^3;t=6.31,P=0.03]。常规MR扫描示LMP1(+)组肿瘤内坏死较LMP1(-)组更明显。LMP1(+)组肿瘤ADC值为(0.68±0.12)×10^(-3) mm/s^2,LMP1(-)组肿瘤ADC值为(0.87±0.23)×10^(-3) m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1)。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LMP1(-)组相比,LMP1(+)组肿瘤细胞更密集,坏死更多见。结论 ADC值可有效反映裸鼠移植瘤中EB病毒LMP1基因的表达。
- 李卉王德玲尹韶晗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旁窦,1例位于鼻咽及口咽,1例位于右耳,1例位于左侧颞下窝,1例位于右颈部,1例位于左上牙龈。肿瘤形态多不规则,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其中3例见出血,2例见坏死,均无钙化,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2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肿瘤侵犯颅内,3例侵犯眼眶,9例侵犯周围骨质结构。结论: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腔及鼻旁窦内,平扫无明显特异性,MRI增强扫描肿瘤内多发小环状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可以提示诊断。
- 李晶谢传淼李卉耿志君韩路军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儿童头颈部X线计算机
- 2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胰腺SPT的螺旋CT征象,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实比例、钙化、临近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0例,体部7例,尾部6例,体尾部1例,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分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2)肿瘤内部可见实性及囊性成分,实性部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与胰腺实质最大密度差出现在动脉期,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3)囊性为主型6例,实性为主型8例,囊实相仿型10例。4)8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其中一例呈蛋壳状钙化,6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胆总管、肝内胆管可见扩张。5)9例患者CT征象见恶性倾向,1例呈弥漫性生长,5例推压、包绕脾血管,2例与肠系膜血管粘连,1例肿瘤包绕右肾静脉,其余15例CT表现为良性,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组织分界清楚,术中所见有一定差异。结论:胰腺SPT病理学特点明显,螺旋CT征象有一定特征,肿瘤呈囊实性两部分,血供较为丰富,呈逐渐强化改变,与大多数胰腺癌缺乏血供有较大差别,血浆CEA阴性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胰腺SPT的术前诊断、良恶性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 刘学文黄子林谢传淼莫运仙尹韶晗李立蔡木炎李卉李建鹏吴沛宏
-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骨显像与MRI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脊柱MR检查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鼻咽癌伴有脊柱转移患者的骨显像和脊柱MR检查结果,以累及椎体个数为单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结果随访证实47例患者共187个椎体有转移灶。骨显像检出153个(153/187,81.82%),脊柱MR检出182个椎体(182/187,9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P=0.000)。结论脊柱MR比骨显像更能有效地检出鼻咽癌的脊柱骨转移灶,可作为早期诊断脊柱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 李卉谢传淼李建鹏刘学文尹韶晗耿志君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鼻咽肿瘤
- 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1H-MRS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观察MRS各指标的变化,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方法将27只均接受单次大剂量25Gy全脑照射后的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9组,设照射前、照射后1~8周共9个观察点,行单体素1 H-MRS。在每个观察时间点于MR扫描结束后处死该组动物,观察病理学改变,并与MRS改变结合分析。结果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明显下降:照射前为1.52±0.28,照射后4周为3.20±0.72,照射后8周为2.04±0.05;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照射前为1.97±0.25,照射后8周为1.28±0.05。Cho/NAA比值呈持续上升,照射前为1.19±0.15,照射后8周为2.04±0.78。照射后2周,组织病理学开始发现小血管充血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照射后4周脑室周围白质和胼胝体出现神经元肿胀,胞浆水肿,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并见脱髓鞘改变。结论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MRS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MRS可以作为早期检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手段。
- 李卉耿志君刘学文李建鹏谢传淼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波谱病理学
- 鼻咽癌救援术后颅底骨质MRI信号的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局部复发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颅底骨质MR信号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人路鼻咽切除术的20例复发鼻咽癌患者资料,术前均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复发时间8~8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2±17)个月。患者在MR扫描后2周内行鼻咽癌救援术,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行MR扫描,以后约每半年MR随访1次,随访时间6—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术前及术后颅底骨质MR信号的变化及变化趋势采用两独立样本的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92个部位颅底骨质在术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MRI信号的改变,表现为平扫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在随访期间内36个部位颅底骨质信号改变逐渐减小或恢复正常,34个部位趋于稳定,22个部位更加明显。毗邻术区(72个部位)较远隔术区(20个部位)的颅底骨质更易出现信号的变化(x2=33.128,P〈0.01)。复发肿瘤同侧(68个部位)较对侧(24个部位)的颅底骨质更易出现信号的变化(X2=21.182,P〈0.01)。结论鼻咽癌救援术后会引起颅底骨质MR信号的改变,而这种信号改变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大部分颅底骨质信号的改变会逐渐修复或趋于稳定状态。
- 王德玲李卉耿志君刘学文谢传淼吴沛宏
-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复发颅底
-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李卉王德玲刘学文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头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