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师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脏
  • 5篇心脏瓣膜
  • 5篇瓣膜
  • 4篇置换术
  • 4篇术后
  • 4篇瓣膜置换
  • 4篇瓣膜置换术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阵发性心房颤...
  • 3篇置换术后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房颤
  • 3篇胺碘酮
  • 3篇瓣膜置换术后
  • 3篇并发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机构

  • 8篇武汉亚洲心脏...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李师亮
  • 4篇胡大清
  • 3篇陈晓英
  • 3篇张航
  • 3篇彭齐
  • 3篇郑萍
  • 3篇张凯伦
  • 2篇陶凉
  • 2篇龙艳丽
  • 2篇孙图成
  • 2篇蒋雄刚
  • 2篇张刚成
  • 2篇杜心灵
  • 1篇陈军
  • 1篇刘成硅
  • 1篇祁明
  • 1篇柳梅
  • 1篇刘洋
  • 1篇高洪锋
  • 1篇孙宗全

传媒

  • 3篇心脏杂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以回顾性研究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4例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5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加强心肌保护,注意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低心排,肺部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22例,治愈出院62例。结论: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全面综合的外科治疗是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李师亮张凯伦蒋雄刚董念国肖诗亮杜心灵孙宗全刘成硅胡志伟孙图成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06年
目前对于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研究和报道不多。笔者设计了围手术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使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发的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取得了良好效果。
陈晓英彭齐李师亮张航胡大清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后口服胺碘酮心脏瓣膜替换临床疗效静脉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被引量:6
2006年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陈晓英彭齐李师亮张航胡大清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置换术
成人右室双出口Hybrid手术前后封堵术疗效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总结Hybrid手术镶嵌治疗成人右室双出口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1例成人右室双出口右室流出道狭窄并发侧支血管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和侧支血管封堵手术。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侧支血管封堵后行外科根治手术,另一组为行外科根治手术后进行侧支血管封堵术。结果:12例患者在根治手术前行侧支血管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咯血再次行支气管动脉封堵术。9例在根治术后行侧支封堵术,术后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住ICU时间长,死亡1例。结论:外科手术前封堵侧支血管较术后封堵效果好。
郑萍陶凉张刚成李师亮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成人
并发主肺侧支的Fallot四联症术后通气功能的改变
2010年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对Fallot四联症患者根治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研究了23例Fallot四联症并发主肺侧支的患者(组A),30例没有侧支的Fallot四联症患者(组B),37例行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患者(组C)。各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一年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运动心肺功能,分析肺活量、最大摄氧量、氧脉搏、死腔/潮气量比等。结果:肺功能结果显示各组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钟通气量、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在组A和组B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组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A的FEV1/FVC%显著高于组B和组C(P<0.01)。运动心肺试验显示组A的最大运动功率、峰值运动时的分钟通气量、呼吸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氧脉搏显著低于组B和组C(P<0.01),而CO2呼吸当量明显高于组B和组C(P<0.01)。结论:组A与组B、组C相比,表现出更显著的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因此术前需积极处理主肺侧支。
柳梅郑萍祁明刘洋陈峰李师亮
关键词:通气功能法洛四联症肺功能
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12‰;以膈神经、喉返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多见;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2例;预后较好24例,预后较差1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3.846%。结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并非少见,注重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龙艳丽高洪锋李师亮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诊断及手术效果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之间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者共119例,术前均进行血培养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急诊手术32例,择期手术82例,所有病人经外科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及周围坏死组织,纠正心内畸形,施行瓣膜置换。结果:术前超声发现赘生物115例(96.6%),瓣膜穿孔20例(16.8%),血培养结果阳性32例(26.9%);术中发现心内赘生物115例,穿孔21例,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死亡5例(4.2%),其中急诊术后早期死亡2例(6.25%),择期术后早期死亡3例(3.66%),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临床上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对已确诊的患者应努力控制感染并尽早手术。
龙艳丽李师亮胡大清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性心脏瓣膜疾病
胺碘酮对心瓣膜置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病人113例,其中胺碘酮组62例,非胺碘酮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0.15g静脉注射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7d后改为0.2g,每日2次,连用7d后再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非胺碘酮组则给予强心苷或短效β-受体阻断药。比较术后10d及术后3个月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心率、心脏复跳后窦性心律次数、心房颤动发作时心率、及术中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左心房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术后10d和3个月心房颤动转复和窦律维持比率分别为32/62和42/62,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6/51和4/51(P=0.000)。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有提高转复率和减少术后复发率作用。
陈晓英彭齐李师亮张航胡大清
关键词: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置换术
SDF-1/CXCR4轴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心肌梗死组织迁徙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轴在骨髓间充质细胞迁徙到梗死心肌中的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结扎SD大鼠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制备正常和梗死心肌组织提取液,利用Boyden小室体外迁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SDF-1和心肌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趋化作用,及AMD3100处理骨髓间充质细胞对心肌组织提取液趋化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了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SDF-1对骨髓间充质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趋化作用,梗死1周的心肌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而这种作用可部分被SDF-1受体CXCR4的阻断剂AMD3100抑制。结论梗死心肌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SDF-1/CXCR4可能是梗死心肌组织提取液中趋化骨髓间充质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受体对。
陈军张凯伦杜心灵李师亮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细胞趋化作用
右室双出口并发巨大侧支的介入治疗21例
2011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相互结合应用的镶嵌治疗(hybrid approach)逐渐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趋势。右室双出15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1%~1.5%。2007年1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导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右室双出口并发巨大侧支血管21例,疗效满意。
郑萍陶凉张刚成李师亮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成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