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如丹

作品数:89 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1篇甘蔗
  • 18篇土壤
  • 13篇地膜
  • 13篇栽培
  • 10篇蔗区
  • 8篇养分
  • 7篇蔗种
  • 7篇抗旱
  • 7篇甘蔗种植
  • 6篇施肥
  • 6篇宿根
  • 6篇甘蔗栽培
  • 5篇宿根甘蔗
  • 4篇云南甘蔗
  • 4篇蔗糖
  • 4篇宿根蔗
  • 4篇糖分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养分
  • 4篇农药

机构

  • 86篇云南省农业科...
  • 9篇云南省甘蔗遗...
  • 4篇云南大学
  • 3篇云南中蔗农业...
  • 2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玉溪新天力农...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云南省农村科...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作者

  • 89篇李如丹
  • 68篇张跃彬
  • 58篇邓军
  • 57篇樊仙
  • 42篇刀静梅
  • 28篇郭家文
  • 26篇刘少春
  • 18篇高欣欣
  • 9篇李复琴
  • 8篇尹兴祥
  • 8篇崔雄维
  • 7篇唐国磊
  • 5篇毛钧
  • 5篇方志存
  • 5篇冯璐
  • 4篇刘硕
  • 3篇陈学宽
  • 3篇刘家勇
  • 3篇严娟
  • 3篇刘高源

