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胜

作品数:61 被引量:64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风暴潮
  • 7篇辽河三角洲
  • 7篇海岸
  • 6篇遥感
  • 6篇湿地
  • 6篇土壤
  • 5篇输运
  • 5篇泥沙
  • 4篇多尺度
  • 4篇灾害
  • 4篇蒸散
  • 4篇生态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水沙
  • 4篇水沙通量
  • 4篇风暴潮灾害
  • 4篇潮灾
  • 4篇初级生产力
  • 4篇值模拟
  • 3篇遥感反演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西南大学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重...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宁夏大学
  • 3篇广东省电力设...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1篇李国胜
  • 9篇李阔
  • 8篇王海龙
  • 7篇崔林林
  • 7篇王炳亮
  • 6篇易湘生
  • 5篇何蕾
  • 4篇陈吉龙
  • 4篇任惠茹
  • 4篇尹衍雨
  • 4篇李柏良
  • 4篇欧阳宁雷
  • 3篇彭景涛
  • 3篇张悦
  • 3篇崔林林
  • 2篇崔林林
  • 2篇梁强
  • 2篇王凯
  • 2篇刘英
  • 2篇廖和平

传媒

  • 10篇地理研究
  • 5篇地理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约占全国13%的陆地国土面积上,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42%左右的人口和72.5%左右的国民收入。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使海岸带地区成为中国区位优势最明显、城市化进程迅速、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地,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的急速膨胀、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以及缺乏科学指导的高速区域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地区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海岸带面临日益尖锐的资源环境冲突和压力。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及开发蓝色国土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海岸带资源,同时将开发利用过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既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中国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李国胜
关键词:海岸带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0
2005年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 ̄0.1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李国胜王海龙董超
关键词:黄河入海泥沙数值模拟黄河泥沙泥沙输运入海泥沙季节变化特征
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研究:(I)模式理论与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从水沙通量变化对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建造及地貌演化的影响机理角度 ,通过研究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统计模型、几何模型、沉积动力学模型 ,以及数值模拟模型四种方法在建立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研究中的各自特点和不足 ,提出了建立宏观尺度机理模型的初步设想 ,并对运用Lagrange余流建立海岸演化机理模型所涉及的余流场的尺度转换、总余流场的建立和表达、用长期余流场构建泥沙起动、输运和沉积条件模式以及一线模型与三维动力模式耦合等关键性问题 。
李国胜李柏良王凯
关键词:泥沙输运河口海岸水沙通量
天津沿海潮间带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2001年
研究了天津沿海潮间带沉积物中稀土元素 (REE)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污染条件下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特征 ,通过稀土分布模式特征探讨了潮间带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 1)潮间带沉积物中 14种稀土含量总和的均值为 16 4.5mg·kg- 1 ,但各岸段又有不同。大致以海河口为界 ,北部明显高于南部 ,均值分别为 182和 15 0mg·kg- 1 ,均明显高于海洋沉积物稀土含量 ;( 2 )海岸带沉积物稀土形态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残渣态比例逐渐下降 ,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逐渐增高 ,与黄河、长江等大河相比 ,残渣态和碳酸盐态比例都显著偏低 ;( 3)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铕中度亏损型 ,与沿海排污河及内陆大河沉积物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
王立军张朝生梁涛李国胜
关键词:稀土潮间带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污染
近60年来渤海海域波候变化及其与东亚环流的联系
(wave climate)是指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域波浪参数(波高、波浪周期、波浪方向等)的统计特征随时间过程所表现出的长期波动变化.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异是导致波候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渤海海域...
李国胜任惠茹廖和平
关键词:渤海海域东亚环流
耦合遥感与数值模型的海岸海洋悬浮泥沙三维分布模式研究
泥沙分布是海岸海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现场实测方法由于受测量手段的限制,因此很难做到时间同步和空间连续。遥感方法虽然能够同步地获得大范围海岸海洋的泥沙信息,但遥感数据一般只能反演表层海洋泥沙浓度分布信息,难以获得...
李国胜刘英
关键词:悬浮泥沙遥感
近60年来渤海海域波候变化及其与东亚环流的联系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海洋的波候变化是了解海洋动力过程对气候变迁响应的关键。渤海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波候在长期风场变化影响下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文章采用1950~2011年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渤海海域10 m风场资料,利用SWAN模式模拟逐月渤海波浪的有效波高、波向、波周期,分析该海区波候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950~2011年期间渤海海域的有效波高呈现下降的趋势;波向角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波周期相对平稳,略有上升;有效波高平均下降0.3 cm/a,波向角度平均增加0.12°/a。有效波高在1968年前后显现突变点,波向角度约在1960年突变,波周期在1965年左右出现突变点。渤海波候变化与海气振荡密切相关,是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异导致的结果,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环流天气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东亚季风强度、夏季风北界的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与强度的变化、脊点位置西伸与北进,以及西风指数的强弱变化等),是影响和控制渤海海域波气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任惠茹李国胜崔林林张悦欧阳宁雷
关键词:有效波高西太平洋副高西风环流东亚季风
东海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演化机制被引量:58
2003年
针对基于SeaWiFS的海洋叶绿素浓度SeaBAM模型反演结果,在中国东海海域分别建立了Ⅰ、Ⅱ类水体的修订模式,反演计算获得了我国东海海域1998年各月叶绿素浓度的分布,并根据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射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eaWiFS的K490遥感资料反演获得的1998年各月真光层深度的分布,在VGPM模型支持下,反演计算获得了中国东海海域1998年的逐月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以及全年累积初级生产力分布状况。对东海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逐月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个东海海域初级生产力的逐月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表现为冬季最低,春季迅速上升达到最高,夏季略有下降,秋季又略有回升。海域初级生产力日平均值为560.03 mg/m2/d,远高于世界亚热带海域平均状况。年平均值为236.95 g/m2/a。控制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叶绿素浓度分布、温度条件、长江冲淡水变化,以及真光层深度、海流锋面过程等,不同海区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所不同。
李国胜王芳梁强李继龙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
成都市热岛效应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被引量:30
2018年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城市气候,影响着城市规划及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通过采用Landsat 8 TIRS数据,运用劈窗算法反演成都市中心城区4个时间点的地表温度,并对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劈窗算法在无同步气象观测资料校正大气透射率的情况下精度达到1.6 K;成都市中心城区明显存在热岛效应,其面积约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0%,且春夏季热岛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较大;三环外热岛效应较三环内明显,武侯区和双流区之间始终存在一个温度高值区;夏季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夏季地表温度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相关性不如春季和冬季,因此,夏季用水体来缓解热岛效应可能收效甚微;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温度在4个时间点上均呈正相关,这说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NDBI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指标。
崔林林李国胜戢冬建
关键词:劈窗算法陆面温度热岛效应
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综合评估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近30年来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17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计算了多年一遇风暴潮增水值,确定广东省阳江—汕尾沿海地区多年一遇风暴潮的淹没范围,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阳江—汕尾沿岸风暴潮灾害易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对风暴潮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估,建立了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易损性评估模型.在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东省沿海中部地区多年一遇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未来多年一遇风暴潮情景,对阳江—汕尾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绘制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李国胜李阔
关键词:风暴潮风险评估易损性危险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