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森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用创新理念办好科技期刊被引量:2
- 2001年
-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除科技创新外还包括知识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因此,科技期刊如何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中发挥作用和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工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服务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必须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的选题工作,作者的原创,是自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审稿者的确认和编者的发掘,这是以作者创新为基础的创造。编辑从事的是创新的工作,不但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创新的方法。用创新理念指导编辑部建设,由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在这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编辑工作现代化手段的建设,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
-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部建设知识创新学术质量
- 辽宁“第二次创业”与发展工程技术教育
- 1994年
- 辽宁“第二次创业”与发展工程技术教育大连轻工业学院李如森岳岐峰省长在省八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号召。所谓“第二次创业”是相对于在单一经济体制和单一所有制结构条件下,建立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次创业而言的...
- 李如森
- 关键词:工程技术教育二次创业老工业基地教育体制教育发展水平成人高校
- 对高校勤工助学的思考
- 1997年
- 对高校勤工助学的思考大连轻工业学院张耀春李如森关键词: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做为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已在各高校蔚然兴起。笔者认为,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经济利益,从而达到有助于完成学...
- 张耀春李如森
- 关键词:勤工助学社会实践
- 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理性思考被引量:3
- 2002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推进高教体制的改革.高教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这一问题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抉择.因此,理性地思考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内涵、构成及其基本特征,深入了解现行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用以指导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机制的运行就更显得十分必要.
- 李如森
- 关键词:自主办学自主权面向社会
- 关于期刊题名的编排问题
- 2001年
- 依据国家标准,针对国内期刊题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几种常见错误类型的分析,指出了期刊题名对于一本期刊的识别、订阅、检索、利用、交流、传播和管理等具有的作用。在启用刊名进行编排时,要认真选择,精心推敲,贯彻和执行国家标准。
- 李如森朱诚
- 关键词:著录格式
- 大学学报传播及发行方式的创新被引量:3
- 2003年
- 大学学报肩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影响传播效果诸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拓宽传播领域、增强传播有效性实现途径,即在办刊观念、编辑内容、传播手段和渠道进行创新。
- 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
- 关键词:大学学报
- 面向21世纪轻工院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 1999年
-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充满激烈竟争的世纪。21世纪国际范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跨世纪人才的竟争。面对这一挑战,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我们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强烈跨世纪意识的优良素质的人才。因此,当我们精心组织面向21世纪轻工类人才培养方案时,研究对轻工类人才的素质要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李如森
- 关键词:轻工院校轻工产品科学文化素质工科学生
- 科技论文创新性判断方法被引量:16
- 2001年
- 从创新性成果的基本特点出发 ,通过对科技论文若干实例创新点的剖析 ,提出了科技论文创新性判断的方法 .方法的简单概括是 :分项寻找创新点 ,按创新性大小赋分 ,综合比较 .应用这一方法 ,对指导科技期刊编辑的选题。
- 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
- 关键词:科技论文组稿工作科技期刊编辑
- 科技期刊创新纵横谈被引量:5
- 2004年
- 从创新的本义出发 ,在纵向上将其扩展到科技期刊 ,并根据科技期刊创新的特点 ,在横向上 ,将科技期刊的创新系统地归结为三种普遍意义的创新 ,即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阐述了这三种创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 彭彩红李如森赵福荣
- 关键词:科技期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方向 主动适应轻纺工业发展需要
- 1993年
- 轻工院校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研究。专业设置调整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本文仅就我们工作的几点体会分述于次。一、从社会需求出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方向轻工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角,它们将直接从人才市场中吸收人才,市场也将根据它们的需求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轻纺工业将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这就迫切需要从事外贸工作的各种专门人才。根据这一趋势,我院新增设了工业外贸专业(专科)。
- 蔡英骥李如森
- 关键词:轻纺工业人才资源外向型经济轻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