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蓉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短纯音及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以选取频率特异性更好的ABR声刺激信号。方法对38例(45耳)经纯音听阈测试诊断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成年人分别进行短纯音(上升/下降时间各2.5个周期,无平台)ABR(tb-ABR)测试及以较短纯音强度低25 dB(A强度)和15 dB(B强度)切迹噪声对短纯音进行同侧掩蔽的ABR(分别简称amtb-ABR和bmtb-ABR)测试,分析三种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结果各频率tb-ABR、amtb-ABR和bmtb-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500、1 000、2 000、4 000Hz四个频率三种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差的均值均小于10 dB,其中,500 Hz tb-ABR反应阈最接近纯音听阈,其它3个频率bmtb-ABR反应阈最接近纯音听阈;在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中,bmtb-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更接近。结论 tb-ABR、amtb-ABR及bmtb-ABR反应阈均可用于估计纯音听阈,一般情况下,可用tbABR反应阈预估纯音听阈;特定情况下,不同测试频率可选用不同的声信号;而对于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bmtbABR反应阈预估纯音听阈更为准确。
- 邹琦娟倪道凤商莹莹李奉蓉
- 关键词: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纯音听阈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足月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测量普通产科病房足月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WBA),对比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初筛通过者与未通过者WBA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测试在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使用Titan听力测试平台,对2014年7~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并入住普通产科病房且年龄为48~72d,时的足月新生儿进行WAINU试,选取TEOAE初筛通过者124例(193耳)和未通过初筛但通过复筛者41例(55耳),分析不同频率WBA的变化规律及TEOAE初筛通过者与未通过者WBA的差异。结果TEOAE初筛通过组与未通过组WBA均随频率增大呈“两峰两谷”的形态,即在低频(408~840Hz)及3363Hz附近较低,在1296Hz附近及高频(5339~6727Hz)较高。TEOAE初筛通过组在全频范围内WBA均比未通过组高。当外耳道压力处于0 daPa时,2000、4000~6727Hz三个频率TEOAE初筛通过组与未通过组WB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耳道处于峰压时,各频率TEOAE初筛通过组与未通过组WB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TEOAE初筛通过组与未通过组WBA的差值,除226Hz外的其它频率,当外耳道处于0daPa时比处于峰压时大。结论足月新生儿各频率WBA总体趋势一致,但TEOAE初筛通过组在全频范围内WBA均比未通过组高。当外耳道处于0daPa压力时比处于峰压时TEOAE初筛通过组与未通过组WBA差异更明显,其对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有一定意义。
- 郝文洋商莹莹倪道凤高志强徐春晓李奉蓉赵翠霞王素菊
- 关键词:新生儿
-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扩展高频测听对顺铂耳毒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应用0.5~1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和扩展高频测听对顺铂耳毒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24例应用顺铂进行初次化疗的妇科肿瘤病人于化疗前后分别进行0.5~16 kHz 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检查,比较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 顺铂化疗后扩展高频区纯音听阈升高,DPOAE在3 kHz、4 kHz处及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结论 常频DPOAE较常频纯音测听更敏感,和扩展高频测听检查一样均可用于顺铂耳毒性的监测。扩展高频DPOAE可能比常频DPOAE更敏感。DPOAE与纯音听阈可能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病人对顺铂的易感性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低。
- 韩军倪道凤李奉蓉赵翠霞
- 关键词:顺铂耳毒性耳声发射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纯音听阈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与常规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的关系。方法 对耳科正常人进行 0 .5~ 16kHzDPOAE、常规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检查 ,比较DPOAE和常规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0 .5~ 3kHzDPOAE幅值与扩展高频区 (10~ 12 .5kHz)的纯音听阈相关 ;4~ 6kHzDPOAE幅值与相应频率及 11.2kHz的纯音听阈相关 ;11.2kHzDPOAE幅值与 4KHz纯音听阈明显相关。结论 DPOAE可能不全来源于对应频率区及较高频率区耳蜗外毛细胞 。
- 韩军李奉蓉赵翠霞倪道凤
-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纯音测听DPOAE
- 噪声暴露工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扩展高频测听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关系 ,借以探讨DPOAE的产生机制以及在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耳科正常人 (对照组 )和 2 0例噪声暴露工人 (实验组 )进行 0 .5~ 16 .0kHz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检测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纯音听阈在 6 .0kHz处和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DPOAE幅值在 4 .0、6 .0和 11.2kHz处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在 12 .5、14 .0、16 .0kHz 3个频率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常频DPOAE检查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监测。DPOAE可能来源于对应频率区及较高频率区耳蜗外毛细胞 。
- 韩军李奉蓉赵翠霞张志勇倪道凤
-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噪声暴露
