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
- 作品数:18 被引量:139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二例纠误挽治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的诊疗要点,提出防范误诊误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ASE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另1例误诊为脑血管病后遗症。例1经腹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ASE,例2根据患者典型症状及体征、CT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ASE。2例均行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因延误治疗导致肢体坏死,均行右下肢膝上截肢术。结论提高对急性ASE的认识,早期注意鉴别诊断,可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
- 武欣李学峰郭连瑞佟铸郭建明张建谷涌泉
- 关键词:主动脉栓塞椎间盘移位脑血管意外
- 老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2例误漏诊情况与治疗结果分析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in insufficiency,PDVI)的误诊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PDVI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有程度不一的患肢发胀、沉重感或胀痛,易疲劳、乏力;部分伴小腿肌肉痉挛发作、迂曲浅静脉团、踝部及足背轻微水肿、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及色素沉着.本组30例(57.7%)仅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漏诊PDVI,其中16例在外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8例术后1~5年静脉曲张复发;12例(23.1%)误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10例(19.2%)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52例均经无创Doppler检查,Valsalva试验逆向血流持续时间>0.5 s,确诊为PDVI.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弹力袜治疗为主,平均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加强对PDVI的认识,重视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 武欣张海军齐立行李学峰郭连瑞张建汪忠镐谷涌泉
-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椎间盘移位
- 2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 武欣徐军郭连瑞李学峰李建新陈兵俞恒锡齐立行佟铸郭建明张建谷涌泉
-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
- 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对慢性下肢缺血截肢平面选择的价值
- 2005年
- 目的:对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对慢性下肢缺血患者截肢平面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自2001-06/2004-08采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指导完成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进行截肢。对因慢性下肢缺血需行截肢的患者术前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制定的动脉造影评分系统选择截肢平面(膝上截肢分数<12分,膝下截肢12~19分,半足截肢20~25分,截趾>25分),术中均按预定平面完成截肢。术后根据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对下肢造影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5例患者,33例进入结果分析,2例脱落,1例术后4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术后出现缝线反应。①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一期愈合率:33例截肢患者中,31例患者伤口达一期愈合,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患者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为93.94%。②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未达一期愈合的原因: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其中1例为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截肢患者,残端反复破溃2年以上,人工血管去除后残端愈合;另1例因残端渗出较多,皮瓣下积液引流不畅,行残端切开引流后伤口愈合。结论:本实验无因缺血造成的伤口延期愈合或再截肢患者,说明这项新的截肢平面判断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提示可利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进行截肢平面预测。
- 齐立行谷涌泉俞恒锡李学峰崔世军郭连瑞李建新张建汪忠镐
- 支架成形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闭塞的中长期疗效被引量:3
- 2014年
- 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和髂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开腹手术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腔内技术无疑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我们2006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腔内技术治疗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中长期疗效报道如下。
- 谷涌泉郭连瑞齐立行李学峰佟铸武欣郭建明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中长期疗效髂动脉闭塞腹主动脉动脉旁路移植腔内技术
- 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缺血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79个月,平均23.5月。术后溃疡愈合,踝肱比值(ABI)0.90~1.07,患肢保存。结论初步观察,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疗效满意。
- 谷涌泉郭连瑞郭建明佟铸李学峰武欣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腔内成形下肢动脉旁路移植缺血血管闭塞
- 胸廓出口综合征35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疗要点,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TOS 35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均有颈肩痛或不适感,上肢乏力,手部麻木以环、小指为主,病程1.5~10年,平均4.5年。误诊为颈椎病1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6例,肩周炎4例,脉管炎2例。所有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TOS。35例均予保守治疗,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TOS的认识并准确查体是诊断TOS的关键。
- 武欣张海军李学峰郭连瑞张建汪忠镐谷涌泉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误诊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单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颈、脑动脉病变者采用腋-腋动脉转流术39例;不伴颈、脑动脉病变者行颈-腋动脉转流术10例;...
- 齐立行齐一侠杨胜家郭建明汪忠镐谷涌泉张建俞恒锡李学峰郭连瑞陈兵崔世军吴英峰
- 关键词:人工血管转流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二尖瓣瓣中央型人工瓣置入术6例报告
- 1996年
- 对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二尖瓣瓣中心人工瓣膜置入术进行了报道,术中保留前后瓣叶及其瓣下结构。全组术后无死亡。5例患者经28~63月(平均43.7月)随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 张建董宗俊李京宏李建新尚学斌李学峰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狭窄
-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行瓣膜置换术近期疗效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及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间,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1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替换手术。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52~78岁,平均64.5岁。3例以多年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为主诉,近年出现胸痛,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9例以心肌缺血症状为主诉,同时合并瓣膜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心力衰竭病史5例,心房颤动7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45~87mm[(56.7±7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67%(50.3%±11.7%)。心功能NYHAⅠ级1例,Ⅱ、Ⅲ和Ⅳ级分别为8、2和1例。12例患者中MVR(二尖瓣置换)+CABG9例,AVR(主动脉瓣置换)+CABG2例,DVR(双瓣置换)+CABG1例。结果全组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2年无1例死亡。结论年龄超过50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无论有无心绞痛症状均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决定是否同期行CABG;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到重度反流及主动脉瓣严重钙化者,应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与瓣膜病变同时存在的病例,2种手术同期进行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徐东张建刘燕晖尚学斌李学峰王寿余刘飞李洪利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替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