传媒

  • 17篇中国糖料
  • 6篇甘蔗糖业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云南科技管理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机化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产品质量与...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16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蔗糖产业不仅是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更是扶贫产业。2018/2019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量1 843.27万t,入榨甘蔗1 625.17万t,产糖208.01万t,出糖率12.80%;2019/2020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28.993万hm^2,高优良种推广24.884万hm^2,产业覆盖全省8个州(市)50余个县(市、区)约128万户农户、600余万蔗农。但云南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蔗区劳动力严重短缺、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植规模不够、丘陵山地甘蔗小型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地膜残留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蔗糖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甘蔗良种推广、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蔗区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机械化及配套技术推广、加快推广地膜回收技术和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施境外种植拓展工程等探讨提质增效方案与对策,以期为云南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怡吉武晋宇李如丹樊仙刀静梅杨绍林邓军
关键词:蔗糖产业
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2022年
在2011~2015年间,由于受到国际糖价的冲击,云南省一些糖厂倒闭,蔗农收益下滑,甘蔗种植面积下降。在这期间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果还远不能令人满意。为了明确云南省信息化系统中蔗区农业推广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蔗区农业推广中主要有蔗区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且不均衡,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落后,信息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同时研究中还发现:云南省蔗区移动互联网络普及率高于电脑宽带网络这一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将成为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冯璐邓军李如丹
关键词:甘蔗信息化互联网
甘蔗侧枝快繁技术
一种甘蔗侧枝快速繁殖技术,该技术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原理,通过甘蔗侧枝截顶处理、侧枝苗假植生根成活和大田移栽步骤,结合甘蔗良种、甘蔗良种繁殖经验及生产实际情况,形成甘蔗侧枝快繁技术,使甘蔗繁殖倍数由传统繁殖的5~8倍提高到3...
陈学宽刘家勇李如丹
文献传递
一种甘蔗专用光生降解地膜
一种甘蔗专用光生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地膜由中间的光降解部分和在光降解部分两侧的生物降解部分共三个条带构成,光降解部分宽度30-50cm;生物降解部分在光降解部分的两侧,宽度各为5cm;地膜厚度为0.004-0.008mm...
李如丹张跃彬刘少春刀静梅樊仙刘家勇郭家文黄应昆崔雄维邓军
文献传递
一种促进宿根甘蔗低位芽萌发及新根系生长的方法
一种促进宿根甘蔗低位芽萌发及新根系生长的方法,是在进行宿根蔗蔸深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铲蔸作业,对于采用机械化收割完甘蔗后的宿根蔗园,用甘蔗铲蔸机铲蔸,铲蔸后保留地下蔗蔸5~7cm;对于采用人工收获甘蔗的宿根蔗园,采用锄头砍...
邓军张跃彬杨绍林樊仙刀静梅李如丹全怡吉
文献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印度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木豆后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都有较大增加,表明种植木豆可以取到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种植木豆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增加,说明木豆根释放的有机酸可分解土壤中的固态磷为速效磷,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这些是木豆能够耐瘠薄的重要原因。
李如丹郭华春董志渊谭文星傅志成陆晓屏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木豆土壤养分
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科技宣传成效显著
2009年
长期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云南乃至全国甘蔗糖业的发展,2008年度甘蔗所对科技成果采取了保护而不保密、广泛宣传的措施,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云南甘蔗糖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速了云南甘蔗科技成果在我国甘蔗主产区的推广应用。
李如丹张跃彬陈学宽尹兴祥高波张玉兰罗勇苏晓霞
关键词:甘蔗
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差异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分析中国主产蔗区甘蔗综合实验站的气候和土壤差异、甘蔗产量和糖分差异,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气候、土壤要素,探讨如何通过土壤改良和水肥优化管理提高甘蔗生产潜力,为促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收集云南、广西和广东3个主产蔗区5个代表站点2018~2019年甘蔗产量和糖分数据,测定土壤指标14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度、充气孔隙度、初始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持含水量、有效含水量,比较耕作层(0~40 cm)、深层(40~80 cm)和底层(80~120 cm)各项土壤指标差异;综合分析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因子与甘蔗产量和糖分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对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预测。不同生态蔗区站点的昼夜温差、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年际变异显著,同一站点不同土层的养分指标差异显著,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层;蔗区土壤为红壤,偏酸性(4.50.8的6个关键指标,分别为土壤萎蔫含水量、有效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以及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上述变量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对甘蔗产量、糖分的拟合优度为0.79~0.97,相对误差为4.54%~5.61%。基于偏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采用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环境关键变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萎蔫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等土壤水肥关键变量,可以对中国主产蔗区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另
刀静梅毛钧李如丹杨绍林邓军樊仙张跃彬
关键词:气候土壤养分甘蔗糖分
云南省镇康甘蔗生产区土壤分析研究及对策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对云南省镇康蔗区采集的481份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镇康蔗区49.27%的是酸性土壤,pH值在4.5~5.5;有机质平均含量3.04%,中上水平;全氮含量平均0.15%,中上水平;碱解氮含量高,平均132.70mg/kg;全磷含量低,平均0.07%;有效磷含量极低,平均9.26mg/kg;全钾含量低,平均1.37%;速效钾含量中上水平,平均168.53mg/kg;微量元素有效锌缺乏,82.18%的含量低于1.5mg/kg;85%以上的土壤样品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都高于临界值,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镇康蔗区建议有机肥结合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施用,有利于甘蔗的高产高糖。
刀静梅刘少春樊仙张跃彬郭家文李如丹
关键词:甘蔗土壤养分
生物炭对土壤有效镉含量和甘蔗镉吸收的影响
2022年
为探求Cd污染的土壤添加生物炭对Cd从土壤-甘蔗迁移的影响,本研究以云蔗05-5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土壤生物炭含量分别设为0%、2.5%、5.0%,并加入不同量的Cd(NO_(3))_(2)·4H_(2)O到土壤,土样有效Cd含量设4个水平(0、100、250、500 mg/kg),共12个处理。在甘蔗幼苗期,对甘蔗株高、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进行测量,对甘蔗地上部分、根系的Cd含量和积累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土壤有效C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甘蔗幼苗期,土壤中0~500 mg/kg有效Cd对甘蔗株高、生物量积累抑制作用不明显。有效Cd浓度为250 mg/kg的处理,土壤有效Cd含量变化趋势为:5.0%生物炭<2.5%生物炭<0%生物炭。有效Cd浓度500 mg/kg处理85天后,甘蔗地上部分Cd含量趋势为:0%生物炭>2.5%生物炭>5.0%生物炭,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效Cd浓度为500 mg/kg、生物炭0%的处理,甘蔗根系Cd含量达最高值为131.86 mg/kg,甘蔗根系Cd积累量6.43 mg为最大值。土壤有效Cd浓度为100、500 mg/kg的处理,地上部分Cd积累量趋势为:5.0%生物炭<2.5%生物炭<0%生物炭。总的来说,土壤有效Cd浓度在0~500 mg/kg范围,云蔗05-51在苗期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积累不受抑制。云蔗05-51地上部分Cd积累量明显低于根系。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效Cd含量呈降低的趋势,甘蔗地上部分和根系Cd含量和积累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唐国磊刀静梅冯璐施永祥尹文友李如丹
关键词:甘蔗幼苗期生物炭CD污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