- 气骨导短音ABR在听力正常成年人中的特性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研究耳科正常成年人气导和骨导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的特点,探讨短音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骨导短音ABR对于鉴别听力损失类型的作用。方法对耳科正常成年人(20例,男/女=10/10)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受试者短音气导和骨导ABR。结果气导0.5kHz、1kHz、2kHz、4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分别为(24.8±7.3)dBnHL、(16.1±6.5)dBnHL、(13.5±5.5)dBnHL、(11.9±5.8)dBnHL,分别较对应频率气导纯音听阈高(19.5±9.3)dB、(13.4±6.6)dB、(12.2±6.0)dB、(12.2±7.2)dB,骨导0.5kHz、1kHz、2kHz、4kHz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为(28.4±9.2)dBnHL、(19.0±7.4)dBnHL、(15.1±7.7)dBnHL、(13.6±6.4)dBnHL,分别较对应频率骨导纯音听阈高(32.0±10.3)dB、(19.4±10.0)dB、(14.2±8.2)dB、(16.1±6.9)dB。各频率气导与骨导短音ABR反应阈无显著性差异。短音ABR的波形与短声ABR相似,随刺激声频率降低,Ⅰ、Ⅲ波引出率降低。短音ABR各波潜伏期均较短声长,且随频率降低,各波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强度骨导短音ABR的Ⅴ波潜伏期比气导短音Ⅴ波潜伏期长,其中0.5kHz和1kHz该差异具显著性。结论短音ABR的反应阈可以用于预测纯音听阈,骨导短音ABR的反应阈及短音ABR反应阈的气骨导差有助于鉴别听力损失的类型。
- 商莹莹倪道凤李奉蓉徐春晓
- 关键词:测听法听觉
- 0至24月龄儿童鼓室声导抗测试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分析0∽24月龄婴幼儿鼓室声导抗测试的结果,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结果比较,以评价高频和低频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该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8例(196耳)0∽24月龄婴幼儿(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组分别有63、22、13例)进行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测试和DPOAE测试,对其中25例(50耳)7∽24月龄婴幼儿同时进行了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在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无峰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85.2%、89.3%、89.5%,有峰组分别为32.6%、43.8%、40.0%;DPOAE正常率无峰组分别为3.4%、3.6%、0,有峰组分别为47.4%、50.0%、33.3%;且0∽12月龄段各参数无峰组与有峰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12月龄、13∽24个月龄婴幼儿中,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异常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8.6%、86.7%,正常组分别为100%、57.1%;DPOAE正常率异常组分别为14.3%、0%,正常组分别为16.7%、25%。在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与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的一致率分别为57.7%、73.1%。结论在0∽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有意义。在7∽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中耳功能障碍的准确性较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差,在13∽24月龄婴幼儿中的准确性较7∽12月龄中好。因此,建议7∽24月龄婴幼儿声导抗测试同时用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
- 商莹莹倪道凤徐春晓赵翠霞李奉蓉张志勇高志强
- 关键词:婴儿中耳声导抗测试
- 耳科正常成人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在耳科正常成人中比较短纯音(tone burst)及同侧切迹噪声(notched noise)掩蔽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对纯音听阈的预估;研究短纯音及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分别命名为tb-ABR、amtb-ABR和bmtb-ABR)的波形特点及差异。方法对20例(40耳)耳科正常人行纯音测听,并记录短纯音ABR和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相同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的反应阈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②各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反应阈与相应频率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均在15 dB以内。在相同频率,三种测试方法所得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③在相同刺激强度,无论采用哪种测试方法,波V潜伏期均随频率升高而缩短。当刺激强度和频率相同时,波V潜伏期均表现为tb-ABR最短,amtb-ABR次之,bmtb-ABR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纯音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的反应阈均可用于预估纯音听阈。
- 邹琦娟倪道凤李奉蓉徐春晓商莹莹张志勇
- 关键词: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纯音听阈
-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 本文研究婴幼儿和儿童短纯音(toneburst )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反应闹,与短声ABR(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ABR)和40Hz听觉事件...
- 邹琦娟倪道凤李奉蓉张志勇徐春晓商莹莹
- 关键词:短纯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 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改变的特点。方法对耳科正常人、噪声暴露工人和应用顺铂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DPOAE(0郾5~16kHz)、常频纯音测听(0郾5~8kHz)及扩展高频测听(9~16kHz)检查。对DPOAE幅值与纯音听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噪声性和顺铂耳毒性损伤下,常频DPOAE表现为3~6kHz幅值降低,早于对应常频纯音听阈变化。扩展高频DPOAE幅值均有下降,但频率区域不同,噪声组只在11郾2kHz处下降明显,其他频率变化不大,尤其是12郾5kHz、14kHz、16kHz三个频率几无变化;药物组除16kHz外各频率均幅值下降。结论常频DPOAE比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敏感,因此,在噪声、顺铂等引起的耳蜗性听力损害的早期监测中,优于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
- 韩军倪道凤李奉蓉赵翠霞张志勇
- 关键词:内耳损伤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毒性顺铂听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